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回收再利用烤瓷合金废旧料及是否添加新合金问题上存在争议。其中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的环境下反复铸造后金瓷结合力的变化报道较少。 目的: 观察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6/08分别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工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镍铬烤瓷合金为UNI METAL VH,SHOFU Co.,Japan产品,烤瓷粉为VINTAGE,SHOFU Co.,Japan.产品。 方法: 根据ISO 9693标准,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在氩气保护真空加压铸造环境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试件被加载至瓷层完全剥脱后,试件金属基底表面形貌及脱落瓷的形态。 主要观察指标:试件加载后金瓷开裂瞬间的力值,瓷层剥脱后的金属表面形貌及瓷层剥脱后的瓷表面形貌。 结果: 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4)。体式显微镜下可见剥脱的瓷层完整无破裂,试件金属基底瓷层剥脱面呈毛玻璃样。 结论: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铸造条件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金瓷结合力无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背景:熔铸后烤瓷合金能否回收再利用取决于熔铸后烤瓷合金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铸流率、力学性能、金瓷结合性能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但目前研究反复熔铸后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及微观组织结构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反复熔铸对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医学材料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06/08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工室、福州大学材料测试中心进行。 材料:以经0~5次熔铸后的镍铬烤瓷合金为原料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铸造机铸造,即获得分别经1~6次熔铸后直径为 30.0 mm、厚度为1.0 mm和边长为10.0 mm、厚度为1.0 mm的试样,依次称为I~VI代试样,同时将厂家提供的原始合金加工成相同的形状称为0代试样。 方法: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应用正置式反射金相显微镜对经过表面抛光后的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的金相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进行物相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各代试件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各代试件有无夹杂物,有无缩松、缩孔等现象;各代试件X射线峰分布情况。 结果: 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的铸造环境下,经反复熔铸后,镍铬烤瓷合金的主要组分Ni、Cr、Mo、Al、Be等元素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没有显著性变化,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金相结构为树枝状共晶结构,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加,出现枝晶粗化、枝晶排列稍显紊乱、晶间相(基质)增多现象,且合金内部夹杂物的含量以及缩孔、缩松的数量分布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增广;其相结构为镍基固溶体、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铬元素广泛分布于镍基质中,经1~6次反复熔铸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物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未出现新相。 结论: 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的铸造环境下,镍铬烤瓷合金各主要元素组分的质量百分数和物相结构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多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熔铸次数的增多其枝晶粗化,合金内部夹杂物和铸造缺陷增多。 关键词: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摘要:镍铬烤瓷合金的生物学性能与材料所释放的金属离子密切相关。镍铬烤瓷合金所释放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镍、铍等可能导致临近牙周组织和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体外实验证明,金属过敏反应为多种金属离子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所致。重铸镍铬烤瓷合金的耐腐蚀性差和细胞毒性大。严格按工艺要求制作的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生物安全性能良好。镍铬烤瓷合金在口腔内腐蚀过程中释放少量金属离子,刺激局部组织,可能导致邻近组织过敏、变色,但对全身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明显遗传毒性或致癌性。 关键词:镍铬合金;烤瓷合金;生物性能;腐蚀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镍铬合金长期存在于体液这种特殊的电解质环境中,镍离子析出现象尤为明显,不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还有一定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对镍铬合金表面进行修饰,从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镍铬合金安全性。 目的:观察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经无氰镀金处理前后,镍离子析出量的变化。 方法:将50件镍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镍铬合金无氰镀金组与镍铬合金组。分别浸泡于pH 4.8与pH 7.0的人工唾液中一定时间后,利用AA-24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镍离子析出量检测。 结果与结论: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在pH 4.8与pH 7.0的人工唾液环境中镍离子析出量均有所下降,与未镀金处理的镍铬合金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无氰镀金后镍离子析出量降低,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稳定性有所提高。 关键词:镍铬合金;无氰镀金;镍离子;金属腐蚀;人工唾液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7  相似文献   

5.
背景:镍铬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大量实验正在进行其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目的:观察氮离子溅射对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镍铬合金试件144件,随机选出72件,采氮离子溅射法对其表面改性,镍铬合金组为对照组,氮离子溅射组为实验组。对两组试件表面黏附血型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离子溅射前后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在细菌黏附24,48,168 h,上述3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 < 0.001)。提示,氮离子溅射可抑制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品牌镍钛弓丝的生物安全性及抗腐蚀性。方法: 配制人工唾液并调节PH值分别为4.0及6.75,选择临床常用的四种不同品牌的镍钛弓丝,剪取弓丝末端较直的部分放入人工唾液中,并保持温度为37C,分别于1天、7天、28天时取出样本,使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析出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镍离子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PH值及不同的时间点下其析出量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四种品牌的镍钛弓丝每天最大的释放量均在镍离子安全摄入范围之内。四种品牌镍钛弓丝镍离子28天时的析出量平均后均要少于弓丝浸泡第1天时的释放量。结论:1)镍钛弓丝中镍离子的析出量在不同品牌、不同的PH值下及不同时间下有所不同,酸性介质明显加速了镍离子的释放。2)本实验的四种品牌的镍钛弓丝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3)四种品牌的镍钛弓丝镍离子平均每天的析出量,要少于弓丝浸泡第1天时的释放量,说明在镍钛弓丝的表面形成了的钝化膜(TiO2)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有效减少了镍离子的析出。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金属烤瓷技术的出现,镍铬合金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非贵金属类金属烤瓷用合金。镍铬合金烤瓷冠金属边缘主要与牙龈接触,因此它对牙周组织可能有一定影响。 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6-01/2007-01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四七六临床部口腔科。 对象: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进行上颌切牙修复的患者19例,共23颗患牙,年龄 (32.5±10.8)岁。选择健康的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 方法:所有临床操作均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口腔修复原则。常规牙体预备,排龈线排龈,均为唇侧龈下肩台0.5 mm,圆凹形肩台厚度为 0.5 mm。硅橡胶印模材取模,制作临时冠。全冠制作时,尽量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牙冠轴面突度的增加不超过0.2 mm。永久性粘结。 主要观察指标:在镍铬合金烤瓷冠戴入6~9个月后复诊,进行牙周临床检查,分别采集患牙及对照牙的龈沟液并定量,在实验室对龈沟液中的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符合临床合格要求的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患牙的菌斑指数没有明显改变,但龈沟液量、探诊深度、龈沟内出血指数、龈沟液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牙(P < 0.05)。 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牙的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和析出离子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关系到材料生物相容性,并决定了材料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目的:对修复用金属在口腔中的离子析出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1/2006-10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iocompatibility, dental alloys”, 限定文献语言为English,共检索到67篇文献,纳入标准:针对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类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PubMed,共检索到67篇文献,经过筛选共参考23篇文献,其中论著类文章20篇及综述类文章3篇。 资料综合: 目前对口腔用金属材料中析出的金属离子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修复用金属在口腔中的腐蚀及离子释放: 许多患者口腔内出现二种甚至多种金属材料修复体并存,不同金属成分之间电位差所构成的原电池会加强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作用,加快修复用合金的腐蚀过程并加剧其金属离子的析出,从而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作用具体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金属的腐蚀过程还仍未知。 ②口腔修复用金属析出离子的局部毒性作用: 常用的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中所释放的金属离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潜在生物毒性的风险,但在分子水平上金属离子造成口腔组织不良刺激反应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③口腔修复用金属析出离子的致敏作用: 金属离子在引发机体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会对Th1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预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将是揭示金属离子影响上述因子表达的作用机制和建立口腔修复金属材料免疫原性的免疫组化检测标准。 结论:常用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中析出的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有造成粘膜病、接触性龈炎等口腔局部病变和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病例报道,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些不良刺激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背景:含铜宫内节育器有较好的避孕效果是铜在宫腔内腐蚀而释放出铜离子的结果,因而铜的腐蚀行为直接关系到含铜宫内节育器能否安全、有效、长期使用。 目的:观察宫内节育器铜管与铜丝在模拟宫腔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10/12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与北京科技大学电镜室完成。 材料:实验使用天津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健美牌宫内节育器,型号为TCu380A和TCu220C。 方法:分别将相同表面积的含铜宫内节育器铜丝及铜套浸在模拟宫腔液中,定期换液。取未浸泡前,浸泡10,30,60 d的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 主要观察指标:样品表面形貌。 结果:未浸泡铜丝上有拉痕,腐蚀反应的产物沉积在铜丝表面,从而TCu380A开始浸泡阶段暴释效应明显;而铜套的腐蚀过程出现许多蚀坑,蚀坑刚出现时,增大铜表面积,随后腐蚀反应的产物沉积在表面,从而TCu220C的铜离子的释放速率开始时增加,后期下降。 结论:含铜宫内节育器的铜套与铜丝浸泡在模拟宫腔液中的初期,腐蚀形貌存在明显差异。铜丝表面为均一的、密集的小的蚀坑,而铜套表面为分布不规则的大的蚀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