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Ⅰ型及Ⅲ型胶原含量与比例的变化是促使心脏几何形态改变、心肌收缩和舒展功能的重要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抑制剂是胶原代谢的主要调节物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组织中这些指标会发生哪些变化? 目的:观察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与比例、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抑制剂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科和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 材料: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周春燕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由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选取4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200~250 g清洁级雌性SD大鼠14只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大鼠梗死后心肌瘢痕区接受雄性SD大鼠来源的5×10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大鼠梗死后心肌瘢痕区接受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每组7只。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治疗后21 d:①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左心室形态。②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抑制剂与瘢痕区Ⅰ型及Ⅲ型胶原的变化。③以Western杂交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抑制剂蛋白的变化。 结果:1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心肌梗死瘢痕区Ⅰ型胶原增加,Ⅲ型胶原降低,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降低,心室壁增厚,心室腔缩小,心功能增强。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力衰竭大鼠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抑制剂发生了动态变化,进而影响瘢痕区胶原比例重建,逆转心力衰竭心脏异常的胶原平衡。  相似文献   

2.
李佳  刘丹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24):4696-4699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碱烧伤后角膜缺损溃疡的发生发展转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碱烧伤后角膜的促恢复作用,并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碱烧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影响及意义。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2009-05在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10 g,鼠龄6~8周,雌雄各半,实验前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证实无眼前段病变。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大鼠角膜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用药21 d。于碱烧伤后1,4,7,14,21 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①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烧伤后两组大鼠角膜变化。②在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 结果: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烧伤后第14天实验组角膜溃疡面积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对照组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14 d达到最高,此后呈现下降趋势。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早期有所表达,而后活性逐渐下降,伤后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此后又再度上升,21 d时达到最高。实验组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低于对照组,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高于对照组。 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平衡,从而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表明,川芎嗪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1/2007-06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0 mL∶80 mg),使用时用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稀释,为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产品;肝星状细胞株HSC-T6,系SV40转染SD大鼠肝星状细胞而成,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 方法:培养肝星状细胞株,传至三四代时增殖明显即可用于实验。实验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药物干预组:分别加入川芎嗪0.01,0.1,1,10,50,100,200,400,600,1 000 mg/L后作用于HSC-T6。 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肝星状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及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 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川芎嗪100~1 000 mg/L各剂量组作用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值均降低(P < 0.01)。在川芎嗪100~1 000 mg/L 这一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加大,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②川芎嗪(100,200 mg/L)对Ⅰ、Ⅲ型胶原、透明质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P < 0.05~0.01),并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10 mg/L川芎嗪对Ⅰ、Ⅲ型胶原均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P < 0.05)。③100,200 mg/L川芎嗪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比值增大(P < 0.05~0.01)。 结论:川芎嗪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从而促进胶原降解,使细胞外基质减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胶原参与关节软骨组织机体生理重建及病理破坏。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及表面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组织中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 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骨软骨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表面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表面软骨缺损,对照组双膝关节制作关节囊切开。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股骨髁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软骨缺损组术后4周缺损中有少量新生组织生成,8及12周可见到纤维组织填充,修复组织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表面缺损组表面软骨缺损4及8周未见修复迹象,12周可见微量纤维组织填充,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术后表面缺损组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对照组关节软骨组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质金属蛋白酶3低表达,无形态学异常改变。说明机械性损伤可以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改变,丧失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而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损伤后的软骨组织中表达增高,使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加,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是针推治疗操作过程中的主要受力组织细胞之一,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整对腧穴发挥治疗作用的功能关系密切。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合成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前列腺素E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压力刺激组。压力刺激组对细胞实施50kPa压力刺激,每次加力2 h,每8 h1次,共6次;空白对照组不加压。检测细胞外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前列腺素E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的变化,并计算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压力作用后,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前列腺素E2含量均增加(P < 0.05或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增大(P < 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压力刺激对腧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前列腺素E2合成释放的调节,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的提高,可能是腧穴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后发挥“疏经通脉”作用的细胞生物力学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矫形治疗中,咀嚼肌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和改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其中变化。 目的:观察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底物作用蛋白Ⅳ型胶原表达。 方法:4 周龄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后3,7,14,21 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均有表达。但实验组IV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表达明显增强,表明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Ⅳ型胶原;下颌前伸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有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特异性抑制因子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参与再狭窄过程。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在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在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SD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球囊损伤组及对照组各30只。 方法:单纯球囊损伤组大鼠采用2F Fogarty导管损伤胸主动脉;对照组行左颈总动脉结扎术,不插入2F Fogarty导管。 主要观察指标:2组于术后第1,3,7,10,14,28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完整的血管内膜,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动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于大鼠动脉损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第28天几乎无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于大鼠动脉损伤后第1,3天仅有较弱的表达,第7,10天表达明显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第28天仍有较强表达。对照组中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 > 0.01)。术后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的表达水平单纯球囊损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的表达均明显增加。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动脉损伤;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骨重建过程中可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 目的:探讨女性血清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年龄变化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6-01/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 对象:长沙地区304名20~80岁的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49.6±14.1)岁,体质量指数(23.3±3.4) kg/m2。 方法:培养正常成人成骨细胞。留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Western blot、ELISA检测血清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可溶性蛋白水平,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骨钙素水平。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用重组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干预人成骨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成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②人血清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浓度与年龄、骨密度、骨钙素、Ⅰ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的关系。③人成骨细胞鉴定。④细胞凋亡检测结果。⑤重组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诱导人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⑥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检测结果。⑧重组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对人成骨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到血清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血清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骨密度﹑Ⅰ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骨钙素呈负相关。重组可溶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此作用可被乙二胺四乙酸阻断。重组可溶性活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抑制人成骨细胞在Ⅰ型胶原上的黏附。 结论:女性血清可溶性活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骨密度﹑Ⅰ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骨钙素有明显相关性。重组可溶性活性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可通过降解骨基质蛋白,诱导人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初步得到临床认证。 目的:观察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特异性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与固本颗粒胶囊干预的影响。 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以烟熏及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的方式建立COPD模型。造模 29 d,泼尼松组、固本颗粒胶囊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醋酸泼尼松 1.04 mg/(kg•d),固本颗粒胶囊0.47,0.94 g/(kg•d),1次/d,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COPD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显著增强(P < 0.05)。药物干预后,COPD大鼠的一般状况明显改善,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有所降低;其中,醋酸泼尼松的作用最为显著,固本颗粒高剂量次之,低剂量最弱。说明固本颗粒胶囊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缓解COPD大鼠的临床表现,改善气道重塑,纠正COPD大鼠体内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  相似文献   

10.
背景:滑膜血管翳形成后可分泌一系列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可促进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及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治疗动物体内实验,于2005-07/2007-06在扬州大学完成。 材料:HEK-293A细胞系购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细胞库,ECV-304细胞为自备,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GFP-TIMP1及rAD-GFP)的病毒贮存液由南京师范大学分子医学实验室惠赠。清洁级4~6周龄SD大鼠40只。 方法:将rAD-GFP-TIMP1和rAD-GFP扩增、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腺病毒的颗粒数。用rAD-GFP-TIMP1感染ECV-304细胞检测病毒活力。30只大鼠注射Ⅱ型胶原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分为:①模型组注射PBS。②模型+ rAD-GFP-TIMP1组注射rAD-GFP-TIMP1。③模型+RAD-GFP组注射rAD-GFP,均为膝关节腔内注射;10只大鼠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做对照组。1次/周,4周。 主要观察指标:①rAD-GFP-TIMP1及rAD-GFP在HEK-293A细胞中扩增、纯化后病毒的颗粒数及GFP蛋白表达。②各组大鼠每周进行1次关节炎指数评分。③于造模第4周处死大鼠取膝关节行滑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密度检测。④取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表达。 结果:①纯化后的rAD-GFP-TIMP1和rAD-GFP滴度分别为:5.7×1012,4.8×1012 pfu/mL;A260 nm/A280 nm均> 1.3;用rAD-GFP-TIMP1感染ECV-304细胞获得成功提示病毒活力正常。②感染rAD-GFP-TIMP1的关节炎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 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获得了高表达,rAD-GFP-TIMP1治疗组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rAD-GFP治疗组。③rAD-GFP-TIMP1治疗组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④感染rAD-GFP-TIMP1可使滑膜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同时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9的表达,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结论:①感染rAD-GFP-TIMP1的大鼠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获得了有效的表达。②感染rAD-GFP-TIMP1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评分。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共同参与促进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形成和发展,rAD-GFP-TIMP1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9的表达而发挥抗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外侧半月板退变中有何作用,作者尚未查及到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外侧半月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48只新西兰兔膝关节配对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造模,造模后第1,3,6,8周各随机处死12只,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外侧半月板退变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 结果与结论:随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外侧半月板退变评分逐渐增高(P < 0.05)。各时间点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 < 0.05)。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在3,6周显著高于1,8周(P < 0.05),8周显著高于1周(P < 0.05),3,6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参与了外侧半月板组织的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降低并不表示外侧半月板组织退变结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和25例正常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TIMP-1水平.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轻型组和重型组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因子-1及其二者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重型组较轻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例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症性细胞因子,与机体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目的: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并分析其与炎症指数、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8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 材料:雌性近交系Wistar大鼠50只,4~6周龄,体质量为(180±15) g。 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40只,建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另外10只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组大鼠每只尾根部皮内注射200 μL乳化的Ⅱ型胶原,1周后,每只大鼠接受加强免疫,尾根部皮内注射乳化Ⅱ型胶原100 μL,诱发胶原性关节炎。对照组大鼠以相同剂量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于24 h后观察大鼠四肢的足肿胀度。ELISA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 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症指数。 结果: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并且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呈正相关;胶原性关节炎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与关节炎炎症指数也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且可能与病情活动、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形态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6/10在福建漳州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 材料:2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的移植肾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做对照。 方法: 34例参试者肾组织标本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成厚3 μm的切片,正常非免疫性血清封闭,依次加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DAB显色,苏木精复染,透明封固。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4例肾组织标本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者间及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定性分析:在移植肾肾病的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胞膜多呈强阳性表达。定量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金属蛋白酶2在正常组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组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 < 0.01),且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随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金属蛋白酶2则略有下降趋势。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 =0.651, P < 0.05)。 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异常是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通过上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引起移植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此二者的表达可能与骨代谢有关。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水平,并观察其与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3 组,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和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进行测定,计算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 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中血清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 < 0.05)。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P < 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性(P < 0.05)。骨质疏松组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P < 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水平比值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 < 0.05)。提示绝经后妇女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升高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否直接干预心肌纤维化及其可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心肌纤维化的效果并分析其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雄性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异丙肾性心肌纤维化雌性小鼠为治疗组,另设未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5周后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y染色体鉴别基因(SRY)、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对比心脏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归巢于纤维化心肌。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和核转录因子κB表达下调(P < 0.05),胶原纤维含量下降(P < 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转录因子κB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独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可引起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骨关节炎。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可能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有关。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方法: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切断右膝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4周后,中药组每日1次灌服中药补肾方0.72 g/kg,连续灌服3个月。造模后第8,12,16周,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软骨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P < 0.05)。经补肾方治疗的大鼠,关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P < 0.05)。因此,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关节炎发生中表达明显,中药或可通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上游信号的激活,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谷氨酸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出血组(n=32),脑出血组又分为脑出血后12h、24h、72 h、7d4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MMP-9、TIMP-1及谷氨酸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TIMP-1及谷氨酸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脑出血组中,72 h亚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MP-9、TIMP-1表达水平最高(P <0.01);24 h亚组大鼠脑组织谷氨酸表达水平最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组织含水量(Y)与脑组织MMP-9(X1)及谷氨酸(X3)表达水平呈直线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68.894+0.281X1-0.052X3.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及MMP-9、TIMP-1、谷氨酸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MP-9、谷氨酸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烟雾病(MM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以及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26例有颅内出血的MMD的患者(出血组)、21例无出血的MMD患者(无出血组)及2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无出血组比较,出血组MMP-9/TIMP-1显著增高(P<0.05),MMP-9与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及无出血组血清TIMP-1与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6,r=0.645;均P<0.01).结论 MMP-9及TIMP-1在MMD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升高.MMP-9与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引起MMD患者颅内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