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教师膳食营养干预活动,评价膳食营养干预活动的效果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10所中小学教职工1290人,通过举办膳食营养专题讲座,发放膳食营养小读本和限盐勺、控油壶等健康小工具的方式对人群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营养知识、生活习惯等问卷调查。对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以干预后人群使用健康工具与否为因变量,以营养知识、人口学特征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人群对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目标人群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由58.27%提升至78.32%;个人健康行为习惯结果表明,除吸烟外,干预对人群的健康行为均有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饮酒的人群由70.59%上升至77.57%,每周运动3~5次的人群由25.45%上升至33.10%。27.55%的人会经常使用控油壶、限盐勺等工具,28.16%的人会向人积极推荐健康工具。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较大、营养知识知晓较多、认为本干预活动能促进其健康的人群更倾向于经常使用健康工具。结论膳食营养干预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膳食营养知识,改善了健康行为,将来可考虑丰富传播途径,并向不同职业人群推广膳食营养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深圳市社区膳食营养干预项目对慢性病患者控油限盐知信行的影响和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深圳市20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 588例慢性病患者,通过发放控油壶和限盐勺,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收集干预前有效问卷3 588份,干预后有效问卷3 479份,并同时随机抽取38户家庭进行3天24小时食用油和食盐称重调查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食盐和食用油摄入的知晓率分别为27.70%和15.16%,干预后分别为88.04%和84.42%(P0.001)。干预前控制食盐和食用油摄入的比例为62.99%和59.25%,干预后分别为97.10%和96.67%(P0.001)。通过控油限盐工具的使用,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均下降,并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结论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发放控油壶和限盐勺的膳食营养干预项目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膳食营养知识,培养患者合理膳食、控油限盐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适合餐饮业的营养干预模式,改善在外就餐人群的不良膳食行为。方法选取市内餐厅各1家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餐厅内开展综合的营养干预,调查评估干预前后就餐人群及从业人员营养知识的改变及就餐人群点餐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后餐厅就餐人群及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均有所提高,营养相关行为也得到改善。如:服务人员(27人)知道膳食指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1.1%上升到干预后的100%,服务人员能够引导顾客选择健康菜品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9.3%上升到干预后的100%,而这一比例在干预前仅为59.3%;干预前47.6%的厨师(21人)知道食盐过多与高血压的关系,干预后变为100.0%,以低盐少油为烹调原则的厨师比例也由19.0%上升到100.0%;就餐人群(200人)在干预前仅有5.5%的人知道膳食宝塔,干预后这一比例提高到20.0%,干预前60.0%就餐人群的点餐首选依据为菜品的口味,干预后则先关注菜品的营养搭配(58.0%)。结论通过开展餐饮业营养干预,初步探索出适合餐饮业的营养干预模式,并使得在外就餐人员的不良膳食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学生267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5 d的膳食调查,了解其营养素摄取情况.结果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大学生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提高了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蛋白质、磷、铁、维生素A的摄取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89.1%、213%、227%、135%提高到教育后的111.5%、230%、360%、226%,钙、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54%、71%、69%提高到教育后的79%、93%、74%.结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种简单易行又切实有效地改善大学生膳食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从68.07%上升到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00,P<0.01).经过调整之后,除关于素食的正确观点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0),其他13项调查内容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知晓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过调整混杂因素后,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1.39%)高于干预前(66.46%)(Z=-35.92,P<0.0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部分知识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民膳食结构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积极干预慢性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方案追踪调查。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各种食物消费率及消费量,通过体格检查和血样分析获得慢性病相关数据。结果:南京市建邺区居民以传统型膳食模式为主,2007年平均每标准人日豆类、蔬菜、水果、奶类、蛋类、水产品和盐的摄入量高于2002年;谷类、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低于2002年。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相比,蔬菜、水果、奶类仍然不足;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品以及油盐摄入量高于推荐标准。居民高血压等慢病患病率继续上升,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南京市建邺区居民的膳食营养水平较5年前有改善,但仍然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与其相关的高血压等慢性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开展营养干预和膳食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遏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石景山区2所学校的四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学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学校日常管理照常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营养健康课堂、营养知识竞赛、营养宣传活动等为主的干预活动。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他同类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期和干预后的资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90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人和100人。两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膳食营养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接受干预后,8条(共10条目)膳食营养知识正确回答率、4条(共6条)正向态度率、7条(共8条目)行为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营养干预对小学生营养改善有效,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82-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变迁,提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和预防营养相关疾病的策略.方法 根据1982、1992、2002年广西3次营养调查研究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技术,科学评价20年间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消费变迁趋势及其与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疾病变化的关系.结果 20年来广西居民摄入食物总量以每年0.8%的速度增加,除城乡居民谷薯类食物呈现出年均1%的下降趋势外,其他食物的消费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量年均增长最快的依次为乳类(14.5%)、水果(9.1%)、蛋类(7.8%)、水产品(6.6%)和肉类(5.7%),肉类摄入量1992年超过标准人推荐量的112.7%,2002年超过166.O%.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量年均增长最快的前5名食物分别是乳类(20.3%)、蛋类(9.9%)、肉类(9.3%)、水产品(5.3%)和水果(5.3%),其中农村居民肉类食物从1982年重度负偏离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重度正偏离,超过标准人推荐量的80.1%.20年间城乡居民盐摄入始终处于正偏离状态.2002年城乡居民来自脂肪的能量已占总能量的31.3%.20年来城乡居民营养不良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营养过剩慢性病则呈逐年上升趋势.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与肉类、烹调油、蛋类的摄入量呈正相关,与谷薯类的摄入量呈负相关;营养不良、贫血与谷薯类的摄入量呈正相关,与肉类、蛋类、烹调油的摄入量呈负相关.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已进入了膳食营养结构急剧变迁和营养相关疾病流行的关键时期,有向高脂肪、高能量、高动物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模式转变的趋势.亟待进行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和干预,以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学龄前2~7岁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科学合理的饮食、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儿童3d饮食情况,计算主要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结果调查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消费率低且摄入量不足;分别有32.7%和35.9%的调查儿童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达不到RNIs的80%;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均达不到推荐摄入量的标准;儿童低体重率为4.1%,生长迟缓率为4.3%。结论膳食营养问题突出,应加强对山东农村地区儿童家长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营养干预,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后南海驻礁人员膳食营养状况的变化,检验干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保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相关调研方法,对驻礁人员的膳食状况、体质指数及体脂率、血清维生素A、尿液维生素B1>、B1及维生素C含量等进行调查和检测,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膳食能量及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量明显提高,达到军队推荐标准.维生素A、B1>、B2摄入量由于干预前仅为军队推荐标准的70%提高至接近军队推荐标准.VB1、VB2低于正常标准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5.56%和72.78%降至11.11%和9.44%(P<0.01);体质指数明显改善,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分别由于预前的30.37%和17.09%降至21.17%和7.74%(JP<0.01),体质指数正常的人数比例由干预前的51.84升至70.66%(P<0.01).结论 对南海驻礁人员采取膳食营养综合性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慢病生活俱乐部”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 从2013年新洲社康管理在册的慢性病病人中抽取14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慢病生活俱乐部”,由专业人员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对照组纳入“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根据深圳市统一“慢性病自我管理培训班”教材进行学习.比较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病防治信念和自我管理技能掌握程度的区别.结果 通过6周的培训,实验组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防治的信念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培训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培训前,除“能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外,两组患者慢性病的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培训后慢性病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较培训前均有提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培训后其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更明显.除“愿意接受慢性病知识宣教”以外,各项内容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慢病生活俱乐部”是慢性病病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由专业人员集中规范授课,强调病友自我管理技能的实践操作,通过病友互助互学等交流形式,培训效果好,使慢性病病友在社康中心有归属感,在社区慢性病防控中有利于发挥防治一体化的平台作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方法]2011年6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调查3家企业的1200名员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4.17%;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9.58%、20.82%和27.45%;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科学健康观43.77%、安全与急救41.10%、传染病预防23.53%、基本医疗13.47%、慢性病预防7.01%。[结论]本次调查中职业人群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个别方面较薄弱,建议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并稳定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简单随机抽样和KISH表法,在全县内抽取2个居委会和21个自然村,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3.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8.5%、12.5%和19.3%;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51%、科学健康观素养44%、传染病预防素养34.5%、信息的获取与应用素养18.3%、基本医疗素养14.8%、慢性病预防素养10.3%、日常保健素养9.3%;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68.7%。结论全县居民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农村居民存在的最突出的卫生及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农村社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方法采通过巡展、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技能演示、视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市农村居民进行1年的干预,并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本底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3%,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4.8%,健康技能持有率提高了5.9%。结论农村居民在健康基本知识、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及健康基本技能方面表现较干预前有较大提高。通过现场干预实践,提高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以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基线作对照,干预期每年对乌兰察布市养殖牛羊人群和畜产品加工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乳胶手套、消毒液。宣传出圈剪羊毛戴口罩,接羔戴手套等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刊、墙体标语大众传媒宣传,每年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一次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对连续3年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0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49%。2011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后,2011年、2012年、2013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2%;91.22%;92.45%。结论基线期与干预期比较,干预期布病基本知识、布病危险因素、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布病高危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习惯正确率,值得在布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预防手足口病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3~6岁幼儿家长1243人,干预前后以调查员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手足口病认知得分为(7.17±1.55)分,低于干预后(8.24±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目前并无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知晓率分别为99.9%、96.2%和78%,均高于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农村地区开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的效果。方法在项目实施前、后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前后对传播途径的知晓、感染危险的认识及预防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组对传播途径知晓率干预前5.4%~25.7%,干预后25.8%~74.3%;预防行为形成率干预前12.9%~88.3%,干预后20.4~95.0%。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预防禽流感健康传播活动,效果明显应加强农村健康宣传骨干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邯郸市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对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为学生健康教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在规定时间内,对随机抽取的邯郸市某贫困县全体中小学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中学生、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64.9%,56.1%和38.7%,干预后分别为89.8%,89.2%,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尽快完善沈阳市大东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为制定大东区慢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大东区28个社区2 449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大东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7.35%,糖尿病患病率为4.12%,男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超重等因素是社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东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针对居民中的吸烟、有害饮酒及活动量不足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控制危险因素的技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熊建菁  田国栋  卢伟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406-407,410
目的了解社区医生“糖尿病防治适宜知识与技能”强化培训效果。方法强化培训前后,对受训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强化培训前平均得分为18.1,培训后平均得分为24.6,t=-7.676,P〈0.05。单选题中,正答率上升的题数占80.8%,下降的占15.4%;多选题中,正答率上升的题数占25.0%,下降的占58.3%。96.9%的人认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好”,97.0%的人认为课程内容的充实性“好”。所有受训人员都认为培训后对专业知识了解的提高程度“好”,97.0%的人预计促进工作的程度“好”。结论用Delphi法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适宜知识与技能的界定是可行的合理的。短期强化培训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受训者的理论知识水平。要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还需要今后持久、深入、反复的培训和考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