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1例脑干出血患者。结果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与患者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的升高、意识障碍重、GCS评分低、出血量大、脑干变形、血肿破入脑室有关。结论对脑干出血预后判断非常重要,经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把入组的急性脑干出血患者分为生存和死亡2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2组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呼吸抑制或衰竭、意识程度、GCS评分、高血压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 影响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子很多,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49例,病死率为61.3%.入院时血压高、血糖高、出血量>5 ml、GCS评分≤8分、瞳孔异常、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出血量、GCS评分和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是评估脑干出血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48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4例 ,年龄为2 3~ 75岁 ,中脑出血者 9例 ,桥脑出血者 39例。有脑血管病史 12例 ,高血压病史 32例、糖尿病史 3例。明显活动状态下发病 16例 ,安静状态下发病 32例 ,多于凌晨或午休时。1.1 首发症状 按发生率高低进行排列见表 1。最多见者是语言障碍(6 6 .7% )和头痛 (6 3.5 % ) ,其次是呕吐(5 8.7% ) ,第三位是意识障碍(4 9.2 % )。高热者并不多见 (仅31.7% )。表 1  48例脑干出血首发症状分析首发症状例数 %语言障碍 3 2 66.7头痛 3 0 63 .5呕吐 2 7 5 8.7肢体无力 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研究其病因及预后。方法:选择62例确定诊断为脑干出血的患,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中,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5岁,即往高血压病史33例,起病时多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继而意识不清为主诉,体征中眼部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时血糖、白细胞及酶学多有变化。本组死亡率为64.5%(40/62)。结论:脑干出血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量多少与预后存在最为直接的关系。及时送医及时诊治可相应提高存活率,而随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及与出血量、出血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了我院经脑CT或MRI确诊的63例脑干出血患者,结果:中脑出血9例,桥脑出血54例,出血的好发部位在中脑为被基部和基底部,在桥脑为被基部和被盖部,出血量为0.25ml-14.8ml,平均3.9ml肢体瘫痪程度与出血部位密切相关,而与出血量大小无明显相关性。本组病例病死率为20.6%,其出血部位多于被基部,出智力血量平均为8.7m  相似文献   

8.
脑干由于结构复杂、功能重要,该部位出血后临床表现往往比较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我们对近2年我科收治的脑干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69例,余6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32例,死亡29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死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干出血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干出血患者是神经科的急重症 ,其发病急 ,临床症状复杂 ,预后差 ,病死率高。现就 1988年 1月~2 0 0 1年 8月收住我院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干出血 4 1例患者的临床与预后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 1例脑干出血均系我院 1988年 1月~ 2 0 0 1年 8月的住院患者 ,全部病历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 。并排除出血性疾患、抗凝治疗、外伤、肿瘤等疾患。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 5 7 0岁 ,其中 >60岁 2 7例 ,中脑出血 1例 ,桥脑出血 2 8例 ,延髓出血 1例 ,中脑、桥脑…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PBH) frequently causes severe disturbances of consciousness, papillary abnormalities, as well as respiratory and motor disturbances. The prognosis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linical severity at present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radiological markers. However, the number of PBH patients enrolled in previous reports tended to be small, and precis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also lack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nical or radiologic parameters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BH.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21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BH and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BH.

Results

Of the 212 patients, 134 (63.2%) were male and 78 (36.8%) were female, with an age range of 17–97 years (mean, 60.3 years). The median admission GCS score was 4. The outcomes included a good recovery in 13 patients (6.1%), moderate disability in 27 (12.7%), severe disability in 27 (12.7%), a vegetative state in 23 (10.8%), and death in 122 (57.5%).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bilateral hematoma extension, a GCS score ≤8, the presence of hydrocephalus, gender, and the hematoma volume to all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3-month mortality, while the GCS score ≤8, the presence of a pupillary abnormality, and the hematoma volume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3-month poor outcome.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factors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to be useful for managing patients with PB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GOS评分3~5分为预后良好,1~2分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84例中,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10年、术前CGS评分低、出血量≥30 ml和术后并发症≥2种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了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4~2014年收治的69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以死亡作为随访终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生存期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3.0~2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50岁、肿瘤未全切、染色体1p/19q未缺失、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未突变为生存期危险因素(P <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50岁及染色体1p/19q未缺失为独立危险因素(P <0.05)。将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并分为高、中、低危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5、6.5、9.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为6.5、11.0、15.0个月;3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体生存期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年龄≥50岁、肿瘤未全切、1p/19q未缺失和IDH1未突变,是影响原发性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将GBM生存期危险因素量化后进行分组,可为GBM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01-2013-03于本院治疗的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不同CT分级、是否再出血、是否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者的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上述因素与呼吸停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出现呼吸停止,发生率28.26%;CT分级较高者呼吸停止发生率高于CT分级较低者,再出血者发生率高于未再次出血者,并发感染者发生率高于无感染者,血管痉挛者高于无血管痉挛者,且上述指标均与呼吸停止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CT分级、再出血、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均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6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例中,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50 ml、入院GCS评分≤8分、多发伤、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Ⅱ评分≥20分、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30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 d、血清D-二聚体≥1.5 ng/ml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多发伤、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床活动延迟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有或无心律失常将 12 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对其出血部位、出血量、高血压病持续时间、是否并发低钾血症、有无糖尿病史、高血脂症史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出血部位、出血量、低钾血症均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部位、出血量、低钾血症可能为脑出血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P<0.01)、急性脑积水(or>P<0.01)、脑室外引流术(or>P<0.01)是a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62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142例与中老年组(45岁)220例。探讨2组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于治疗结束后1a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死亡情况、有无残疾、有无复发脑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高血压是发生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中老年组脑出血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与脑部动静脉畸形,中老年组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基底核区,其次是丘脑。中老年组预后情况较差,病死率、残疾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复发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是各个年龄阶段造成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脂与高NIHSS评分是中老年组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后主要与年龄有关,年龄45岁是导致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中,36例(31.5%)发生肺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为325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为106 g/L是术后肺炎的最佳判别界值。结论 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病情重、术中出血量大的病人,术后发生肺炎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脑出血最初24 h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6 h内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4例。用mRS(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表示患者90 d临床预后,0~1分判定预后良好组及2~6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记录入院后24 h内不同时间段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32次血压值),用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最大-最小差值(Max-Min)来表示血压波动性(BP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波动性与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2组基线水平(年龄、性别、血肿体积、入院神经功能评分如GCS,NIHSS)无明显差异(P>0.05),2组血压波动性有明显差异(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的BPV(SD、CV、Max-Min)与90 d临床预后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88,0.35,0.272,P均<0.05;(3)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及舒张压的SD、CV、Max-Min与90 d临床预后有关,其中收缩压OR分别为5.12,3.477,5.12,P均<0.01; 舒张压OR分别为1.35,2.24,1.04,P均<0.05。结论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最初24 h收缩压的血压波动性是影响90 d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平稳降压有利于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