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由细胞浆到细胞膜移位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姜黄素30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3周、第6周3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并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及肾重/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KC活性。结果 B组UAER、Ccr、肾重/体重及肾脏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C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PKC移位活化而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B,PDGF-B)表达上调的抑制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30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3、6周3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并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及肾重/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皮质PDGF-B的蛋白表达。肾组织常规制备电镜切片。结果治疗组大鼠UAER、Ccr、肾重/体重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DGF-B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其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或〈0.01)。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脏层细胞肥大,系膜细胞增生,肾脏病变广泛。治疗组其超微结构异常明显改善。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DGF-B表达上调,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3.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来氟米特组(C组)和氯沙坦组(D组)。分别于糖尿病成模后8、12周处死,观察24h尿蛋白排泄量、尿素氮(BUN)、肌酐(Scr)、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结果:8、12周末糖尿病模型大鼠(B、C、D组)的Scr、BUN及24h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A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12周末时B、C、D组大鼠的Scr、BUN及24h尿蛋白均较8周时有所增加;来氟米特(LEF)干预组及氯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EF干预组及氯沙坦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和氯沙坦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肌酐清除率(Ccr)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3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49例(UMA〈30mg/24h),B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45例(UMA30~300mg/24h),C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34例(UMA〉300mg/24h或常规蛋白阳性),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Urea),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血清胱抑素C(Cys-C)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cr、Urea、Ccr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cr、Urea、Ccr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糖尿病所致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1月糖尿病所致慢性肾病3、4期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A组)、羟苯磺酸钙组(B组)、包醛氧淀粉组(C组)和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组(D组),每组41例。观察治疗8周时各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B、C、D组BUN和Scr均下降,Ccr升高(P<0.01),并以D组最显著(P<0.01),依次为C组(P<0.05)和B组(P<0.05)。A、B、C、D四组UAE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D组UAE下降程度与同期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能更好降低患者BUN、Scr、UAE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川芎嗪对实验糖尿病肾病大鼠NO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川芎嗪对实验糖尿病大鼠肾脏NOS系统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四组:糖尿病对照组A(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杏丁治疗糖尿病肾病组B(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组C(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正常组D(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分别测定第1周末尿微白蛋白(UAE)、肌酐清除率(Ccr),各期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肾脏病理分析。结果:①第1周末肌酐清除率(Ccr)、尿微白蛋白(UAE)在A、B、C组均明显升高;②A组早期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明显升高,晚期明显下降;③B组、c组杏丁、川芎嗪治疗后均能使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升高;④与A组比较B、C组早期治疗肾小球FN含量明显增加,B、C组晚期治疗则明显下降。结论:①糖尿病肾病早期NO增加,随之下降。②杏丁、川芎嗪能作用于糖尿病患者的NOS系统,使NO增加。杏丁、川芎嗪使NO增加的结果导致早期糖尿病肾脏的损害加重,晚期则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为临床正确使用杏丁、川芎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30 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3、6周各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并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及肾重/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小球MMP-2、TIMP-2、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型胶原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UAER(P〈0.05或〈0.01)、Ccr(P〈0.05)、肾重/体重(P〈0.05)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糖尿病大鼠肾小球TIMP-2、 FN和Ⅳ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治疗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MMP-2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明显被抑制(P〈0.01),治疗组其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MMP-2表达、下调TIMP-2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Scr)和尿微量白蛋白(U-MA)等的水平,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健康者和10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研究人群的血清中CysC、HCY、Scr和U-MA的含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血尿素(BUN),采用SPSS11.1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DN组CysC、HCY、Scr、U-MA、及Ccr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FBG水平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DN组CysC与Ccr呈显著性负相关(r=-0.922,P〈0.01);HCY与Ccr亦呈负相关(r=-0.903,P〈0.01);Scr与Ccr亦呈负相关(r=-0.831,P〈0.01)。结论 CysC、HCY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延缓或减慢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厄贝沙坦组和卡托普利 4组 ,每组 10只。 12wk终止实验 ,处死大鼠 ,取血、尿和肾脏标本 ,测定尿量、体重、肾重/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清蛋白排泄率 (UAR)和尿 β2 微球蛋白(β2 MG)以及血液和肾组织的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12wk终止实验时 ,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重 /体重、血糖、HbAlc ,UAR ,β2 MG ,Ccr ,血液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或大于对照组 ,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厄贝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的血液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 ,UAR ,β2 MG ,Ccr明显低于糖尿病组 (P <0 .0 5 ) ;而血液和肾组织的SOD活性高于糖尿病组 (P <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能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损害的进展 ,其机制可能与厄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糖尿病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C)、糖尿病组(M)、治疗1组(T1)、治疗2组(T2)和治疗3组(T3)。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T1、T2和T3组分别于大鼠出现高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早期病理改变时给予巴曲酶治疗O实验共进行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精神及尿量变化。每2周检测血糖1次,于实验第2周、6周、7周和8周分别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尿液,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8周末时,在10%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抗凝血和血清,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BS)、血肌酐(ScrJ、l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计算血清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单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45质量)。结果4周末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基膜增生系膜区扩大,出现早期。肾脏病理改变。2、6、7、8周糖尿病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给予巴曲酶治疗后,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8周末发现糖尿病大鼠Scr、BUN、HbAlc、肾脏指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Cc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症状均有所缓解(P〈0.01或0.05)。结论巴曲酶可能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阻断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肾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 101例住院患者按肾功能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34例(A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31例(B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7例(C组)和肾功能衰竭组9例(D组)。对4组患者测定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各组CysC、BUN、Scr、Ccr、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CysC、Scr异常率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血清CysC浓度是评估GFR的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缬沙坦10mg·kg^-1·d^-1),治疗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等。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明显改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肾脏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p22phox的mRNA相对含量在糖尿病组为(0.875±0.94),明显高于单切对照组(0.297±0.067)(P〈0.01),在治疗组为(0.484±0.064),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糖尿病大鼠P22phoxmRNA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泽成  刘慎微 《医药导报》2008,27(3):268-271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MO/Mφ)浸润的影响。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单侧肾切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单切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缬沙坦治疗组各10只,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与CD68的表达。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大鼠肾重/体重、Scr、BUN、UAER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肾组织MCP 1的表达及CD6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治疗组可明显下调MCP 1的表达,减少CD68阳性细胞浸润(P<0.01)。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MO/Mφ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50只,选取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低脂、低糖饮食。其余40只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低剂量(30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观察组各20只。观察组在模型组饮食基础上将药物益气养肾方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动物等效药量,按生药20g·kg-1·d-1,灌胃,连续灌胃3周。模型组同期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3周后杀死大鼠,手术摘取肾脏。病理切片观察3组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3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 kW/BW)、尿蛋白排泄量(24hUP)、血肌酐( Scr)水平、肾皮质丙二醛( MDA)含量、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皮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3组大鼠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正常,基底膜及系膜区结构清楚。模型组大鼠HE染色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内有糖原沉积表现,肾小管间纤维变性。观察组光镜观察可见与模型组相似病理改变,但肾小球肥大及肾小管肿胀较轻,蛋白管型较少。模型组及观察组kW/BW、24hUP、S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kW/BW、24hUP、Sc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M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OD、GSH-Px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养肾方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肾脏损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结构及起到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56例,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测定胱抑素C(CysC),血肌酐浓度(Scr),尿微量白蛋白(Alb),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N患者CysC、Scr、Ccr及Alb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ysC与Ccr呈负相关(P〈0.05),CysC与S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Cys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测定CysC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姚春红  吴汉妮 《医药导报》2008,27(11):1314-1317
目的观察沃丽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沃丽汀治疗组(D+J组)各10只。DN组与D+J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NC组与DN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8226;kg 1灌胃,D+J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予沃丽汀灌胃,0.9 mg&#8226;kg 1&#8226;d 1。8周后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24 hUAER)、尿肌酐清除率(Ccr)、肾重指数(KMI)、体重及血糖。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血浆中CGRP水平、Ccr及体重均显著降低(均P<0.01),24 hUAER、KMI、肾脏VEGF表达及血糖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DN组比较,D+J组CG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Ccr显著升高(P<0.05),肾脏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沃丽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CGRP水平无显著影响,但能抑制肾组织VEGF表达,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璞  车艺 《中国药业》2007,16(6):29-3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NIH3T3细胞中促成熟因子(MPF)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替米沙坦治疗组,检测各组给药4,5,11,17周后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TG,TC),11,17周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MPF活性。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无明显变化,而Scr,BUN,UAE、肾脏MDA含量、肾细胞膜MPF均明显下降,肾脏抗氧化酶活性(Cu,Zn—SOD,CAT,GSH—Px)则明显上升。肾脏内MDA含量的变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膜、细胞浆MPF活性的变化相关。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的氧化应激,并且可能与其下调NIH3T3细胞中MPF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曹玥  陈虎  陈凯  陈畅  张宗泽 《安徽医药》2018,22(2):228-23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糖尿病脓毒症大鼠肾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假手术组(S组)、糖尿病脓毒症组(DS组)、糖尿病脓毒症UTI预处理组(U组).另随机抽取同批次大鼠10只,作C组空白对照.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模型.U组于CLP前1 h予尾静脉注射UTI 100 kU·kg-1.S组拉出盲肠至腹外放置1 min.于CLP术后12 h,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情况,定量尿微量白蛋白(UM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肾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DS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明显,UMA、IL-18、TNF-α、MDA、HIF-1α水平增高,Ccr和SOD活性降低(均P<0.05).DS组相比,U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减轻,UMA、IL-18、TNF-α、MDA含量、HIF-1α水平降低,Ccr和SOD活性增高(均P<0.05).结论 UTI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肾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肾脏缺氧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考察该药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B、C、D、E组制备糖尿病模型, C、D、E组分别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 mg&#8226;kg 1&#8226;d 1, A、B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8周。分别于实验第2,4,8周测定大鼠尿清蛋白排泄率。结果 各时间点葛根素治疗组尿清蛋白排泄率均高于A组,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 葛根素可以减轻糖尿病模型大鼠肾小球损害,降低尿清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WP组(1.8 g.kg-1.d-1灌胃)。于第8周末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量的变化;测定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组织及尿中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TWP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水平,能使肾组织和尿MDA含量及血清TGF-β1水平下降,使肾组织SOD活性升高,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明显改善肾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