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3D-TOFMRA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3D-TOFMRA表现与手术结果。结果:43例面肌痉挛患者共86侧面神经,3D-TOFMRA检查发现症状侧血管压迫或接触,经统计学分析,患者症状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性意义(P〈0.01)。43例患者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均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3D-TOFMRA诊断血管与手术不符者8例。结论: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面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手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面肌痉挛(HFS)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FS患者52例(观察组)和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进行MRTA检查,观察3D-TOF成像序列结合3D-CISS序列中脑桥小脑角(CPA)池内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观察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TA对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MRTA证实面肌痉挛患者在面神经出脑干段(REZ)存在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TA诊断CPA池内血管接触或压迫敏感度和真实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时间飞跃(3D time of flight,3D-TOF)序列显示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价值,研究血管压迫面神经与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2007年5月~2011年3月)面肌痉挛并做3D-TOF-MRA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3D-TOF-MRA检查发现其中30例有症状侧的面神经与临近血管存在压迫关系,39例面神经与临近血管存在接触关系,5例无接触关系?74例患者有症状侧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均有血管压迫或接触面神经?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存在症状与血管是否压迫或接触面神经有显著相关性(P < 0.01)?结论:3D-TOF-MRA 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临近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血管是否压迫或接触面神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患者术前评估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桥小脑角区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78例,面肌痉挛32例)术前MRTA影像学表现及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所见责任血管结果。结果:MRTA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桥小脑角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的图像。再现局部脑神经与血管解剖结构。210例症状侧术前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157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密切者为35侧,共192侧,敏感性为91.496。手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202侧,其中动脉责任血管187侧,静脉责任血管9侧,动静脉双重责任7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8.7%、(155/157)和94.3%(33/35),其余4侧仅见蛛网膜增厚,而血管与神经之间接触不密切。MRTA未能发现但手术中证实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4侧,其责任血管均为静脉或小动脉。结论:高分辨MRTA成像结合3D后处理重建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及优化MVD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面神经受颅底邻近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3D MRI)即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毁损梯度回波成像具有显示HFS患者的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R断层血管成像(MRTA)在原发性面肌痉挛(EHF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确诊单侧EHFS患者和70例正常志愿者,接受双侧面神经MRTA检查,每侧面神经均获取横断面、斜冠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断面的图像.结果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接触及压迫的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健侧13.22%(P<0.01);综合三个断面进行判断,可较任何单一断面获得更高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86.78%)、准确性(85.76%),以及与临床症状的一致性(Kappa=0.672).结论血管明确接触/压迫面神经征象与临床发生EHFS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平面MRTA成像有助于提高MRI检出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Zhao WG  Zhu J  Shen JK  Hu JQ  Tan L  Miu F  Chen K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871-1873
目的回顾性总结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影像技术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98年6月至2003年2月,对336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了术前常规MRTA检查。336例中男127例,女209例,年龄16—75岁,平均46.2岁。除1例症状为双侧外,其余均为单侧,其中左侧214例、右侧121例。发病时间1—29年,平均6.2年。双盲读片作面肌痉挛病因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336例患者MRTA显示,器质性病变3例,其中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发现症状侧存在责任压迫血管者273例,阳性率达81.3%,均由手术证实。症状对侧或双侧有可疑压迫血管27例,假阳性率为8.0%。MRTA未显示压迫血管33例,阴性率9.8%;阴性的33例中在手术时发现存在责任血管30例,阴性符合率仅9%,提示MRTA阴性并非手术反指征。结论MRTA检查是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的一种有效、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不仅可发现面肌痉挛的器质性病因,还可显示微血管压迫的存在及其来源,具有很高的阳性符合率,有助于术前对手术难易度的评估和术中对责任血管来源及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于国华  尹作民 《河北医学》2009,15(7):786-787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病因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MR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面肌痉挛患者MR显示28例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4例可疑接触。手术结果显示,MR诊断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准确率为82%。结论:MR能较清晰显示面听神经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MR I在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5):421-42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指标,为诊断面神经脑池段受其周围血管压迫导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采用MRI 3D-FIESTA序列扫描的单侧面肌痉挛患者70例(面肌痉挛组)和非面肌痉挛患者1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在多平面重组重建影像上观测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相交处的血管直径、神经血管相交处与脑干的距离和面神经周围血管的自身角度及其与面肌痉挛之间的关系。结果面肌痉挛组患者健侧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相交处的血管直径、神经血管相交处与脑干的距离及面神经周围血管的自身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痉挛组患者患侧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相交处的血管直径与面肌痉挛组患者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大(P<0.05),神经血管相交处与脑干的距离及面神经周围血管的自身角度与面肌痉挛组患者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5)。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相交处的血管直径与面肌痉挛的发生呈正相关(r=0.45,P<0.05)。神经血管相交处与脑干的距离与面肌痉挛的发生呈负相关(r=-0.53,P<0.05)。面神经周围血管的自身角度与面肌痉挛的发生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相交处评价指标的变化对诊断面肌痉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管的自身角度越小、直径越粗、神经血管相交处距离脑干越近,越易出现面肌痉挛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及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神经与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N及24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表现,了解主要责任血管及MRI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对神经与血管关系的显示能力。结果 20例TN患者经手术证实神经受动脉压迫17例,神经受静脉压迫3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压迫15例,可疑接触2例,阴性3例。24例HFS患者经手术证实神经受动脉压迫22例,静脉压迫2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压迫16例,可疑接触4例,阴性4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TN、HFS压迫及可疑接触的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83.3%(20/24)。结论TN及HFS的主要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对神经与血管压迫或可疑接触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在临床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MRT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egn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0例经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60例症状侧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41侧,接触者为10侧,共51侧,敏感性为85%。60例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48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5.12%和80%。结论MRTA成像作为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较好地显示面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上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后颅窝容积测量方法,并比较面肌痉挛患者与正常人后颅窝容积大小的差别。方法利用MR计算机中AW4.4工作站,使用3D重建软件测量后颅窝容积,对面肌痉挛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两组测量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面肌痉挛患者后颅窝容积为(165.682±12.474)cm3,正常人后颅窝容积平均值为(159.151±18.798)cm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薄层扫描以及3D重建软件可以较为准确的测量后颅窝容积,面肌痉挛的发生与后颅窝容积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对有血管压迫者的327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诊比较疗效,分析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56例,1周内消失29例,1个月内消失21例,半年内消失9例,1年内消失1例,观察1年7例症状减轻,无效2例,复发2例;49例发热,6例脑脊液漏,29例有迟发性面瘫,7例听力丧失,4例轻微共济失调。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MRTA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断层血管成像(MRTA)在原发性面肌痉挛(EHF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确诊单侧EHFS患者和70例正常志愿者,接受双侧面神经MRTA检查,每侧面神经均获取横断面、斜冠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断面的图像。结果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接触及压迫的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健侧13.22%(P<0.01);综合三个断面进行判断,可较任何单一断面获得更高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86.78%)、准确性(85.76%),以及与临床症状的一致性(Kappa=0.672)。结论血管明确接触/压迫面神经征象与临床发生EHFS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平面MRTA成像有助于提高MRI检出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毛珂  雷町  张恒  游潮 《西部医学》2021,33(3):424-426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2016年4月~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52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3D-TOF成像序列结合3D-CISS序列中脑桥小脑角(CAP)...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以利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3—2003-03对8例舌咽神经痛和28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疼痛及痉挛完全消失28例,改善6例,无效2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方法和术中不同压迫血管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21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全麻下行显微篾这减压手术治疗。全部病例术前行MRI检查以排除占位性病变;其中145例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结果 常规MRI不能显示压迫血管,而MRTA检查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82.8%,为手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责任血管的把握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组病例手术优良率91.2%,平均2年以上随访复发率3.5%,无死亡与致残。轻微手术并发症7.9%,主要有一过性耳闷,听力下降,一过性脑脊液鼻漏,伤口迁延愈合等。结论 术前MRTA检查可取代普通MRI作为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的最佳手段;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予充分减压是确保显微血管减压术高效、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的不可控制的、不自主抽搐为临床特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D-TOF-MRA和3D-FIESTA等神经影像,及AMR和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对HFS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等均有很大帮助.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作为首选的药物治疗手段,其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得到证实.神经内镜、悬吊法和架桥法对微血管减压术(MVD)的补充和改良,均使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不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9.
MRTA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三叉神经痛11例,面肌痉挛13例,行三维时间飞越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测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11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9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阳性率为81.8%(9/11),可疑接触2例.13例面肌痉挛中有12例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2.3%(12/13).结论: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