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中7例表现为颅内出血,4例表现为缺血症状;9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1个位于脉络膜后内侧动脉;11个动脉瘤除1例外周型动脉瘤因超选困难外其余10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5年6月期间6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以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的3例患者中,2例患者考虑为合并非责任动脉瘤,行单纯栓塞;1例患者考虑为假性动脉瘤,为出血责任病灶,应用20%Glubran闭塞动脉瘤并载瘤动脉。1例未出血的眼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急诊行CTA检查示颅底动脉环附近动脉瘤,行单纯栓塞治疗。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5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1例取得致密栓塞,随访结果良好。结论对于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因烟雾病有容易发生缺血并发症的风险,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是确切的,相对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共收治的13例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共发现13个动脉瘤,其中8个动脉瘤为主干动脉型,5个为外周动脉型; 所有动脉瘤均为责任动脉瘤;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3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2例。8例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均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后期行血管重建术; 5例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早期行予Onyx胶栓塞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另外2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8例烟雾病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栓塞术后,5例达到致密栓塞,3例瘤颈部分残余; 5例烟雾病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中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治疗,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行Onyx胶栓塞术后未见动脉瘤残留,未出现新鲜梗死灶,2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患者复查,其中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1例动脉瘤消失。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恢复。结论 临床上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不少见,根据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 78例烟雾病中,8例合并动脉瘤(10.3%),其中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其中2例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6例位于Willis环.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8-40个月),1例在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治疗12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外囊出血死亡,7例无再次颅内出血.结论 烟雾病患者应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烟雾病可伴发动脉瘤.位于Willis环的动脉瘤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的动脉瘤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烟雾病(MMD)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MMD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其中6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外周动脉型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 结果 6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3例,瘤领残留2例,部分栓塞1例,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2例采用NBCA胶栓塞的患者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均未显影,未出现远端供血区域脑梗死. 结论 对MMD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例烟雾病伴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过程. 结果 6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未破裂动脉瘤3例;破裂动脉瘤中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出血.3例动脉瘤为主动脉型,2例为周围型,1例为主动脉型及周围型混合.血管内栓塞治疗4例,2例保守治疗.临床随访均恢复良好. 结论 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通过MRA、DSA检查发现,主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周围型动脉瘤若无出血且手术困难可保守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确诊的141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瘤13例)的临床、影像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动脉瘤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合并动脉瘤的MMD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8/13)显著高于单纯MMD患者(24/128)(χ~2=12.315, P﹤0.05)。1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3个,其中8例为主干型动脉瘤(3例出血,5例表现为缺血症状),5例为周围型动脉瘤(均破裂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内出血破入脑室)。烟雾病单侧型4例、双侧型9例,铃木分期2期5例、3期7例、4期1例。主干型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周围型动脉瘤中的4例超选成功予以液态栓塞剂栓塞,1例因超选困难行外科手术血流重建。合并动脉瘤患者获平均随访(11±3)个月,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均未见复发,除1例瘤颈残余外其余均获Raymond I级愈合,所有患者随访时mRS评分预后良好。结论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患者有更高的颅内出血风险,动脉瘤的位置、形态与烟雾血管特征呈血流相关,介入栓塞是治疗此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单纯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以及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等方法 治疗18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基本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3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善),3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其中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死亡、1例中残;I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其余患者术后平稳.17例获得1个月至3年随访,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用于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有多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或引起脑梗死,以及动脉瘤形态(如局限性偏侧型)、是否位于优势侧、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巾9例表现为颅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缺血。烟雾病合并的动脉瘤9例位于Willis动脉环附近,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其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恢复良好;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和1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无法手术。结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对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可予以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5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疗效。结果 15例中,Raymond Ⅰ级栓塞11例,Ⅱ级3例,Ⅲ级1例;有效栓塞率93.3%。栓塞过程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术中发生1例血栓事件,经立即溶栓等处理后闭塞动脉再通,但该病人术后1周死于心肌梗死。术后2例出现对侧肢体活动障碍并意识障碍,经肝素化及加大替罗非班用量后好转。所有存活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良好,复查DSA证实动脉瘤均无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Lvis支架操作简单,各种型号齐全,适合颅内大多数瘤动脉,各项性能均表现良好,适合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但致栓性较强,需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102枚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析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类型、频率、相关因素和后果。结果发生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1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6例患者无神经功能异常,3例患者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异常,6例患者具有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亡。与治疗相关性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和0.98%。结论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和应用裸金属圈栓塞一样安全,生物活性物质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用Matix弹簧圈栓塞远段、较小动脉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活,2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2例,1分2例,0分4例;8例DSA或CTA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破裂可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显微夹闭术均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67例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5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支架置入32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14例,微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1例;17例未行外科治疗。结果 CTA及MRA造影随访28例,DSA造影随访20例,42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术后3 d再次出血死亡,4例复查见椎动脉闭塞,1例遗留进食呛咳;未治疗17例中,4例住院期间又突然发生出血死亡。结论采用支架置入重建受累血管的真腔、闭塞假腔是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76例80个颅内动脉瘤。对23个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治疗动脉瘤4个,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治疗5个,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4个。6个巨大动脉瘤5个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个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48个(64.9%。48/74),90%以上栓塞11个(14.9%,11/74),疏松(90%以下)栓塞15个(20.3%,15/74)。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5.3%,4/76),2例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支架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