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董永丰主任医师运用逍遥散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案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玲  李晓云  韩世荣 《陕西中医》2003,24(9):826-827
董老对皮肤疑难顽症的治疗有四大特点 ,一是擅长中西结合 ,认病辨证准确 ;二是善用活血化瘀及疏肝理气法 ,认为气血乃人之根本 ,气滞血瘀常互为因果 ,在皮肤病中尤为常见 ;三是治疗虚证及虚实夹杂症多以健脾益气为先 ,言其脾主肌肉 ,肺主皮毛 ,脾健旺则肌肉丰 ,肌肤功能正常则癣疥不生 ;四是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火 ,皮肤病火症最多。用药力猛 ,善于守方 ,祛邪务尽。以下就董老关于疏肝理气之经验举例如下。董老认为 ,肝郁证在皮肤科很常见 ,有的皮肤病兼有肝郁证 ,有的本身就是肝郁证 ,有的初发时为他证 ,失于及时正确调理 ,日久则成肝郁证。…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清代名医王清任对血瘀证独具匠心,用方灵活,不拘一格。组方以活血化瘀为基础,多选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药治疗多种顽症怪病。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列举验例。  相似文献   

3.
付翠秋 《北京中医》2010,(11):860-862
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伴有血瘀证的存在,如肢体疼痛、麻木、面色晦暗、皮肤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纡曲怒张等,因此治疗糖尿病在治病本的同时,应辨证施治分阶段伍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法大致为:初期配伍行气活血化瘀,中期予以养阴凉血化瘀,后期予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或温阳活血化瘀法并可配伍虫类搜剔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付翠秋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60-862
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伴有血瘀证的存在,如肢体疼痛、麻木、面色晦暗、皮肤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纡曲怒张等,因此治疗糖尿病在治病本的同时,应辨证施治分阶段伍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法 大致为:初期配伍行气活血化瘀,中期予以养阴凉血化瘀,后期予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或温阳活血化瘀法并可配伍虫类搜剔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王慧  王红梅 《新中医》2014,46(11):38-41
介绍边天羽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认为活血化瘀法对某些顽固性和疑难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并根据中医八纲辨证,将血瘀证分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总结了各个证候的不同表现、常见皮肤科疾病以及临床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血瘀诸证的辨治颇有创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王氏诸活血化瘀方及杂病方药治疗疑难杂证,屡获奇效.兹举治验如下. 一、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是血瘀证的治疗总则,在临证时要根据形成瘀血的不同原因和兼挟证,需结合疏风、清热、凉血、泻火、理气、利湿、益气、滋阴、温阳、散寒等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钟坚系衢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擅长于疑难杂证的诊治。钟坚致力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研究20余年,对许多疑难杂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现择其验案5则,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独特,应用广泛,尤其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重视。文章系统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发展、不同时期血瘀证和活血化瘀临床研究的热点和成果,并对目前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化瘀法是否可用于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一直存在争论。从病程、体质和证候特点等方面总结了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表现,结合临床体会,认为活血化瘀法可用于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证候学特点及回顾性分析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按是否在急性期运用活血化瘀方法将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证候学分析,并进行血瘀证积分比较;以1个月为观察终点,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种基本证候中血瘀证在治疗前后出现频率最多。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治法之一,主要是针对血瘀证的治疗。在许多难治性、顽固性的皮肤病中也常常出现血瘀证,辨证论治,异病同治,采用活血化瘀法常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血瘀证难治性皮肤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包括皮肤淀粉样变、掌跖角化病、硬皮病、慢性荨麻疹、玫瑰痤疮等,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病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病种日见增加,但尚未见有用以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我科祝谌予医生通过临床细致观察,发现有些糖尿病患者舌质紫暗、淡暗以及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瘀滞曲张,或面部有瘀斑等。对此类病人诊断为糖尿病血瘀型,采用以活血化瘀法为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中心血管疾病血瘀证以及活血化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我国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最为活跃、成就最为显著的领域,涉及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疾病。同时活血化瘀也是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法及药物。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亦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血瘀证的有效途径。目前对肿瘤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意义及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策略尚有争论。在临床运用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女性子宫动脉高血流阻力辨证属肾虚血瘀型患者30例,孕前给予中药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及肾虚血瘀证型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之和明显下降,肾虚血瘀证型积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76.7%。结论:孕前采用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双侧子宫动脉血流RI及S/D比值,改善患者肾虚血瘀证型积分。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血瘀证患者血清HA、hpcⅡ显著高于健康人,经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后,肝功能改善,HA、hpcⅡ等指数值下降,提示活血化瘀法对慢性丙型肝炎血瘀证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应用的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文献依据 清代王清任治病重视气血,强调气血论治.对于气血病变与论治,他特别强调血瘀和气虚两证,主张用活血化瘀法.《医林改错》立活血化瘀方共十五张,其用药配伍特点,以活血化瘀与理气药同用为主,可谓是化瘀不忘行气.此外,在这些方剂中,还分别把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解毒、平肝、通窍、养阴、攻逐、散寒、祛风、通经等品同用.配伍方法灵活多变.他在活血化瘀法治血瘀证的具体运用和突出贡献,是根据人体部位,创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分部治疗血瘀证.他还重视元气,强调气虚为病,同时,还认为气虚可导致血瘀而相兼为病,故在治疗上把补气药与活血药合用,标本同治.他的补气活血法最著名的代表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为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文章对本课题组在活血化瘀法指导下二十余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目前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从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TCIPA)角度阐述肿瘤转移机理,基于TCIPA理论与中医血瘀证的共性,认为干预TCIPA途径可能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为探寻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科学依据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齐元富  钱伯文 《中医杂志》1993,34(6):370-373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瘀证候,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符合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为阐明肿瘤血瘀证的本质及活血化瘀治疗的作用机制,近年来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内容,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房定亚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专病专方,重视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临床中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房教授根据血瘀证不同病因和类型,从益气活血、活血祛瘀、清热活血、祛湿活血、理气活血5个方面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