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指盆腔器官和与其相邻的阴道壁突入阴道或自阴道脱出,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共归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POP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妨碍妇女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POP)在临床上日益多见,了解其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近年研究发现,除常见的分娩损伤、腹内压增加和衰老外,遗传和医源性因素也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阴道直肠膈缺损或有POP一级家族史者患病率增加,提示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出现阴道穹隆脱垂,前盆腔重建术时,如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旁修补术、Burch手术和阴道无张力吊带类手术将使阴道轴向前移位屈曲,易促发肠膨出;而阴道后壁修补术,尤其是骶棘韧带固定术则有可能使阴道轴向后移位,易发生阴道前壁膨出. 相似文献
3.
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文洁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3):188-191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POP)在临床上日益多见,了解其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近年研究发现,除常见的分娩损伤、腹内压增加和衰老外,遗传和医源性因素也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阴道直肠膈缺损或有POP一级家族史者患病率增加,提示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出现阴道穹隆脱垂,前盆腔重建术时,如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旁修补术、Burch手术和阴道无张力吊带类手术将使阴道轴向前移位屈曲,易促发肠膨出;而阴道后壁修补术,尤其是骶棘韧带固定术则有可能使阴道轴向后移位,易发生阴道前壁膨出。 相似文献
4.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多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组织损伤而引发的复杂疾病,临床表现为盆腔器官位置下移及功能异常。POP现已严重影响广大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减少POP的发生、发展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高龄、肥胖、种族、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巨大儿、家族史、遗传史等可能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产次、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对POP造成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综述POP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相关干预措施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1):3-4,52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有报道称50%的经产妇存在这一问题,每年脱垂相关的手术率总计0.1%~0.3%。一项北美研究显示一生中手术治疗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风险为11%,其中1/3的患者需要1次以上的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 对因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organprolapse ,POP)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术后复发率 ,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4年 2月因POP在我院住院的手术患者 ,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根据妇科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数据通过SPSS 11 5软件进行t检验、χ2 检验。结果 ①具有完整随访资料 74例 ,手术后复发 4 0例(5 4 % ) ,其中阴道穹隆脱垂 2 3例 (Ⅰ度 2 1例 ,Ⅱ度和Ⅲ度分别为 1例 ) ,阴道前壁膨出 2 8例 (Ⅰ度 2 1例 ,Ⅱ度6例 ,Ⅲ度 1例 ) ,阴道后壁膨出 11例 (Ⅰ度 7例 ,Ⅱ度和Ⅲ度分别为 2例 ) ;②复发组平均年龄 (6 9 1± 5 7)岁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4 7± 9 3)岁 (P <0 0 5 ) ;③两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首娩年龄、末娩年龄、分娩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复发组长期便秘人数 (16 /40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34) (P <0 0 5 )。⑤不同途径的子宫切除方式以及进行和未进行会阴修补及肛提肌加固术在术后复发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⑥复发组术后恢复不佳的患者人数 (2 1/40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34) (P <0 0 1)。结论 ①盆腔器官脱垂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②复发的危险因素有 相似文献
7.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因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退化等原因造成盆底支持缺陷或松弛而使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DeLancey[1]于1994年提出盆底支持结构三水平理论,宫骶韧带是I水平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与POP关系密切.宫骶韧带悬吊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盆底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含量和结构的改变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抗衰老蛋白Fibulin家族中的Fibulin-3与Fibulin-5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中弹性纤维的代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Fibulin-3与Fibulin-5在弹性纤维的合成及分解代谢中的作用加以阐述,以期了解其在POP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4):273-275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为影响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属于盆底重建外科(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PFRS)主要解决的疾病。50~79岁的女性POP发生率为30%~41%[1],女性一生中因POP行手术的概率为10%~20%[2-3]。随着临床解剖研究的深入和医用生物材料的发展,盆底重建外科建立了新理念和新术式,发展迅速。各种手术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0.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子宫切除术也可能是未来发生POP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子宫切除术与POP之间的关系、子宫切除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或治疗性阴道顶端悬吊术(ASP)、盆底修补手术是否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等热点问题。子宫切除术与POP,从盆底解剖结构到术式选择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非... 相似文献
1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高危因素的深入了解,盆底支持结构的神经损伤机制成为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学研究新的切入点和热点。已有的POP神经电生理学及病生理学研究证实POP不仅存在盆底神经损伤和肽类神经递质异常,同时盆底肌肉普遍存在失神经支配现象,揭示了盆底神经损伤机制是POP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底重建科行盆底重建术患者625例,将其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54例为A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71例为B组,另选择体检的健康女性449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分析其孕产次,是否绝经,有无子宫切除、慢性高血压、糖尿病、会阴裂伤、子宫肌瘤及阴道分泌物分析结果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A组子宫切除、已绝经、会阴裂伤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慢性高血压、会阴裂伤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多孕次(≥3次)、多产次(≥3次)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乳杆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子宫切除、已绝经、会阴裂伤、孕次≥3次、产次≥3次是盆腔器官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会阴裂伤、孕次≥3次、产次≥3次是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乳杆菌是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切除、多孕、多产、会阴裂伤可能参与了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发展,阴道乳杆菌的存在可能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POP)的治疗中十分重要、也常是最后的一种治疗手段。美国妇女到80岁时接受盆底重建手术(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RPS)的概率约11%,其中29%需第2次、14%需第3次手术。在美国,每年此类手术近40万例,花费超过10亿美元。治疗POP的术式繁多,不仅有众多历史悠久的经典方法,新术式、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导致的盆腔器官移位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样的脱垂症状可能是不同盆底组织结构缺陷的结果,只有诊断明确才能选择正确的术式,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器官静动态MRI三维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POP-Q诊断为POPⅡ~Ⅳ度的患者30例(以前中盆腔脱垂为主,POP组);同期收集无POP症状的中年经产妇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盆腔静动态MRI检查,利用Mimics 10.01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并测量两组骨盆参考线长度及静动态器官指示点(膀胱颈、宫颈内口、肛直肠连接处)分别至耻尾线(PCL)头尾侧、耻棘线(PIS)内外侧、坐骨棘连线(IS)腹背侧的投影距离,对比两组盆腔器官自身静动态位置变化及组间盆腔器官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度。结果 POP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成功重建。POP组动态(屏气用力)时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明显大于静息,且发现2例POP患者合并肠疝;对照组动态较静息盆腔器官下移约10 mm。两组动态较静息PCL线均增大,但两组间骨盆参考线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屏气用力前后两组间膀胱、子宫下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下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子宫、直肠左右方向移动度均极小,约1~3mm;POP组膀胱未脱出阴道口时膀胱后移,膀胱脱出阴道口后膀胱前移;对照组膀胱均后移约10 mm,两组膀胱前后方向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直肠后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有无POP,屏气用力均使盆腔器官向下、向后移动。无POP时动态器官较静息平均下移、后移约10 mm;POP时器官下移度与其临床脱垂程度有关(平均下移度约30 mm),POP子宫、直肠后移度与对照组相当,膀胱脱垂为主时膀胱前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10)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多因素疾病。宏观病因学证实,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分娩、产次、高龄及慢性腹压增高等与PO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遗传学、多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逐渐应用于盆底疾病领域,在揭示遗传背景、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和危险环境因子的干预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弹性蛋白基因变异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elastin)基因突变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POP或主因其他妇科疾病同时伴有POP住院患者血标本3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Ⅰ、Ⅱ期POP患者9例,Ⅲ、Ⅳ期患者21例,对照组20例的elastin基因16、17、26号外显子扩增,对产物测序。结果外显子16发现846T/A和853G/A两个变异位点,846T/A在Ⅲ、Ⅳ期POP组5例,对照组1例,两组846T/A变异率为23.8%、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优势比(OR)值为5.94(95%CI0.63~56.20)。853G/A在Ⅲ、Ⅳ期POP组10例,对照组1例,两组853G/A变异率为47.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为17.27(95%CI1.94~153.66)。Ⅰ、Ⅱ期POP组16号外显子未发现变异。17号与26号外显子未发现变异。结论 846T/A可能不是Ⅲ、Ⅳ期POP的发病因素。853G/A可以增加Ⅲ、Ⅳ期POP患病风险。853G/A可能是Ⅲ、Ⅳ期POP的一个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类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PFD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盆腔器官位置下降并引发脏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明确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是研究POP发病机制的必经之路,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是一个以骨盆为依托,由神经、肌肉、结缔组织和盆底器官共同构建的复杂的三维结构。学者们利用各种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探索复杂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如:POP-Q评分、超声检查、排粪造影、磁共振成像等。近年来,动、静态磁共振成像因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辐射、多平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等多种优势在盆底三维重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较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底影像学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优劣,综述磁共振成像探索盆底疾病的检查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加单纯阴道前后壁折叠修补术、曼氏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髂尾肌筋膜悬吊术和高位宫骶韧带缝合术等。目前国际上较推崇的全盆底重建术为一种行盲法穿刺的微创手术。现对盆底重建术的发展及使用不同套装器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穿刺盆底重建术的手术路径、手术风险及相关解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早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肛肠动力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早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盆底功能障碍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结果①两组的年龄、孕次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伴便秘患者的直肠敏感度和直肠最大容量分别与非便秘患者[(81.6±41.8)ml与(56.5±23.6)ml;(163.8±68.5)ml与(126.4±48.7)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括约肌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力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直肠敏感度和直肠最大容量均大于对照组[(65.2±33.0)ml与(52.6±25.1)ml,(139.3±58.5) ml与(120.1±30.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括约肌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力、肛门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腔器官脱垂直肠敏感度、直肠最大容量均增加,伴便秘患者直肠敏感度和直肠最大容量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