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学生家庭环境测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智力发展、人格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质 ,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大学生家庭环境状况 ,我们对 12 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临沂师范学院一年级 3个班 14 0名大学生自愿接受本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2 1份 ,回收率为 86 .4 3%。12 1名大学生中男 73名 ,女 4 8名 ,平均年龄 (18.77± 1.0 1)岁。二、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 [1] 对大学生家庭环境进行测查。该量表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智力发展、人格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大学生家庭环境状况,我们对12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5名高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苏州、南通3所小学选取四~六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创造性人格得分:10~11岁四年级学生比五、六年级学生占明显优势(P<0.05);(2)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与小学生创造总分或其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得分相关显著(P<0.05);(3)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可显著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1].本研究就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优秀大学生"是习惯意义上的好学生,即学习用功、成绩拔尖、办事认真、遵纪守法的学生.他们通常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由于他们总是给人一种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循规蹈矩的印象,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易被察觉,被重视,而在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优秀大学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1],以往仅有两篇文献对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实证调查报告,他们发现优秀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有其独特的人格特点[2-3].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人格因素是继智力因素后的第二重要因素。人格因素中的尽责性、情感稳定、自我定向的完美主义、内在学习动机和适时自我调节学习计划等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有正性影响,而神经质、社会定向和自我批评完美主义,外在学习动机等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龙玲  李静  彭倩  赵俊婷  李元华  李敏 《重庆医学》2015,(3):426-427,432
不孕症,一个全球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影响着世界上大约10%的人口[1]。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患者生活中一个最突出的心理应激事件之一,可能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内疚、社会孤立、性满意度降低等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婚姻冲突,从而影响治疗结果[2‐4]。虽然应激事件会产生病理结果,但主观知觉到的应激却并不等同于应激事件本身[5]。对应激的知觉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评估特定情境的需求和个体应对这种需求的能力[6]。因此个体感知到的应激要受到个体的一些易感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认知、应对、人格、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目前,对于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困难应激特征以及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影响患者对生育困难应激的感知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究国内女性不孕症患者所知觉到的生育困难应激的特征,以及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对生育困难应激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重庆西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55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困难应激的特征,并探讨其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生育困难应激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心理普查发现 ,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这里所指的不良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父母间关系、父母子女间关系、子女间关系等不良的家庭关系 ,父母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不良的家庭教育 ,贫困的家庭经济 ,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等不良的家庭结构 ,家庭成员有长期患病的等因素1 方法与对象1.1 方法 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以班级为整体 ,问卷测试 ,给予统一的指导语 ,个体计分用DXC心理测评议完成 ,人工进行团体统计与分析。1.2 对象 心理普查测试对象为我院 19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朝鲜族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方法]以189名朝鲜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进行调查.[结果]朝鲜族大学生在人格特征精神质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与父亲的过度干涉,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与父亲的过度干涉呈负相关.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上,与父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惩罚、严厉呈正相关.在人格特征的掩饰性或幼稚的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偏爱被试,父亲的过度保护呈负相关;与父亲的拒绝、否认呈正相关.[结论]朝鲜族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对完整家庭与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进行自我和谐量表与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的测量与差异比较。结果:离异家庭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大学新生;且其在不同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后与父亲同住或与母亲同住)下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显著差异,与母亲居住的孩子存在着更多的问题;离异家庭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离异家庭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家庭子女较差且自我和谐的建设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S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SCL-90和STAI的所有因子与EPQRSC的N、P维度正相关显著,与E、L维度负相关显著;SCL-90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N维度与FFI和MM1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E维度与FF1和MM1正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谭承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119-120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655名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研究。结果家庭的组织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亲密度和独立性好,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结论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医学院校贫困生128名、非贫困生252名进行测评调查,并进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分析。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中的一些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非贫困生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程度颇为显著,面对困难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杨琪  周晓琴  岳云玲  刘勇 《安徽医学》2013,34(12):1746-174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3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应付方式、求助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应付方式的自责、退避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格特征不稳定、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不良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家庭环境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家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03-605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卡特尔 16PF人格测验对 5 90名大学生施以团体测验。 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中的部分因子与 16PF人格测验中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且有性别上的差异。 结论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广泛受到关注,而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日益引人注目。综合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可知,与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自尊等方面。本次调查取其中几种进行研究,着重考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特征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以心理健康水平为着眼点作这些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目的在于探求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明确因素,为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与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学习和将要从事的是生命所系,健康所托的工作,所以对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其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研究者能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医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