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0 d后,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 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的表达.结果 PAH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同时检测出PAH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PAH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NO的产生和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低氧组(n=7)及干预组(n=7)(胃饲SF并进行低氧处理).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插入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称量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计算出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图像分析法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计算出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即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进行Caspase-3,bcl-2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Caspase-3和bcl-2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升高(P<0.05)、肺小动脉WT%,WA%以及RV/(LV+S)明显增加(P<0.05).与低氧组比较,干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降低(P<0.05)、肺小动脉WT%,WA%以及RV/(LV+S)明显减少(P<0.05).②与对照组和低氧组分别比较,干预组Caspase-3IOD值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 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 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比值[RV/(LV S)],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血管壁肌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肺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 (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肺组织AngⅡ含量明显增加,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流 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 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有下降趋势,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AngⅡ、NO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NaNO2)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t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大鼠一般状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常氧空白组,低氧空白组和低氧亚硝酸钠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HPH动物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重量、左室+室间隔重量并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RV/LV+S);光镜观察肺小动脉结构改变.结果:低氧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别,而低氧后大鼠体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大鼠的mPAP、RVHI值与常氧组相比均升高,低氧亚硝酸钠与低氧空白组比较mPAP和RV/(LV+S)值降低(P<0.05);光镜下,常氧空白组肺动脉管腔结构正常;低氧空白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低氧亚硝酸钠组管壁狭窄较低氧空白组有所缓减.结论:雾化吸入亚硝酸钠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室重构,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或在体内影响气体信号分子的分泌及合成来实现对HPH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术后余肺高血流量及缺氧是否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进而导致右心室重塑,以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2组:实验组(n=12)大鼠行左全肺切除术,对照组(n=12)大鼠行假手术.术后饲养12周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检测右心室肥大指数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septum, RV/(LV+S)]比值;光镜下观察及测量心肌细胞及小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mPAP及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mPAP:(31.91±1.98) mmHg vs(17.82±1.94) mmHg, RV/(LV+S):(0.249±0.024) vs (0.225±0.015), P<0.01],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5.36)mmHg vs(90.39±6.02)mmHg,P<0.01],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25.55±1.95)μm vs (15.55±1.75)μm,P<0.01],心肌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率、心肌小动脉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RV/(LV+S)与mPAP呈正直线相关(r=0.879,P<0.01),mPAP与血氧分压呈负直线相关(r=-0.862,P<0.01).结论 大鼠左全肺切除术后余肺高血流量及缺氧可使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心肌小动脉增生、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野百合碱组、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对照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三组同时给予野百合碱腹腔注射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正常饲养21 d。而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21 d后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处死动物,留取左肺组织,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表达。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mPAP、RV/(LV+S)显著增高(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mPAP、RV/(LV+S)显著下降(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伐地那非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肺组织MDA含量(P<0.05),增加SOD、GSH、CAT的含量(P<0.05)。结论大鼠肺动脉高压造模后予白藜芦醇处理,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肺动脉高压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模型血浆和肺匀浆中尾加压素(U-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氧疗在HPH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低氧(14d)组,氧疗(7d)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体循环平均压(mS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即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之比率[RV/(LV+S)],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光镜观察肺动脉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数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组相比,氧疗组大鼠的mPAP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V/(LV+S)无显著差异性(P〉0.05);光镜下,管腔狭窄有所缓解。结论:U-Ⅱ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以降低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并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于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V/(LV S)]比.比色法测定肺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电镜观察肺血管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mPAP、RV/(LV S)比明显升高(均P<0.01),肺组织SOD、CAT活力均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电镜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厚、肿胀,胶原纤维亦增生插入平滑肌细胞.结论:低氧高二氧化碳时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1.
用肺动脉压力波形面积测量肺动脉血管顺应性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循环介于左、右心系统之间,肺血管的机能状态和结构是决定左心前负荷和右心后负荷的主要因素,而临床上评价肺血管功能的方法远不如评价心脏功能完备和可靠。目前,仅有外周血管阻力反映肺小动脉的平均管径和舒缩程度[1];动脉顺应性是反映大、中肺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机能状态的另一客观指标,我们借助右心导管技术和循环血管的弹性腔模型理论,分析肺动脉压力波形,建立一套测量肺动脉顺应性的装置。1 材料和方法1.1 肺动脉血管顺应性计算 本实验采用Yin和柳兆荣[2]创立的利用压力波形的面积确定动脉顺应性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观察术后6周和11周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1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术后6 周与11周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1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11周分流组大鼠中,乙酰胆碱(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1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1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沙格雷酯对野百合碱模型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改善作用及对肺动脉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沙格雷酯干预组,每组6只大鼠.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沙格雷酯干预组给予5-HT2A受体拮抗剂沙格雷酯干预(100mg/kg)4周.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力,计算右心指数,肺动脉组织HE染色评价肺动脉壁增厚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组织NFAT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肺动脉高压模型组相比,沙格雷酯干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力和右心指数降低,肺动脉壁增厚程度减轻,肺动脉NFAT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 结论 沙格雷酯可改善野百合碱动物模型的肺动脉高压程度,并下调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的NFAT3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 12月至201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P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PAS患儿于我科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以反复咳嗽、吼喘等呼吸道症状就诊,年龄2个月~3.5岁,体质量4.5~15 kg,按Cotton气管狭窄分期,Ⅰ期(管腔阻塞<70%):14例,单纯行左肺动脉移植术,1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Ⅱ期(管腔阻塞70%~90%):0例,Ⅲ期(管腔阻塞>90%):2例,行气管成形术,均死亡。结论:PAS患儿多为继发于异常走行血管压迫产生的Ⅰ期气管狭窄,不需要手术矫正气道狭窄;而合并Ⅱ、Ⅲ期气管狭窄,是否应积极行气管狭窄根治术,仍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65-168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及高病死率的疾病。急性肺栓塞发生时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或神经体液导致血管痉挛,致使肺血管床面积骤减,引发肺血管阻力增加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严重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最终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肺动脉高压是APTE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环节,其中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方法: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肺动脉冲洗组)和实验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组),每组6只。供肺经过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2组肺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o2)、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肺动脉压(pPA)、气道压(pAW)、静态肺顺应性(Cstat)的变化和2组保存末、灌流末肺组织和灌流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磷脂(TPL)、卵磷脂(PC)、卵磷脂/总磷脂(PC/TPL)、卵磷脂/鞘磷脂(L/S)的变化。比较2组间肺质量湿干比(W/D)。结果:实验组灌流中△po2、△pco2、Cstat明显高于对照组,pPA、pAW明显低于对照组,保存末、灌流末肺组织和灌流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PC、PC/TPL、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能保护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从而改善供肺保存和再灌注后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病变过程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0例慢性肺疾病的 患者以及9例无肺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其中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3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 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43例。肺部CT检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分析比较4组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 结果:Spearman分析示肺部病变的进展与主肺动脉直径(r=0.78,P<0.001)呈强正相关。平均主肺动脉直径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无肺疾病的对照组(P<0.05)。取主肺动脉直 径>29 mm时判定肺源性心脏病,灵敏度92.3%,特异度58.5%。结论:主肺动脉直径可反映慢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进 展情况,并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