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大鼠股动、静脉进行侧-侧血管吻合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实验采用20只雄性SD大鼠, 分离左侧股动脉、股静脉, 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进行侧-侧吻合。测量大鼠股动脉和股静脉的直径、吻合口的长度、吻合口与临时阻断夹的距离, 同时记录缝合时间, 并采用Acland试验对吻合手术后即刻、术后30 min及术后7 d的吻合口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 20只大鼠均顺利完成股动脉-股静脉侧-侧吻合(共20侧), 手术成功率为100%。大鼠股动脉、股静脉的直径分别为(0.68±0.11)mm(0.50~0.80 mm)、(1.21±0.18)mm(1.00~1.50 mm), 吻合口的长度为(2.32±0.22)mm(2.00~2.60 mm), 吻合口与临时阻断夹的距离为1.00~2.50 mm, 总吻合时间为(29.2±3.0)min(26~34 min)。术后即刻、术后30 min及术后7 d的吻合口通畅率均为100%。结论大鼠股动脉-股静脉侧-侧吻合是一个有效、可行的侧-侧血管吻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妇科门诊早孕者,无宫腔内操作史行人工流产术病例657例,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实验组362例,不应用医用几丁糖的对照组295例,根据术后随访,比较月经量减少、闭经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注入医用几丁糖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发生率,在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妇科门诊早孕者,无官腔内操作史行人工流产术病例657例,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实验组362例,不应用医用几丁糖的对照组295例,根据术后随访,比较月经量减少、闭经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官腔注入医用几丁糖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发生率,在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采用血液相容性良好的小肠黏膜下层,通过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以期望既能及时修复血管缺损,又能形成生物血管结构保持长期通畅。 目的:观察利用改性小肠黏膜下层组织构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股动脉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2008-05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制成3 mm仿生3层人造血管。 方法:15只成年犬制备4 cm长的双侧股动脉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3层血管支架于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外翻吻合;对照组植入单层小肠黏膜下层血管于另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吻合。 主要观察指标: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支架的通畅情况、血管内径及血流状态。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管壁血栓附着情况、管壁内皮覆盖和管壁平滑肌细胞生长排列情况。③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实验组14个人造血管早期吻合口轻度狭窄,后来管腔逐渐平滑,保持通畅,通畅率93.3%,对照组有6个发生狭窄、栓塞、破裂,通畅率60%。组织学及电镜检测实验组管腔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管壁中有较多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对照组管壁见少量细胞,排列紊乱。 结论:改性小肠黏膜下层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周围神经离断手术修复后吻合口粘连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有效的、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神经导管应用于吻合口,既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又能预防吻合口周围粘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上海其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3448.9); DIKFILM®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IKFILM®膜组、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切断坐骨神经直接端端吻合,对照组在神经吻合口处不作任何处理,另外2组用DIKFILM®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分别包裹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1 cm,并在薄膜中间缝合数针,使薄膜形成一个封闭的导管。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神经再生和神经周围粘连形成情况。 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的粘连程度及神经瘤的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而且肢体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快。组织学检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内及神经外纤维化明显比对照组低。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2周3组大鼠手术肢体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较术后4,8周增加(P < 0.05);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快,动作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高(P < 0.05)。 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并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粘连;神经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输卵管介入复通治疗输卵管阻塞已较普遍,但患者术后粘连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目的:总结近年来医用几丁糖凝胶预防输卵管再通术后粘连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02/2011-02万方数据库,以“医用几丁糖凝胶;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等为检索词,检索几丁糖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粘连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医用几丁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学活性的医用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其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选择性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促进切口迅速修复,抑制瘢痕形成,减少组织粘连,具有润滑、生物屏障作用,能有效的阻止粘连发生,促进输卵管功能的恢复,为再次妊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判定吻合口通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颅内外搭桥手术61例次,共68处吻合口。吻合术后均行ICG血管造影,观察搭桥血管通畅情况,并与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中ICG血管造影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发现4处吻合口闭塞,给予重新吻合。最终造影显示67处通畅,1处闭塞。术后DSA和CTA检查示66处吻合口通畅,2处闭塞。结论术中ICG血管造影可以判断颅内外搭桥吻合口的通畅性,是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索手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3位作者参与文献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几丁糖治疗组和未使用几丁糖的对照组在术后肠管通气时间及肠粘连的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共有15篇文献复合纳入标准,结果分析发现,应用几丁糖的患者肠管通气时间和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应用医用几丁糖能明显减少肠粘连的发生率,缩短肠管通气时间,几丁糖能较好预防术后肠粘连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几丁糖;肠粘连;预防;再手术;临床研究;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37  相似文献   

9.
王锋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11):2083-2086
目的:肌腱断裂缝合术后粘连是常见的难题之一。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吻合后的家兔肌腱愈合及其周围组织粘连的影响,探索一种防止肌腱粘连同时促进肌腱愈合的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5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用大耳白兔30只,制备肌腱吻合模型,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 =10):当归注射液组每隔5 d于腱周注射当归注射液2.0~2.5 mL/只,连续4次;生理盐水组于腱周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②实验评估:术后2,4,6周,分别观察肌腱色泽、吻合处的愈合形态、腱内外膜增殖情况及胶原纤维生成和排列情况,并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吻合口抗张力强度、粘连范围及肌腱滑动度。 结果:30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腱愈合情况:当归注射液组术后肌腱色泽正常,术后2周腱外膜增厚并桥接吻合口两端,腱内膜亦开始增殖;4周后腱内膜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多并与腱长轴基本一致排列;6周后吻合口腱纤维排列整齐,与腱轴方向一致。术后2周各组羟脯氨酸含量、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当归注射液组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 < 0.05~0.01),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肌腱粘连情况:当归注射液组术后2周肌腱开始膨大并渐增大,出现薄膜样粘连;4周膨大最为明显,吻合口间隙消失,6周吻合口膨大消失,粘连膜样消失,肌腱滑动度较大,腱外形恢复正常。术后2周各组肌腱滑动度、粘连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4,6周当归注射液组的肌腱滑动度大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 < 0.05~0.01),粘连瘢痕范围小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 < 0.05~0.01),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当归注射液局部应用可促进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加快肌腱的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同时可通过抑制外源性愈合,减少或防止肌腱的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的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6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病例进行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术中将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覆盖包裹神经吻合端。结果本组26例全部随访,40条神经,随访6个月~3a。优:25例12条神经;良:10例9条神经;可:5例3条神经;优良率达88.9%。结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造血管是临床组织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器官,但小口径人造血管易于栓塞、难以长期保持通畅,而组织工程血管虽有永久替代作用,培养时间长,不符合血管修复的临床实际。寻找既能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运,又能在体内形成生物性血管保持长期通畅,是最理想的血管修复重建方法。 目的:观察以改性猪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为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包绕 3 mm聚乙烯管制成30个3层管状支架,植入犬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为实验组;植入犬皮下组织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和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14个血管支架保持通畅,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对照组管腔结构不完整,种子细胞增殖弱,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结果表明通过体内组织工程技术可在血流条件下培养形成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rombogenic occlusion, at the anastomotic microvessels, contributed impaired blood flow to flap failure. The effect of an orally activ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derivative conjugated with deoxycholic acid (DOCA) on the patency of anastomosis of the crushed rat artery was investigated, expecting its antithrombogenic effe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60 Femoral arteries of 30 rat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20 each, were reanastomosed. LMWH-DOCA conjugate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prior to and after operation for 5 consecutive days. On the sixth day of operation, the patency of the anastomosed artery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patency of oral LMWH-DOCA (10 mg/k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rom 15% to 45%, compared to non-treated control group.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dosage of LMWH-DOCA was reduced to 1 mg/kg, its efficacy on anastomosis was not as efficacious in terms of patency. The intima of crushed artery was impaired and thrombus formation was examined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rug treated group, the patency was only compromised by a thin layer of thrombus that covered the inner layer of the vessel without causing any damage to the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Conclusion

The medication of oral LMWH-DOCA conjugate has been vetted in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of the crushed artery. LMWH-DOCA wa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patency in compromised vessels after microsurgery.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往关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多局限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而壳聚糖在神经系统体内尤其是在脊髓局部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壳聚糖在大鼠脊髓组织内的降解率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SD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壳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方法:在壳聚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分别植入壳聚糖膜和医用丝线。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周测定壳聚糖膜质量,计算降解率;观察2组大鼠植入区局部炎细胞数量变化,评估生物相容性。 结果:壳聚糖可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术后1,2,4周降解率分别为14.8%,18.9%,25.0%。壳聚糖植入局部炎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但同属异物炎症反应, 并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膜易于降解并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尚缺乏简单易行、实用、操作性强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的注射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一次性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的方法制备SD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结果与结论:野百合碱注射后第1,2,3,4周,大鼠平均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右心室肥厚明显。光镜下可见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相对中膜厚度增加,肺血管密度减少,以上症状均随野百合碱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证实此方法建立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背景:随着食管支架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法快速发展。 目的:比较传统扩张器扩张疗法与放置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疗法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54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扩张器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置入MTN-SE-G-18/60和MTN-SE-G-20/60两种不同型号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便于不同吻合口直径患者的选择;扩张组置入硅胶扩张器。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吻合口大小、吞咽困难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扩张组因需要反复扩张,咽喉部疼痛及局部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支架组,且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吻合口的直径均逐渐减小,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支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扩张及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均优于扩张组,6个月时吻合口直径分别为0.94 cm和0.63 cm(P < 0.01),能正常进食的比例分别为88%和48%(P=0.005)。提示,相对于扩张器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镜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的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短暂,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易接受,远期疗效优。 关键词:食管支架;扩张器;吻合口;狭窄;胃镜检查;导丝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41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聚乳酸、胶原等材料相比,壳聚糖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研究时间较短,在神经修复方面的工作开展的较少。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壳聚糖支架制备方法并分析其与许旺细胞的生物组织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1/2009-07在包头医学院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Wistar 乳鼠10只用于分离培养许旺细胞。医用级壳聚糖粉(脱乙酰度为99%)由浙江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以6%壳聚糖乙酸水溶胶制备壳聚糖支架,取乳鼠坐骨神经采用酶消化后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培养许旺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壳聚糖支架平铺于孔底,超净工作台内干燥,然后将许旺细胞接种到培养板内培养,24 h后培养液中加入4,6-二氨基-2-苯基吲哚孵育过夜,去除未与细胞结合的4,6-二氨基-2-苯基吲哚继续培养1周。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同样在37 ℃和体积分数为5%CO2的条件下培养1周。 主要观察指标:培养第1,3,5,7天分别选择细胞总数不低于100和200个的视野进行照像,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6.0)分析,计算凋亡细胞的百分率。 结果:壳聚糖支架表面光滑,透明状,质地均匀,厚度0.15 mm。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第1,3,5,7天凋亡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该壳聚糖支架所需材料少,制作方法简单,与许旺细胞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关键词:壳聚糖;许旺细胞;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造影(ICGA)在颅内巨大动脉瘤(GIA)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行瘤体夹闭和(或)切除术治疗GIA患者57例(61个动脉瘤),术中瘤体夹闭前、后分别进行ICGA并做比较,术后行DSA或CTA检查观察有无瘤体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畅通,并与术中瘤体夹闭后ICG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共行ICGA 128次,夹闭切除动脉瘤61个,ICGA可实时显示术野内血流循环,清晰显示动脉瘤、载瘤动脉和穿支血管.通过对比夹闭前、后的ICGA影像,4例患者追加或调整瘤夹后,ICGA显示无瘤体残留,无载瘤动脉和穿支血管闭塞,术后DSA与夹闭后ICGA显示一致.结论 ICGA做为术中血管成像技术的一种,对术中确认GIA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监测瘤颈是否残留和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是否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