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去的 2 0年实验研究中 ,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和病理特点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主要出发点都是基于对不同级别脑伤的治疗 ,以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第Ⅱ阶段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预后有良好效果 ,但第Ⅲ阶段的临床实验所使用的药物中仅有钙通道阻滞剂尼莫的平有效 ,且仅对有外伤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目前仍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 ,但不少因实验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药理学的无效分析和对病员的安全考虑而终止。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人类继发性脑伤的机制与动物模型发现的机制是否一致 ?②动物实验和人类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一个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有多种病理机制参与,并且相互作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阻断创伤性脑损伤单一机制或靶点的神经保护剂疗效有限。因此,多效神经保护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神经保护策略之一。文章复习了近年来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试图阐明多效神经保护概念,并介绍了数种正在研发的类似有多效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短肽COG141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脑水肿、小鼠运动功能和水通道蛋白4(aquaproins-4,AQP-4)的影响.方法 108只C57BL/6J小鼠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生理盐水组(SAH+生理盐水)、治疗组(SAH+ COG1410),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观察小鼠运动功能变化,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表达AQP-4阳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QP-4蛋白含量及实时定量PCR测定AQP-4 mRNA的变化.结果 SAH后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且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脑含水量、AQP4蛋白含量和AQP4mRNA表达的变化与假手术对照组对比显著升高(P<0.05).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脑含水量、AQP4蛋白含量和AQP4 mRNA表达均在SAH后1d明显增加,2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载脂蛋白E短肽COG1410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过表达缓解EBI中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骨折模型研究脑损伤后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变化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10只(A组,n=10),单纯骨折组48只(B组,n=48),脑损伤骨折组48只(C组,n=48),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及开放骨折建立模型,损伤后适时取SD大鼠血清及骨折标本,通过放射免疫荧光、免疫组化、X片、骨折直径及生物特性测量骨痂直径、骨痂中阳性细胞的数量表达及抗应力的大小等,了解血清中CGRP的含量、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血清中CGRP的含量:从伤后CGRP水平的变化看,脑损伤骨折组CGRP含量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196.73±54.98)pg/ml,随后逐渐下降,单纯骨折组CGRP含量也升高,第5天达高峰(74.70±20.76)pg/ml,随后下降;脑损伤骨折组中CGRP含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且高峰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骨折组骨痂无论在影像学、直径大小及骨痂抗应力均大于单纯骨折组,免疫组化发现脑损伤骨折组骨痂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快于单纯骨折,推测脑损伤血清中CGRP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几种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可高达30%~50%。因此,如何适时合理地救治颅脑损伤病人,始终是神经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其中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TBI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源于两个过程:原发性损伤所造成的生物机械作用和随后病理生理反应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因素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凋亡是脑损伤后脑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是解决细胞凋亡机制根本,该凋亡过程受bcl-2,caspase,p53,以及早期反应基因等调控,凋亡对脑损伤预后有重要地作用,通过主动对基因调控进行干预,抑制脑细胞凋亡,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神经外科疾病中创伤性脑损伤发病率居高不下,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随着近20年来国内外对神经系统更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的发现,让人们对解决这一难题有了新的希望。目前对于创伤后脑损伤应用神经干细胞作为治疗措施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主要有两方面:①体外干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在急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泊酚是临床最常用的镇静麻醉药,在急性脑缺血动物实验中表明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脑生理学产生正面影响(丙泊酚虽减少脑血流量但是维持与脑的氧代谢速率的耦合以及降低颅内压)。在所谓的"多模式神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损伤的一个整体策略,包括脑灌注的维持、体温控制、预防感染以及严格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7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SCs移植组,每组18只。从15只E14大鼠胚胎分离NSCs,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对NSCs进行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的NSCs及其分化为神经元的表型进行鉴定;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备TBI模型;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和微量注射泵进行NSCs脑内移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在移植后不同时间脑组织损伤区Cx43的表达。结果在培养基中,NSCs呈球团状悬浮生长,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表达阳性。NSCs体外诱导分化第2天,多数细胞伸出突起,以后突起逐渐延长,分支增加;分化后第5天,部分细胞βⅢ-微管蛋白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无论有无NSCs移植,在移植后第1、2和4周受损脑组织中,均可见Cx43在细胞膜上、膜旁的细胞质及突起中呈棕黄色表达。NSCs移植大鼠的Cx43染色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在移植后的4周内,NSCs移植组移植点及其周围脑组织中Cx4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植NSCs至TBI大鼠损伤脑组织,在移植点周围脑组织中Cx43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IL 6,TNF 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 8例 ,分为亚低温组 (2 5例 )与常温组 (2 3例 ) ,亚低温组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 3 3~ 3 5℃ ,持续 3~ 5d .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 1,3 ,5和 10d外周静脉采血取标本 ,另以健康志愿者 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 1β,IL 6和TNF α含量 .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 ,IL 6及TNF α含量 (μg·L-1)分别为 60 .7± 9.1,10 0 .5± 2 4 .4 ,17.7± 4 .2与正常对照组 3 3 .6± 13 .5 ,5 8.3±5 .3 ,9.1± 0 .6相比明显增高 ,持续 3~ 5d ,伤后 10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含量低于常温组 (P <0 .0 1) .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升高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含量 .  相似文献   

12.
目地探讨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1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血糖水平检查并定时复查,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病死率、入院GCS计分及GOS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血糖升高组与非血糖升高组对比,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GOS评级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的发生是增加患者死亡、降低GOS评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与正常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较复杂,并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大多数前瞻性研究也发现凝血、抗凝、纤溶系统指标异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但相关结论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戴亚光  徐震 《浙江医学》2009,31(6):740-741,744
目的探讨酗酒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内脱辅基脂蛋白E(apoE)合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7例酗酒患者(研究组)和22例非酗酒患者(对照组)挫伤脑组织apoEmRNA的表达。并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脑外伤后不同时期脑脊液apoE含量。结果研究组脑组织apoEmRNA的表达水平及脑脊液apoE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长期酗酒可使脑外伤后脑内apoE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抑止脑内apoE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一代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拟肽COG1410的应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期间大脑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小鼠SAH模型,首先观察EBI期间伤侧大脑半球自噬、凋亡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然后针对自噬水平最活跃的时间点进行COG1410给药,采取Garcia评分评价SAH及给药后小鼠的神经功能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凋亡及相关信号分子蛋白的表达量,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变化情况.结果 ①在SAH后EBI期间,与Sham组相比,伤侧大脑半球的自噬水平在SAH后6h开始增加(P<0.05),并在24 h达到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信号分子p-GSK-3β水平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给予小鼠COG1410后,SAH后24 h的大脑自噬活动被进一步增强(P<0.05).②在SAH后的EBI期间,伤侧大脑半球整体凋亡水平变化并不完全和自噬及p-GSK-3β水平变化同步,其在EBI后期仍保持相对高值,但有减弱的趋势;给予COG1410后,伤侧大脑半球和皮层神经元凋亡水平均被下调(P<0.05).③与Sham组(16.50±1.05)比较,SAH组的Garcia评分(11.17±1.83)明显降低(P<0.01),COG1410的干预能显著改善SAH组的Garcia评分(15.17 ±0.75)(P <0.01),但COG1410的干预对SAH分级影响并不大.结论 COG1410的应用可能通过磷酸化GSK-3β增强SAH后EBI期间大脑的自噬活动,减弱神经元的凋亡活动,并改善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体酮对脑创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皮层、海马区组织水肿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的方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将成年Wistar大鼠(300~350 g)32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黄体酮治疗组、二甲基亚砜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或脑创伤手术3 d后断头处死,取大鼠脑用干湿重法测皮层和海马组织含水量。采用Y型迷宫于假手术或脑创伤前和处死前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黄体酮组和二甲基亚砜组大鼠于脑创伤手术后1 h、24 h、48 h,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黄体酮和二甲基亚砜。结果脑创伤后大鼠皮层和海马区组织有明显水肿,而黄体酮治疗后皮层和海马区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0.01);脑创伤组大鼠记忆成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黄体酮组大鼠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脑创伤组(P<0.05)。结论黄体酮能够有效地减轻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水肿,明显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3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清 《重庆医学》2008,37(16):1802-1803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经验.结果 按格拉斯哥(GCS)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 作者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原发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失眠患者(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 结果 原发性失眠组及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相比,颅脑损伤(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血浆中各项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可能与颅脑损伤后失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骆震  熊方令 《海南医学》2010,21(24):41-43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去骨瓣减压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经早期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根据入院时GCS评分、术前和术后中线移位及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骨窗面积、早期和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到术前的平均时间为(4.04±1.52)h,与临床预后相关(r=0.1507,P=0.0401),术后中线明显回位(P=0.0001),环池的可见程度明显提高(P=0.0002),中线移位的减少与环池可见度的提高有明显相关性(r=0.4209,P=0.0230),同时,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与临床预后明显相关(P〈0.0001)。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同时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