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表皮干细胞凭借其特有的生物学优势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综述表皮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 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pidermal stem cell,marker,clinical ap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 CNKI数据库(网址http://www.cnki.net/index.htm)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标记物,临床应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815篇,最终纳入21篇。 结果与结论:了解表皮干细胞的来源、分布特征、鉴定方法、增殖与分化调控的机制、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是进一步应用表皮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对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以及对皮肤的创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表皮干细胞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摘要:皮肤组织工程技术为烧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但现有各类组织工程皮肤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突出表现在:没有完整的皮肤功能,尤其是缺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功能愈合”。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 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和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及多向分化潜能,通过整合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β-连环素-Lef/ Tcf信号通路、神经肽等途径诱导分化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及表皮等组织。由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是关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其广泛的临床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不仅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而且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的基础。 目的:对近年来表皮干细胞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Epidermal stem cell,Basic study,Gene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9/06-08);以表皮干细胞、基础研究、基因治疗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9/06-08)。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532篇文献,中文283篇,英文249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27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58篇,Meta分析25篇,共保留31篇文献进行综述。表皮干细胞具有体内慢周期性、自我更新能力、对皮肤基底膜的黏附等典型特征,在组织结构中位置相对固定,位于表皮内血供丰富的基底层及毛囊隆突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前者指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即干细胞“壁龛”,后者则包括整合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信号通路、c-Myc原癌基因、Notch信号传导通路。目前常用的表皮干细胞标记物包括整合素、角蛋白以及p63,p75、表皮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CD71等。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皮干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与创伤修复、基因治疗及表皮肿瘤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得到广泛研究。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学的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ivation,identif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它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体外可多次传代培养,在特定的情况下,多种因子参与调控其到达损伤的组织器官进行修复重建。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8-12 SC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oming,clinical,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6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这类细胞可归巢到特定的组织并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发挥修复重建作用,此外,它还具有易提取、扩增能力强、不存在伦理问题和排斥反应等优点,由于这些优点,其将成为当今社会医学领域中很多难治之症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磊  钟竑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27):5077-5080
背景:肺研究领域,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增敏培养基已成功生成Ⅱ型肺泡细胞。由于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不定向增殖潜能,胚胎干细胞有望成为可应用于移植、基因治疗等取之不尽的细胞源。 目的:综述人胚胎干细胞培养与肺再生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1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胚胎干细胞,肺组织再生”,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Lung regener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396篇。 结果与结论:由于肺组织结构复杂、再生能力有限,肺疾病的治疗已成为棘手的问题。目前认为人胚胎干细胞能定向分化成为肺组织细胞,将人胚胎性干细胞植入损伤的肺组织,通过诱导剂使其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从而产生肺泡组织。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牙再生成为组织工程领域一项重要课题,但目前还没有最合适的种子细胞,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种子细胞。 目的:综述脐血干细胞作为牙再生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09-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oth regeneration, seed cells, tissue engineering, 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8-01/2009-01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牙再生”,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40篇。 结果与结论:各类种子细胞,如牙胚来源的成牙本质细胞,牙髓和乳牙来源的干细胞,以及第一腮弓来源的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都已经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了成牙分化潜能。但是,在临床实验中这些种子细胞很难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也显示出了成牙潜能,但是它们的分化能力随供体年龄的增长显著下降。脐血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拥有很多优势,并且呈现出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所以,推测脐血干细胞可能被诱导成成牙细胞系,并且可能成为合适的牙再生的种子细胞来修复牙缺失。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易于获取,并可以在体外短期内大量扩增,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干细胞。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检索策略: 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10/2006-12 Pubmed数据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相关文献,检索词“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tilage defec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 同时检索1982-10/2006-12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综述类及实验类文章;②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文献类型为综述类及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分化产生软骨的能力已被证明,而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软骨表型的分化却是一个受多种因素限制的复杂过程,目前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各阶段细胞标志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控制及基因转染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评估结果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身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能够修复损伤的功能组织及免疫调节等功能特点,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众多,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和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具有较大的表达差异,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鉴定方法。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有或无血清,分裂增殖前后,分化和诱导前后的表达差异。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01/2009-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dlib.cnki.net/kns50/)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分化,表型,特点”,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2003-01/2009-06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ure,induce,marker,character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237篇。 结果与结论: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相比,CD44的阳性表达率和CD34的阴性表达率都要低一些。然而,全骨髓培养法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密度梯度离心法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细胞活性更高,细胞增殖速度更快,细胞汇合时间更早和传代时间更短等优势,至于其他的分离方法存在耗资多、实验设备要求高等缺点。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条件:贴壁性,细胞表面分子阳性和阴性选择标记,自身增殖能力强,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有或无血清,分裂增殖前后,分化和诱导前后具有较大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强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是导致其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 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表皮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表皮干细胞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表皮干细胞;羊膜组创面移植羊膜;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组治疗后7d创面缩小明显,治疗后14 d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 (P < 0.01)。表皮干细胞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而另两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表达,但表皮干细胞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证实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与创缘表皮移行、创面的上皮化有直接关联,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