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背景:近年来,纤维蛋白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昔洛韦是一种有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故选择此药物进行胶联羊膜缓释药膜的初步探索。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的缓释特性,探索临床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新方法。 方法:体外实验:将纤维蛋白胶与更昔洛韦混合后与羊膜黏合,制成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观察更昔洛韦的体外缓释情况。体内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右眼为实验组在兔眼表作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移植;左眼为对照组滴1 g/L更昔洛韦眼液,每2 h滴100 μ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不同时间点房水中更昔洛韦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体外释放实验显示,24 h后更昔洛韦的累计释放率为(45.67±5.32)%,48 h后为(63.42±4.68)%,96 h后释放趋于平衡。动物实验表明:实验组房水中更昔洛韦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第1天时,实验组房水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第2,3天,实验组房水更昔洛韦质量浓度稍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4,5天,实验组房水药物浓度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及体内条件下,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可望成为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新手段。 关键词:缓释;纤维蛋白胶;羊膜;更昔洛韦;病毒性角膜炎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10  相似文献   

2.
负载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低。壳聚糖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 目的:对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1/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学系实验室完成。 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5,脱乙酰度为92%,为浙江省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紫杉醇,批号082329802,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 方法:采用引发接枝效率高、引发反应条件温和的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钾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上接枝醋酸乙烯酯,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直接生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即壳聚糖纳米粒,再利用超声振荡技术将0.5~5.0 mg紫杉醇与上述纳米粒混合制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 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 结果:壳聚糖纳米粒和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96.2 nm和320.8 nm,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818,F=3.38,P均>0.05)。稳定的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紫杉醇的加入量可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紫杉醇的加入量为纳米粒的量2%时,达到最大包封率93.6%。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8.3%,缓释阶段微球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75 h时释药量达75.9%,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 结论: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紫杉醇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表面带有正电荷,且纳米粒对紫杉醇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目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 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体外释药有突释现象,2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1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其具有缓释效应。 关键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氟尿嘧啶;纳米粒;体外释药;缓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17  相似文献   

4.
背景:醋酸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在眼内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且需多次注射,以防止疾病复发。壳聚糖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水溶液中生成纳米粒,用于药物的缓释载体,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目的:合成含脱氧胆酸基团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作为醋酸曲安奈德的载体材料,制备具有缓释功能的载药纳米胶束,研究其负载和缓释醋酸曲安奈德的性能。 方法: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壳聚糖上偶联脱氧胆酸基团,合成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和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Zeta电位,体外释放实验检测负载醋酸曲安奈德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性能。 结果与结论:合成出含脱氧胆酸基团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它能与醋酸曲安奈德形成载药纳米胶束,载药量可高达82%。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逐渐增大,而Zeta电位则呈下降的趋势。体外释放的结果表明载药纳米胶束能起到72 h缓释醋酸曲安奈德的作用。提示以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为载体的载药纳米胶束显示出较好的缓释醋酸曲安奈德性能,将有希望提高醋酸曲安奈德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醋酸曲安奈德;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脱氧胆酸;纳米胶束;体外药物释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3  相似文献   

5.
吴雁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4):6685-6688
背景: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药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而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甚微。利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子,有望克服两性霉素B的不足。 目的:对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 2008-11/2009-04 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医学与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5,脱乙酰度为93%,为上海卡伯工贸有限公司产品。两性霉素B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通过壳聚糖和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能够生成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亲水壳聚糖段和疏水聚乳酸段组成,在水中能够组装形成纳米粒子。两性霉素B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包载于纳米粒子中。 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紫外光谱分析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 结果: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和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14 nm和153 nm(当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为11∶1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呈球形。共聚物中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影响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从11∶1到20∶1,包封率从(62.3±3.5)%增加到(90.7±2.8)%,载药量从(7.8±1.2)%增加到(12.3±1.4)%。随着聚乳酸段质量比增加,纳米粒子尺寸、包封率和载药量增加,而药物释放降低。 结论:开环聚合制备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及用相分离透析方法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两性霉素B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且纳米粒对两性霉素B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两性霉素B;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子;包封率;体外释放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或纳米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或定向给药体系已经研究了近30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体系能够控制粒径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 目的: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包裹材料,探索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条件。 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超声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浓度为1%,油水相比为1∶25,合成温度为25 ℃。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粒径为217.6 nm,载药量1.79%,包封率85%。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紫杉醇;纳米粒;正交实验;缓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9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rhBMP-2/PLGA微球并将其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构建具有自固化能力的可注射性BMP缓释体系。 方法:实验于2005-01/2008-04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PLGA)缓释微球并将其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FS复合材料,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复合材料凝固时间、体外释放性质、能谱分析及体外降解PH。 结果:①与纤维蛋白胶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②复合材料的释放存在突释,2dBMP释放量达到16.76%, 42天释放BMP量达到76.75%。③能谱分析显示微球混入纤维蛋白胶后优化了释放过程,延长了其释放时间。④复合材料的pH值变化介于微球组与纤维蛋白胶组之间。 结论:rhBMP-2/PLGA/F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并具有可注射性,既可以降低局部的酸环境,又可以在局部维持较高浓度,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关键词:微球;rhBMP-2;纤维蛋白胶  相似文献   

8.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是较早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局部释药系统,但是由于其不能在体内降解吸收,须二次取出,因而限制了其的应用。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可吸收材料负载抗生素装置的研究。 目的:制备负载庆大霉素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性能,观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方法:以壳聚糖为药用载体,硫酸庆大霉素为模型药物,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在MH平板上进行抑菌实验,观察及评价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纳米粒形态为类圆形,粒径为40~70 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31.3%和15.4%,体外释药可持续14 d左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可持续25 d,在第5天纳米粒的抑菌作用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菌圈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程鹏  关静  张华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6):3193-3196
壳聚糖载氟喹诺酮类药物微球有多种制备方法,如沉淀析出法、乳化交联法、喷雾干燥法和离子凝胶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但其释药机制基本相同。这类药物微球具有增强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耐药菌的能力,主要用于局部及全身组织的消炎与抗感染。文章以近几年国内外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壳聚糖载氟喹诺酮类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和释药机制,探讨了缓释微球作用特点及应用状况。壳聚糖载氟喹诺酮类药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抗菌性能,对其进行纳米化,开发纳米粒新剂型,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 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Gelfiltered unstimulated human platelets neither bound 125-I-fibrinogen nor 125-I-fibrin. Fibrin-binding was, however, stimulated by N-terminal fibronectin 30 kD-and 70 kD-fragments while fibronectin was ineffective. The 30 kD-fragment also stimulated some platelet preparations to bind fibrinogen which, however, was suppressed by minute amounts of the thrombin inhibitor PPACK. PPACK hardly influenced fibrin-binding. Fragment-promoted fibrinogen-binding was also inhibited by a monoclonal antibody recognizing the membrane glycoprotein IIb/IIIa complex known to act as fibrinogen receptor. This antibody failed to influence fragment-stimulated fibrin-binding giving evidence that fibrinogen and fibrin were retained by different receptors. In contrast to 125-I-fibrin its plasmin-derived and 125-I-labelled fragment X was not recognized by the platelets in presence of the fibronectin 30 kD-fragment. Fragment-stimulated binding of 125-I-fibrin showed a lag phase and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0.25 mM putrescine as well as by 1 mM EDTA or 0.1 mM N-ethylmaleinimide. Evidently, a cell-attached transamidase was involved in fibrin-binding possibly by forming a ternary complex with fibrin and the fibronectin fragment.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三维培养可使组织缺损恢复解剖学上的完整性,使得细胞培养成为更有实用价值的技术。 目的:通过观察人羊膜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上三维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变化,探讨细胞/支架复合物模拟体内羊膜组织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破口修复的可能性,并与普通平面二维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支架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11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研究所完成。 材料:剖宫产孕妇的羊膜组织,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提供。纤维蛋白原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将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羊膜上皮细胞和羊膜间质细胞。纤维蛋白原聚合后,取处于对数生长的上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支架表面,模拟胶上型三维立体培养;在纤维蛋白原聚合前,将处于对数生长的间质细胞和纤维蛋白溶液混合,模拟胶内型三维立体培养。同时将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进行普通平面二维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不同培养条件下间质细胞的增殖情况,间质细胞和支架的相互作用。 结果:在纤维蛋白支架表面,上皮细胞形态较平面培养圆润,细胞间可见伪足伸出,表面微绒毛丰富;在纤维蛋白胶中,间质细胞呈梭形,沿支架伸展,可见细胞在不同平面形成网络状。三维立体培养下,间质细胞增殖活性平稳,但增长幅度较平面培养缓慢。在胶内型三维立体培养中,随时间的延长纤维蛋白胶发生收缩,凝胶厚度逐渐降低,至第5天纤维蛋白胶厚度占原厚度的40%左右,第15天收缩到原厚度的10%左右。 结论:羊膜上皮细胞和羊膜间质细胞能够在纤维蛋白支架上立体生长,增殖活性平稳;在细胞-纤维蛋白支架复合物中,可观察到纤维蛋白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收缩的现象,提示羊膜细胞-纤维蛋白支架复合物可模拟体内组织,作为胎膜早破破口修复的生物学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 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膜进行对比。 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 d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 d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 < 0.05);肌肉植入Nafion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者均在15 d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部分肿瘤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表达上调,如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提示透明质酸与CD44受体在肿瘤的生长与扩散有着一定的关系。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偶联壳聚糖纳米微球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性。 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多西紫杉醇的透明质酸偶联壳聚糖微球(DTX-HACTNPs),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FITC标记微球,作用于CD44+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荧光显微镜观察。MTT法检测载药微球的体外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DTX-HACTNPs形态规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28.0±2.6) nm。DTX-HACTNPs对A549细胞的杀伤力高于非透明质酸偶联载药微球,但仍低于普通注射用DTX,3者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06±0.94),(25.73±3.37),(5.35±0.61) mg/L(F=73.871,P=0.000)。提示HACTNPs通过受体途径主动靶向性结合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可提高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力。  相似文献   

15.
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 (MRC5) cells secreted small amounts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s into normal, serum-free harvest medium. Stimulation with calcium led to markedly enhanced levels of activator. The major species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the harvest medium of the stimulated cultures resembled u-PA when analysed by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ollowed by fibrin zymography. This activator was partially-purified using controlled-pore glass and Blue Sepharose CL6B. Characterisation by fibrin zymography in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antibody, by 3H-DFP labelling and by fibrin-binding ability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ator wa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high molecular weight u-PA. The possible physiological role of the production of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u-PA by a lung cell capable of producing both u-PA and t-P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背景:青光眼滤过后,滤过道的纤维化与瘢痕组织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药物和给药方法很多,但多不理想。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及几丁糖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抑制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选择较为理想的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2/2008-04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生物羊膜由江西瑞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聚乳酸膜、几丁糖膜均由中国科学院提供。 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生物羊膜组、聚乳酸膜组、几丁糖膜组、对照组,6只/组。所有白兔均以左眼为手术眼,常规行小梁切除,右眼为空白对照眼,前3组于巩膜瓣下分别置入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3种生物降解膜,而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3,7,14,28,56 d分别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眼压、结膜滤过泡、前房的炎症反应情况。56 d观察后取实验动物的眼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定性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组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均减少。定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 d后其他3组眼压明显降低,14 d后降低更加明显,且生物羊膜组,聚乳酸膜组,几丁糖膜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 < 0.01),而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4组滤过泡在术后7 d最为明显,但各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别。术后28,56 d,对照组较其他3组滤过泡缩小(P < 0.05),有显著差异,而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均可以有效的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瘢痕形成,其中生物羊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尿激酶半衰期短,需持续大量给药,并发症也不小,故有必要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溶栓药物。 目的:了解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性状。 方法:将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以离子凝集法制备尿激酶纳米粒子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粒径仪测纳米粒子粒径,酶标仪比色法测粒子包封率,纳米粒子冻干法测其载药量,并检测体内外纳米粒子缓释特性。 结果与结论:当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尿激酶的质量比为7∶1∶1时,不仅溶液稳定,形成的纳米粒子粒径小,而且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合适。制备出包封率最高达94.8%的尿激酶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此时平均粒径236 nm,透射电镜观察示粒子形态较规则,呈球形;粒子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表明将尿激酶包被于纳米粒子中,避免了消化酶的直接作用,延长了半衰期,不仅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热潮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正作为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而发挥作用,选择一合适的生物材料以作为载体是核心问题。纤维蛋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和理化性质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涉及面涵盖支架载体、复合载体以及释放载体,同时载体构建的技术水平与日俱增。文章就纤维蛋白的起源、结构、生物学功能、在组织工程中作为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纤维蛋白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