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的研究证实普通碳酸钙陶瓷作为骨替代材料时具有细胞支架作用。 目的:观察多孔碳酸钙陶瓷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 方法: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普通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形成成骨细胞,钙结节、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结果阳性。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但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细胞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强于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提示多孔碳酸钙陶瓷支架材料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有良好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观察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形态、增殖和分化等项目,可评估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或普通羟基磷灰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及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较普通的羟基磷灰石材料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证实其生物相容性更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来源广泛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若能解决其免疫原问题,将有望利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开发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 目的: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及其在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支架学体内实验,于2008-02/10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6~8月龄健康雄性山羊12只,由牡丹江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通过理化方法制成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对其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材料对种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检测分析。羊髂骨穿刺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支架材料复合一定量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骨。12只羊建立L3、4双侧横突间植骨模型,修复组于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右侧植入相同体积的自体髂骨。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行X射线片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分析。 结果: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孔径200~500 μm,孔隙率60%左右,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细胞相容性良好。X射线片结果显示:植入第4周,横突桥接处部分区域模糊,以内侧明显,此时修复组材料密度略低于对照组;第8周上下桥接部间隙变小,大量连续骨痂生成;12周后完全融合,两组材料密度接近。移植区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修复组植入后第4周以多点方式形成新骨,第8周岛状生成的骨组织贯穿整个移植材料,12周编织骨交错排列,髓腔形成,成骨活性接近自体髂骨移植;对照组植入后4周有较多新骨形成,8周时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周边成骨明显,至12周纤维组织减少,成骨活跃。 结论: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为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X射线衍射分析及力学测试与体内成骨实验均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较强的成骨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脊柱横突间融合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明脱蛋白松质骨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生物可降解性和力学特性,但是应用于临床还要考虑其安全性。 目的:观察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与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以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2/10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猪新鲜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初制为3 cm×0.5 cm×0.5 cm大小。抽取山羊髂骨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提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2代时换含1×10-7 mol/L地塞米松、1×10-2 mol/L β-甘油磷酸钠、100 mg/L维生素C的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 方法:无菌条件下将支架材料置入6孔板内,每孔1块,重复3孔。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2×109 L-1,向每块支架滴加细胞悬液1 mL,培养5 h后将骨块翻面后沿6孔板内壁缓慢加入诱导培养液10 mL。另3孔接种相同数量细胞单纯培养做对照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附及基质分泌情况,MTT法分析种子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1,3,5,7 d后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复合培养1,3,5,7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复合培养7 d后细胞周期、DNA倍体水平及细胞凋亡率。 结果:复合培养3 d时接种于支架上的细胞在孔隙内表面贴壁生长,并分泌较多的细胞外基质,复合培养5,7 d,细胞基质分泌旺盛,几乎充满支架孔隙。在各个时间点复合材料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峰值高于单纯培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复合材料组倍增时间为3 d,单纯培养组为3.15 d。各时间点两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两组细胞周期大致相同,未见异倍体细胞。 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促进细胞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实践证明,有机和无机材料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支架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复合材料之一。 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 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鉴定。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三种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和MTT法观察3种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三种材料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而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支架材料较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效果更好,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复合支架;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成骨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6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肪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向软骨细胞分化,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是重要的调节软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前期实验已证实了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可向软骨细胞形态分化,但是能否在体内成软骨呢? 目的:验证应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体外诱导SD 仔鼠脂肪干细胞,复合自制牛松质骨支架材料植于裸鼠皮下成软骨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1/2008-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实验动物中心、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实验研究所完成。 材料:7 d龄SD仔鼠16只用于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及软骨细胞,20只成年裸小鼠用于进行体内埋植实验,雌雄不限。 方法: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复合于支架上,加入诱导液(基础培养液+ 50 μg/L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继续培养2周作为实验组;将SD仔鼠软骨细胞复合于支架上,常规培养2周作为对照组。20只裸小鼠 ,左侧腋窝皮下均植入实验组细胞-支架复合物,右侧腋窝皮下均植入对照组细胞-支架复合物。8, 12周各处死10只,行甲苯胺蓝和番红O-固绿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变化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各代的增殖情况。③裸小鼠体内埋植实验结果。 结果:扫描电镜示,软骨细胞和经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的脂肪干细胞在自制牛松质骨支架上均生长良好,平均孔径约为382 μm。经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的第2,3,4,5,6代脂肪干细胞(诱导组)生长良好并保持持续增殖趋势;对照组的软骨细胞从第4代开始生长缓慢。裸小鼠体内埋植12周时,番红O-固绿染色:实验组阳性,细胞呈球形,可见软骨陷窝;对照组阴性,细胞呈梭形。但两组支架都已降解。 结论: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体外诱导SD 仔鼠脂肪干细胞,复合自制牛松质骨支架,裸鼠体内可成软骨。  相似文献   

7.
陈伟  江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4):6650-6654
背景:脂肪基质细胞经诱导后具备成骨活性已被实验证实,因此,脂肪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但脂肪基质细胞修复负重骨缺损修复的相关实验报道较少。 目的:通过兔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并与牛脱钙骨复合培养,对兔胫骨骨缺损修复情况的观察,探讨脂肪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9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新生小牛四肢长骨干干骺端的松质骨置于脱钙液中脱钙、脱脂、去细胞、去抗原和去蛋白等程序处理制备成脱钙骨支架。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选取1只提取腹腔内脂肪组织15 mL,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并行诱导培养证实为成骨细胞后,以1×109 L-1浓度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上,继续培养1周,制成组织工程骨。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制成双侧胫骨骨缺损模型,左下肢植入单纯脱钙骨作为对照组,右下肢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CT检查观察骨缺损处骨痂形成情况,取材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修复情况。 结果:大体观察及X射线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骨缺损区缺损消失,已骨性愈合,对照组术后12周骨缺损区缺损仍存在,未见完全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对照组术后12周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测量CT值行配对t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脂肪基质细胞经诱导培养具备成骨活性,与细胞支架复合具备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培养;脱钙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单一的支架材料往往具有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拟构建一种具有较多优越性的复合支架,希望能够解决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的问题。 目的:应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建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在这种复合支架材料中立体培养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11/ 2008-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研究室、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完成。 材料: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按比例制备纤维蛋白胶,牛松质骨经去脂去蛋白等无机化处理后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成复合骨支架材料。 方法: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收集后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成的复合支架中进行立体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况。 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骨髓基质细胞均匀分布于复合支架中,具有良好活性,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培养4周骨髓基质细胞形成密集立体网状。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复合支架中培养4周的基质细胞内细胞器结构完整,局部有细突起,胞质内可见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 结论:在纤维蛋白胶与异种无机骨构建的复合支架中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活性,可迅速扩增生长。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能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 目的:介绍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以及其用于骨融合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骨融合、载体”,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01/2009-12有关文章,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动物骨均有相似的生物材料结构和造型,较人工合成材料骨具有极好的细胞贴附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环境。但由于异种骨移植时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骨组织兼容性差,关键问题是植入体内免疫问题。如能克服免疫原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骨诱导材料为骨诱导蛋白及其载体,但来源有限,制备工艺复杂。脱钙牙基质是一种富含多种骨诱导蛋白及其载体的天然复合产物,被认为是应用前景很大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替代材料。 目的:实验将MC-3T3成骨细胞与脱钙牙基质进行联合培养,通过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力评估脱钙牙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9-05在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完成。 材料:脱钙牙本质基质由深圳市创博生物制品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羟基磷灰石由南京埃普瑞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将羟基磷灰石和脱钙牙基质粉末各0.1 g加入24孔板,每种样品平均3孔,加入对数生长期MC-3T3成骨细胞,培养2,4,6 d 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数,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主要观察指标:脱钙牙基质对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脱钙牙基质组细胞增殖数明显高于羟基磷灰石组,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所增加,脱钙牙基质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脱钙牙基质能够提高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脱钙牙基质;羟基磷灰石;成骨细胞;骨诱导活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20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背景:目前异种松质骨作为组织工程材料较为多见,而皮质骨因其难以降解,孔隙率低等原因限制了其使用。但皮质骨具有许多松质骨不具备的优越性,如生物力学方面,如何开发利用皮质骨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带部分松质骨小牛皮质骨支架材料植入兔体内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方法: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只用于干细胞提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髂骨翼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单纯异种骨,自体髂骨。术后4,8,12,24周取材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在各时间点,单纯异种骨组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组和自体髂骨组(P < 0.05)。术后第4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组低于自体髂骨组(P < 0.05),在术后第8,12,24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支架材料植入新西兰兔体内具有较好的血管生成能力。 关键词:成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带部分松质骨小牛皮质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科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05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因其来源广泛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其关键点为免疫原问题,如能解决免疫原问题,则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 目的:通过理化方法制备脱蛋白松质骨,对其结构、组成及生物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2009-01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猪和山羊股骨远端松质部分,1∶1氯仿甲醇液脱脂、体积分数30%H2O2脱蛋白,制得脱蛋白松质骨。 方法:①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力学测试仪进行载体性能测试。②取第3代人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浓度为2×108 L-1细胞悬液,接种到载体至饱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黏附及生长增殖情况。③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离小鼠股后肌肉制成肌袋,实验组植入猪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直接缝合。术后1,2,4,8周检测分析血清肌苷、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④采用免疫酶组织染色方法分析猪脱蛋白松质骨和植入小鼠体内4周脱蛋白松质骨标本的免疫原性。 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实验分析脱蛋白松质骨理化性能、免疫原性。动物实验分析生物安全性能。 结果:脱蛋白松质骨载体无机成分主要是与人骨天然成分相同的羟基磷灰石,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胶原蛋白并没有被脱除,这种结构保持了较好的力学性能。脱蛋白松质骨由于脱除了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其免疫原性较弱,毒性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载体后生长分化良好。 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骨组织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体内生长。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复合冻干松质骨在体内的成骨和血管化效果。 方法:取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耾骨和股骨制备冻干骨,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入体外培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松质骨。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于兔竖脊肌分别植入单纯冻干骨、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转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时可见到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出现,并形成类骨质,在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有大量血管形成,其他两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说明,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和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面的研究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实验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再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组织学改变。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8-1~2009-1年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于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双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去除50%松质骨,95%酒精处理30分钟制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PDPB组和aFGF/PDPB组。单纯PDPB组植入PDPB,aFGF/PDPB组植入aFGF/PDPB,而空白组不知如任何材料。24只动物分别于第2周,第四周和第八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检查。 结果:空白组第8周缺损区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在交界处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PDPB组第四周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形成,第8周较多植入物吸收,髓腔形成,有很多成骨细胞及髓细胞分布其中。aFGF/PDPB组各时间点都普遍优于单纯PDPB组,第8周植入物已被新骨取代,髓腔形成有很多骨髓细胞分布其中,骨小梁交界处有多量成骨细胞,同时有少量破骨细胞存在可能参与骨塑形,骨陷窝可见成熟骨细胞。 结论:由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构建的aFGF/PDPB具有较好的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背景:在支架材料选择中,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异种骨的免疫原性问题。 目的:观察改良法制备异种脱蛋白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后机体的免疫学改变。 方法:SPF级青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骨组不截骨,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组在羊右侧胫骨中下段造成胫骨总长度20%骨膜和骨缺损。自体骨组在缺损处植入羊自体骨;异种脱蛋白骨组培养收集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109 L-1,将2 mL细胞悬液接种于以猪股骨为原料改良制备的猪脱蛋白骨上,再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半环槽外固定。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及CD8+ T淋巴细胞、血清抗体IgG免疫学检测,以双能X射线测量仪分析骨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异种脱蛋白骨组植入后3,7,14,28 d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含量基本正常(P > 0.05),血清抗体IgG水平略高于自体骨组(P > 0.05);植入后24周骨密度、骨矿物含量与自体骨组基本相似(P > 0.05),表现为骨缺损区两断端之间高密度钙化影。3组抗压缩压强及极限压强、抗弯曲载荷及极限载荷、抗扭转转矩及极限转矩均基本相似(P > 0.05)。植入后24周与自体骨组比较,异种脱蛋白骨组的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不引起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影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新骨生物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 关键词:脱蛋白骨;异种;猪;山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骨缺损;骨组织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4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块软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无方法治疗,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新型的支架材料“壳聚糖-胶原蛋白”结合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给动物模型是一种较新的尝试。 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P2代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同时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支架和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用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壳聚糖-胶原凝胶填充,另一条关节用没有细胞的支架或不做处理。其中12个关节作为实验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8个关节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8个关节作为单纯支架组(未植入细胞)。造模后于2,4,8,16周进行组织学评分并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16周移植的细胞一致分化为软骨细胞,大部分软骨缺损区被新生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修复良好。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关键词:壳聚糖-胶原凝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组织学变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06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方法:从8只兔双侧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含1%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条件培养液。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细胞24~36 h后开始贴壁,10~12 d细胞融合成单层。实验组细胞培养第2天已贴壁,第6天细胞大部分融合;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较实验组晚出现1~3 d。培养第2,6,10,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指标稳定,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证实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建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在这种复合支架材料中立体培养情况。 方法 实验完成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研究室、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牛松质骨经去脂去蛋白等无机化处理后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成复合骨支架材料;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收集后再与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成的复合支架中进行立体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况。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骨髓基质细胞均匀分布于复合支架中,具有良好活性,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培养4周骨髓基质细胞形成密集立体网状。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复合支架中培养4周的基质细胞内细胞器结构完整,局部有细突起,胞质内可见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进一步证实骨髓。结论 在纤维蛋白胶与异种无机骨构建的复合支架中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活性,可迅速扩增生长,提示这种支架材料具有适合种子细胞生长的环境,具备两种支架材料的优越性,可以成为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In the adult rabbit, the somatostatin-immunoreactive neurons are seen in all visual cortical layers,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m being found in layers II-III, V and VI.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we can see labeled cells in layer VI at birth and in layers V and VI on the 3rd day. The labeled cells are seen in layers II-III beginning on the 5th day, and on the 10th day, these labeled neurons reach distribution typical in the adult rabbit. The number of somatostatin-immunoreactive cells increase from birth to the 10th day, and decrease about 15%, from the 10th day to adult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