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组织块培养法分离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培养体系简单,节约时间,较好地保持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据此向多方向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路线。 目的:观察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表面抗原特点及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潜能。 方法:取健康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出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脂肪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取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分别用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液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Von Kossa染色、油红O染色定性鉴定。 结果与结论:原代及传代的人脂肪干细胞形态均类似成纤维细胞,生长能力旺盛。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中,超过88%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第3代脂肪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29、CD44、CD90、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CD106表达阴性。人脂肪干细胞经成脂诱导后21 d,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培养后,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阳性。因此,实验证实人脂肪源性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取SD雄性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CD44,CD49d,CD106);“鸡尾酒”式神经元诱导培养基对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Nestin和NeuN)分化结果。 结果与结论: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内分离、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浅,呈旋涡状克隆样生长;CD44和CD49d阳性表达而CD106阴性;诱导培养基内培养6 h后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呈锥体形或不规则,有短而细的指状突起;24 h后多数细胞显示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且Nestin和NeuN阳性。提示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在多因子“鸡尾酒”式培养基内可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培养,增殖快,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目的:构建一种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与表型进行分析。 方法:切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应用胶原酶Ⅰ消化,分离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形态变化,诱导成骨、成脂,分别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绘制生长曲线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呈梭形,增殖活跃,传代后形态均一,多次传代后细胞仍保持较强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呈“S”型。成骨诱导实验组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 Kossa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细胞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CD31,CD45表达阴性。提示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和传代扩增,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目前培养的方法尚不统一。 目的:采用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培养体系,拟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2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按8×107 L-1密度接种后,改换含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进行预诱导,48 h后去除预诱导液,加入含10 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以未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后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巢蛋白阳性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CD29,CD44表达率分别为97.1%,99%,CD45表达率为0.5%,CD34呈阴性表达。预诱导48 h后巢蛋白阳性率为24%,而对照组仅为4.6%。诱导48 h后,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并可见大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 结论: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进一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在种子细胞的研究上由于软骨细胞存在老化现象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上。分化条件经历单细胞因子、联合细胞因子及贯续细胞因子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诱导方案诱导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6/12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健康SD大鼠5只,鼠龄18~22 d,体质量约25 g,用于脂肪干细胞的培养基扩增。 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SD大鼠腹股沟区取皮下脂肪组织约3 g,Ⅰ型胶原酶消化后,1 000 r/min离心10 min,待细胞长满瓶底80%时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按1∶2或1∶3比例传代培养。加入软骨诱导培养基14 d后阿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脂肪干细胞表面CD44、CD45和CD49d的表达。 结果:SD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加入软骨诱导培养基定向诱导72 h后,细胞生长缓慢,逐渐变成圆形,并渐渐有软骨结节形成;诱导分化2周后,阿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 结论:SD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能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真皮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自体移植的可能性。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细胞,则可解决许多免疫系统损伤疾病。 目的:探讨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 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条件培养基由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新鲜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以7∶3比例组成。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1~8 d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3,6,9 d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自身特异性标志CD73,Vimentin等,不表达造血系统特异性标志CD34,CD45等,且低表达HLA-I,完全不表达HLA-DR。诱导3 d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诱导前,细胞内和细胞间存在许多折光性强的囊胞样颗粒。除CD45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外,诱导后1~ 4 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D3,CD19,CD16,CD4,CD8的表达率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升高趋势,诱导后5~8 d处于平台期。诱导后3,6,9 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CD73,CD34,Vimentin,HLA-DR的表达无变化,HLA-I的表达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提示在体外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具有参与免疫系统损伤修复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于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移植免疫耐受及进行组织修复的研究很多,但尚无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 目的:建立从大鼠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 方法:大鼠脐带经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两种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于DMEM-LG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从大鼠脐带中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显示,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培养法的效率更高,大约10 d就可以进行传代,而组织块培养法要14 d才能传代;传代扩增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大鼠脐带源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CD90、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CD45。体外诱导实验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比较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受损PC12细胞分别共培养后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 方法:分别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和骨髓组织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进行实验,2种细胞分别与正常或受损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培养,或仅单独培养。 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和CD29,而后者表达的CD45、CD56在前者几乎未检测到。单独培养的2种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Nanog、Oct4、Sox2,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其中经受损PC12细胞干预的2种细胞Nanog、Oct4、S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脂肪基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细胞数更多,提示受损PC12细胞对于脂肪基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相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干细胞丰度高,极易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细胞治疗以及基因转染良好的源细胞,但目前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的:拟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并探讨其分化潜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和南方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1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大鼠双侧附睾尾脂肪垫,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扩增。取第4代脂肪源性干细胞接种到96孔板,5×104个细胞/皿,待细胞贴壁后分成3组: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培养基,成脂诱导组加入成脂培养基,对照组仍用基础培养基,培养14 d。 主要观察指标: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形态变化、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免疫化学鉴定结果。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 结果: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易扩增,传代后以长梭形细胞为主,呈旋涡状排列,克隆样生长;经多次传代仍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CD49d呈阳性表达,CD106呈阴性表达。脂肪源性干细胞经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3 d后,油红O染色示胞浆内有脂滴出现;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无脂滴存在。 结论:从大鼠附睾脂肪垫内分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易于培养和传代扩增,在特殊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了解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方法:以“tissue-derived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为关键词检索Elsevier数据库2000-01/2010-05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10-05相关文章。 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增殖速度快,取材方便、材料来源广,并且能自体取材,避免了免疫排斥问题。目前尚未找到鉴定脂肪源性干细胞的金标准,但研究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这一类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可向脂肪、骨、软骨、肌肉、造血、肝和神经等多种细胞分化。组织或器官缺损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可尝试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将组织来源的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移植入体内,来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几年来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取材容易也被广泛研究。 目的:比较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分离及体外培养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它们的表型、细胞倍增时间及分泌因子水平等。 结果与结论: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表型上类似,只有CD106的表达有差异。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率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快。在相同体积的脂肪组织中能够得到的干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是骨髓的10倍以上。提示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同功能,但脂肪组织是一个更有应用前景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尽管有很多生物支架材料被用于携带种子细胞,但纤维蛋白胶与脂肪干细胞二者在体外的共培养研究及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增殖存活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性,为可注射组织工程化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将脂肪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共培养,用噻唑蓝比色法及LIVE/DEAD荧光双染色检测脂肪干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增殖和存活性。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表型特征为CD90、CD105阳性,CD34、CD45阴性,噻唑蓝比色结果显示,纤维蛋白胶中的脂肪干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常规培养组(P < 0.05),LIVE/DEAD荧光双染色显示脂肪干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生长良好,24,72 h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死亡率小于7%。结果提示,大鼠脂肪干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增殖和存活良好,可用纤维蛋白支架携带脂肪干细胞用于可注射心肌组织工程研究。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纤维蛋白胶;细胞培养;增殖;存活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02  相似文献   

13.
嗅鞘细胞对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方法共培养脂肪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的表达.方法 以transwell小室为共培养载体,实验组中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上室,嗅鞘细胞接种于下室,对照组下室无嗅鞘细胞,只加入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培养12 d后观察脂肪干细胞NeuN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12 d后2组都有部分脂肪干细胞表达NeuN,实验组NeuN阳性率为303/345(87.8%),而对照组为120/32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在与嗅鞘细胞共培养时更容易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肌基膜管具有良好的细胞、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那么能否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 目的:以神经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肌基膜管为支架,观察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中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分化情况。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用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骨骼肌基膜管支架,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肌基膜管支架培养7 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第5天,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大量神经球。加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至7 d,进行抗NF、抗GFAP免疫荧光染色,镜下可见NF、GFAP阳性细胞,证明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示肌基膜管中肌细胞成分已消失,肌基膜管支架内主要是大致平行的管道。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免疫荧光染色证明,神经干细胞在支架内仍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扫描电镜显示神经干细胞可以稳固地贴附在肌基膜管内,提示制备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行体内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 关键词: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03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增多,可被水解为残粒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其他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推测残粒脂蛋白也具有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能力。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残粒脂蛋白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大鼠腹股沟脂肪垫,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将传至第2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以10 mg/L胰岛素进行孵育,剩余3组另加入50,100,200 mg/L残粒脂蛋白,18 d后通过油红O染色评价成脂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早期呈集落样生长,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呈均一性梭状细胞外观,细胞表达CD105,基本不表达CD34。与对照组比较,加入50 mg/L残粒脂蛋白后油红O染色强度无明显变化(P > 0.05),加入100 mg/L残粒脂蛋白后油红O染色强度明显升高(P < 0.05);加入200 mg/L残粒脂蛋白油红O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5)。提示残粒脂蛋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信号已有报道。实验拟观察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试验中心完成。腹部脂肪由沈阳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提供,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提取人脂肪组织分离、原代培养、扩增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以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细胞CD44,CD114,CD34的表达。取第二、三代细胞以PBS缓冲液冲洗后,用含有丁酸酯羟基茴香醚、KCL、丙戊酸、地塞米松、胰岛素的培养液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结果: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为梭形散在细胞,培养至7 d左右细胞接近融合。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经免疫荧光染色,96.7%细胞呈CD44阳性, CD114抗体、CD34抗体呈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鉴定可见诱导后细胞出现类似轴突和树突样结构,有类神经元间网络形成,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结论: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有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也存在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可以从美容吸脂中获得,来源丰富,取材方便,蕴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用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行贴壁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结果与结论:采用消化、离心分离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后第5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天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超过9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提示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但目前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的报道还很少。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子力显微镜下超微结构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接触模式下观察成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油红O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其成脂、成骨分化潜能。 结果与结论: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强表达CD44,CD29,低表达CD106,不表达CD34;有80%以上的细胞处在G0/G1期,增殖指数为19.9%;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中有大量桔红色的小脂滴;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立方形、多边形细胞的胞质染成棕褐色。原子力显微镜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长梭形为主,细胞骨架丝明显,并形成网状连接,这与其强大的增殖、迁移、分化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否存在于所有肿瘤中仍有争议。 目的:从人胃癌细胞中分离并鉴定类肿瘤干细胞,对胃癌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原代培养胃癌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和CD29等细胞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分选阳性细胞进行成脂诱导。 结果与结论:胃癌细胞中CD44、CD29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67%和5.53%,CD44和CD29阳性细胞具有成脂能力,证明胃癌肿瘤细胞中存在具有分化能力的类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