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阐明设计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从设计方案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对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介绍,分析系统应用效益,包括规范输血工作流程、减轻人力负担、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输血管理系统信息化在输血科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临床输血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作为医院输血科管理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了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高效共享相关数据,包含的信息数据涉及范围极广,可以延伸涉及到到医生、护士等人员.建立输血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流程与信息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输血往往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一旦输血不当,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输血不良反应、传染病等,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输血检验作为输血的关键流程,在临床输血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人员必须时刻必注意输血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严肃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防范工作。本文主要阐述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寻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输血科微机管理系统张雄云谭斌刘晖华西医大附一院输血科(610041)随着医院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成分输血工作的开展,输血科在血源管理、病人输血情况、全血及成分血用量等方面资料的统计、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各种资料的统计报表越来越多,传统的手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证急诊用血流程畅通,保证临床用血和手术安全.方法:通过对急诊手术中应用输血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包括:加强网络信号支持与人员维护;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系统知识的培训;根据不同血液的输注要求规范输血流程;增强软件设计的实用性和应急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输血各环节的控制与流程改进,大大提高了输血效率.结论:在急诊手术输血过程中,根据急诊手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输血流程,必要时运用紧急输血绿色通道体系抢救患者,显著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效保障了病人的输血和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床输血的发展,计算机控制、信息化管理在输血管理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能保证安全输血,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运用数据资源,并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为此我院与上海齐效软件公司依据输血规章制度、医院工作特点及流程,共同开发设计了一套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输血科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输血科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提高患者用血的安全性,满足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我们运用软件公司提供的《输血管理系统V5.0》和《医院管理系统》两套软件,应用于输血科的血液管理和统计计费管理中。在应用中,系统实现了输血科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了输血科的业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输血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输血工作的主体、法律关系、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剖析,找出了当前输血纠纷的根源,同时指出了输血纠纷的特点、原因,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的输血纠纷处理方式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输血路径方式使用在临床输血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我校附属医院100例临床输血患者使用输血路径进行输血护理,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输血过程,输血过程中没有一例出现不良输血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对100例患者使用输血路径输血护理,能够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应用,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率的发生概率,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宁洁  谈晓英 《健康之路》2016,(4):187-188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流程进行回溯性失误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输血安全护理对策。结果: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实施后再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及血源浪费现象,护士安全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P0.01)。结论: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血流程分析系统上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整改措施,防范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风险与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临床输血风险环节、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输血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44名输血对象的相关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输血风险影响因素包括输血前患者血液检测情况(HIV、HCV、梅毒、HBV)、输血次数、成分输血量、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年龄、平均输血量、全血输血量以及住院科室。  相似文献   

12.
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乐虹  严莎 《医学与社会》2009,22(10):5-7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统计和分析输血反应的原因、种类和发生率,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通过对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的分析,发现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立法级别低,报告规程笼统及缺少反馈要求等问题。需完善相关立法,完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建立血液预警系统,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医院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因素,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标准,随机抽取有输血的临床科室输血病历1 183份,从输血前检测、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适应症评估、病程记录、输血过程管理、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及大量输血回报进行评价。 结果 抽查病历1 183份,其中缺陷病历203份,占17.16%。2016-2018年不合格病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的输血缺陷病历各检查项占比均较多,缺陷病例比例也较高,随着输血病历检查深入,缺陷病历不合格项逐年减少,缺陷病例比例也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2018年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输血适应症评估上(3.96%)。抽查病历中含有非手术科室病历537份,其中缺陷病历55份,占10.24%。手术科室病历646份,其中缺陷病历数148份,占22.91%。2016年、2017年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合格病历比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输血病历的检查,使全院的输血病历得到提高,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输血病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状况,推广科学合理输血,保障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设计检查表,采取现场查看、工作人员问询、材料查阅等方式调查了81家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状况.内容包括用血资质和组织管理、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输血病历四个方面.结果 在被调查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输血管理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私立医院在用血资质准入方面好于其他医院,但在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化方面与其他医院有一定差距(P<0.05),部分妇幼专科医院输血科或血库面积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在输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服务能力等项目符合率较高,但有65.4%的医疗机构未开展相关血液回收、血液保护技术.输血病历中的输血前检查项目、输血同意书、输血医嘱等方面符合率较高.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输血后评估、自体输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 北京地区输血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输血准入制度的建立明显提高了输血治疗能力.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改进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障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秀梅 《中外医疗》2013,32(15):175+177-175,177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也存在风险,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其风险主要是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文章通过笔者在工作中对受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输血前三项检测的实例,并分析检测结果,提出了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标本及检测数据存档的重要意义,即用于预防医患之间交叉感染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蔡振华  方伟祯  陈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93-2395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资料的统计分析,使输血科和血站的储采血工作有据可依。方法:统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输血总量、各科室用血情况、各血型所占比例以及成分血应用百分比。结果:2006年我院输血总量为12740U,内科总输血量为4602U,术科总输血量为4013.5U,各科室成分血应用百分率都达96%以上;在全年的血液制品中,O型比例最高达41.3%。结论:输血科应定期对医院临床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制定储血计划,并为血站采血计划提供依据,避免盲目采血。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临床用血(输血)流程管理,提高医院用血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血及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分析了当前医院血库管理和输血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强调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引入RFID技术到临床输血各环节,建立起一套可靠、安全、有效的输血机制,总结并分析了RFID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周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37-38,40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60例术中输血患者的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输血(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自体及异体输血量,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异体输血(380±140)mL,5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热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研究组自体输血(390±180)mL,1例出现心率减低,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3 d后白细胞较术前升高,血小板较术前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且自体输血对患者血常规的影响较小,促进血常规更快恢复正常,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输血病案存在的质量缺陷,探讨提高病历质量的办法。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出院病人的中2468份输血病案,并对716份存在缺陷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68份输血病案中,输血病案总合格率71%。被抽查的缺陷病案中,病案首页、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单、麻醉记录单、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缺陷率分别为10.89%、3.35%、2.51%、3.63%、59.78%、45.39%、11.45%。结论从领导重视、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大对年轻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创建信息化质控管理平台等方面入手,促进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