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优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23例手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均经后颅窝正中开颅,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结果 23例患者,共33枚动脉瘤,完全夹闭31枚,2枚切除,夹闭率94.9%。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有效的清除第四脑室血肿,降低脑压。使血管神经显示更加清楚,不损伤任何小脑组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牵拉血管及神经组织,减少动脉瘤的术中破裂,使手术更安全。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 .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40.6岁.1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20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第四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13例,远端动脉瘤8例,分别采用枕下旁正中及枕下正中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19例行动脉瘤蒂夹闭术,1例行孤立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切断术.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术后偏瘫、后组脑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2例轻度后组脑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首选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保护后组脑神经和后下动脉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血肿位于侧裂6例、颞叶5例、额叶2例、额颞叶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9例术前头部CTA检查发现动脉瘤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4例。16例均行血肿清除术,术中探查明确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共夹闭动脉瘤18个,位于M1段2个、M1分叉14个、M2段2个;术中发现并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个。术后随访6~12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脑疝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疗效良好,即使Ⅳ~Ⅴ级动脉瘤,积极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14例为破裂动脉瘤;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后颅窝占位。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0级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天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第四脑室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均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进行手术。14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孤立术。结果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轻度后组颅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3个月至2年,2例孤立术患者术后偏瘫、后组颅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熟悉小脑后下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术中对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后下动脉的有效保护,可明显提高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6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的破裂P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骨窗位头颅血管成像(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2例PICA延髓前段及1例延髓侧段动脉瘤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1例延髓侧段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PICA扁桃体段动脉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CTA或DSA复查示6例PICA动脉瘤夹闭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破裂PICA动脉瘤难以实施血管内治疗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前骨窗位CTA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ICA远端动脉瘤病例资料;其中12例行后正中入路手术夹闭,5例行改良扩大的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17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出现声音嘶哑,1例并发颅内感染死亡,1例再次出血呼吸骤停死亡。15例病人,随访3~5年,无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 0分4例,1分5例,2分3例,3分3例,6分2例。结论临床应根据动脉瘤和PICA形态,结合术者经验,个性化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夹闭。  相似文献   

7.
1 对象与方法(图1) 解放军452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岁.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3例,V级2例.动脉瘤<10 mm 16例,10~25 mm 2例.所有病人行3D-DSA检查(GE公司Innova 3100),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均采用常规翼点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5例(6个)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9岁,平均37岁。病程7~32d,平均21d。均以突发头痛、呕吐发病,伴意识障碍2例。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CT示均为第四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经DSA、CTA、MRA证实PICA起始部动脉瘤1例,远端动脉瘤4例(5个);其中囊状动脉瘤5个,梭形动脉瘤1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破裂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 2011年7月经手术夹闭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64排CT血管造影(CTA)或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瘤体直径在3~16 mm之间,位于A2段3个,采用翼点入路;A3段7个,采用经大脑纵裂间入路.结果 1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成功夹闭.2例为多发动脉瘤,其中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一期予以夹闭,另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未予治疗.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和其他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按照GOS预后评分,9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 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具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夹闭DACAA,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破裂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2例。Fisher分级:Ⅱ级15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果 18例病人共20个动脉瘤,一期夹闭17例,1例对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行二期夹闭。2例病人夹闭术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GOS分级:恢复优良15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满足部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手术夹闭的手术入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对有急性出血性卒中表现的4 例病人行 C T 检查, 发现3例脑室系统积血,1 例小脑半球血肿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后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位于延髓段和小脑段各2 例,分别经显微手术切除或夹闭动脉瘤。结果 4 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示动脉瘤消失,随访3 个月至2 年,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有其临床及 C T 的特征。急性期危重病人应即行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待病情稳定 后行进一 步检查和治 疗。 不同类型的 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对有急性出血性卒中表现的4 例病人行 C T 检查, 发现3例脑室系统积血,1 例小脑半球血肿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后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位于延髓段和小脑段各2 例,分别经显微手术切除或夹闭动脉瘤。结果 4 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示动脉瘤消失,随访3 个月至2 年,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有其临床及 C T 的特征。急性期危重病人应即行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待病情稳定 后行进一 步检查和治 疗。 不同类型的 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后循环动脉瘤患者26例(2例伴血管畸形),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及大脑后动脉瘤各6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小脑上动脉瘤3例,小脑下前动脉瘤2例。入院时按Hunt-Hess分级,Ⅰ-Ⅲ级23例,Ⅳ-Ⅴ级3例。动脉瘤颈夹闭18例,瘤颈夹闭及瘤囊切除5例,血管成型术2例,动脉瘤孤立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19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轻度偏瘫2例,共济失调及吞咽困难各1例),2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充分暴露动脉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6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2例。动脉瘤瘤颈夹闭6例,动脉瘤孤立切除2例;脑室出血急性期行脑室外引流3例。随访3个月至2年,三维CT血管造影复查示5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6例。结论 PICA远端动脉瘤以第四脑室内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合并脑积水,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评价锁孔入路治疗幕上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动脉瘤病人采用锁孔手术治疗,其中眶上锁孔入路8例,翼点锁孔入路5例,半球间锁孔入路1例.结果均获成功夹闭,1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院时Glasgow预后评分均为5分.结论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或破裂的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者锁孔手术效果不逊于传统手术;术前进行周密的手术计划,慎重地选择病例,以及医生的显微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内、Luschka孔区及第四脑室内肿瘤的方法。方法在熟悉小脑延髓沟显微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临床上经此沟入路切除肿瘤7例。并对3例典型病例举例说明。结果小脑扁桃体延髓沟的显微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小脑扁桃体间隙和蚓垂扁桃体间隙两个部分。此沟的底由脉络膜、下髓帆和侧孔壁组成,也是第四脑室的顶。后壁由小脑扁桃体、枕大池组成,外侧壁有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内含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和小脑延髓静脉。可分3种方式打开此沟的底,进入第四脑室。2例枕大孔区肿瘤突出于此沟内完全切除;其中1例小脑半球毛细胞型胶质瘤经此入路全切除。4例髓母细胞瘤中2例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2例近全切除,1例第四脑室内室管膜瘤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结论后正中开颅、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手术野,为切除位于此沟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Luschka孔区肿瘤以及第四脑室内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还可以避免因切开小脑蚓部和切除小脑扁桃而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2例大脑中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动脉瘤位于M1~2段26例,M3~4段6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25例,Ⅳ级5例,Ⅴ级2例。均行经翼点入路,打开外侧裂,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解剖出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2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3例。随访0.5~2年,恢复良好28例,中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良好暴露MCAA:对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可有效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共发现MCAA 75个,位于M1段10个,M2分叉处61个,远端4个.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66例,伴有血肿23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6例,Ⅰ级6例,Ⅱ级28例,Ⅲ级18例,Ⅳ级9例,V级5例.所有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或包裹术,术中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8例,夹闭加包裹4例.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62例(86%),重残4例(6%),植物状态2例(3%),死亡4例(5%).无复发或再出血的患者.结论 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是治疗MCAA的关键.术中应尽量避免对穿支血管的损伤,防止术后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注意要点。方法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21例(共26个动脉瘤),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1例同时伴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5例(1例P2和P3段各有1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7例(同时伴左侧眼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各1例),椎动脉瘤3例。手术治疗18例,栓塞治疗2例,1例手术麻醉过程中死亡。结果按GOS评分评定预后,18例预后好,2例差(轻残)。结论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便充分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应根据病人的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医院的设备条件,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人路。方法:后循环动脉瘤22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10.3%,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6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68.2%),其它表现为脑干和脑神经损害症状。18例经显微手术,主要经翼点人路和颞下经小脑幕人路。2例栓塞治疗,2例因病人拒绝未治。结果:动脉瘤夹闭加切除10例,孤立加切除6例,包裹2例,血管内治疗2例。18例优良,2例轻残,无手术死亡。结论: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含血栓。翼点人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P_(1 2)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下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P_(2~3)段动脉瘤,显露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