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镇痛对大鼠痛阈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医学针灸疗法和电物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针疗法.它是将针灸针刺入穴位后,与电刺激器的输出端相连,通过改变电刺激的频率、波宽、强度、脉冲间隔等参数,产生酸、麻、胀、重等"得气"感,从而代替捻、转、提、插等手工行针,达到 "气至而有效"的效果.电针方法的采用,使针刺疗法的刺激量可以定量描述,大大促进了针刺疗法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我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展了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持召开了一个关于针刺镇痛和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听证会,我国科学家作了大会发言,说明针刺镇痛已经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我们就电针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电针参数对针麻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亮  彭海东  蔡清萍 《针刺研究》2006,31(6):372-374
电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针麻效果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益普遍。电针镇痛作用是针刺麻醉的基础,不同的电针参数例如波形、频率、强度和时间能影响镇痛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应选择疏密波或连续波,刺激初选用高频,刺激一段时间后转为低频,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情需要而定,时间一般为20~40 min。  相似文献   

3.
已有报道,精氯酸加压素(AVP)可以提高动物的基础痛阈。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理察了大鼠脑室注射AVP及其抗血清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了电针时脑内AVP含量的变化,探讨AVP在电针镇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颖颖  陈华德 《光明中医》2008,23(1):129-130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感体验,是人类特有的感觉。西药镇痛疗效差且易成瘾,而针刺因其镇痛效果好,无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疼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电针镇痛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通以微量脉冲来兴奋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不同的刺激频率对机体可以产生不同的镇痛效应。本文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电针镇痛穴位特异性和广泛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乡 《针刺研究》1997,22(1):66-68
  相似文献   

6.
徐维  阎亚生 《针刺研究》1989,14(4):428-430
<正> 临床针麻手术有配合使用氯胺酮提高其效果,但也有持相反的意见。在我们以往的一些工作中主要是观察大鼠在清醒状态下的行为反应,因此一些必要的手术是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的。由于氯胺酮的作用时间较短,动物可很快恢复,便于进行实验,但是否会影响到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报导氯胺酮有拮抗  相似文献   

7.
刘乡 《针刺研究》1989,14(1):27-30
我们近十几年对脑内镇痛系统的主要下行抑制起源部位之一延脑中缝大核(NRM)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在福尔马林致痛的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g和0.5μg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没有影响,1μg的孤啡肽则能明显加强炎症痛反应。电针后侧脑室注射0.1μg和1μg的孤啡肽,都能明显抑制电针的镇痛作用,说明孤啡肽能拮抗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9.
针刺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区域镇痛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位后在颈部区域产生镇痛的外周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志愿接受针刺麻醉,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刺激方式为连续波、刺激电压为6~8 V、频率为10~20 Hz,在刺激40 min后开始手术。在电针刺激前、刺激后10 min、20 min、30 min,监测耳大神经的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峰幅度等电生理功能变化,同时测定痛觉变化。结果:电针刺激合谷、内关10 min、20 min、30 min后,痛觉明显降低(P<0.01),耳大神经潜伏期缩短、传导速度加快、波峰幅度增高,较刺激前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①针刺合谷、内关在颈部区域可以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②针刺合谷、内关可以引起支配颈部区域的神经电生理改变,表现为兴奋性增高;③支配合谷、内关穴位与颈部区域的神经可能属于同源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药物麻醉)、B组(经穴2 Hz)、C组(经穴2/100 Hz)、D组(经穴100 Hz)、E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 Hz),分别为31例、34例、32例、34例和32例。采集术前1 d、术中和术后1 d的静脉血心功能的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与A组、C组及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乳酸脱氢酶与B组、D组及E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麻醉4组中,C组、D组、E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优于B组,但不如A组稳定。B组、D组、E组乳酸脱氢酶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1.
陈前琼  魏清琳  张学红 《中国针灸》2012,32(12):1113-1116
目的:观察电针在取卵术中辅助镇痛的效果,并对杜冷丁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进行观察,为电针在取卵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将134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 mg,针药组注射杜冷丁后给予针刺百会、疼痛穴(右)、三阳络(右)、足三里(右)及耳穴子宫(右耳),得气后在疼痛穴和三阳络行电针刺激,至取卵手术结束.药物组注射杜冷丁30 min后进行取卵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疼痛等级和疼痛积分,记录术中及术后1h、2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药组镇痛优良率为97.0%(65/67),药物组为92.5%(62/67),组间镇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在疼痛等级和疼痛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术中眩晕、出汗、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1h针药组眩晕、恶心、腹痛例数少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2h眩晕、恶心、呕吐、腹痛例数少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的经阴道取卵术中,电针在术中辅助镇痛效果好,并在缓解杜冷丁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才源 《针刺研究》1998,23(1):12-15
本实验研究了前根在痛信息和针刺镇痛信息中的传入作用:(1)切断大鼠左侧L4、L5前根前,大鼠处于正常状态下,左右两侧大腿外侧部痛阈没有明显差异。(2)切断左侧L4、L5前根后第三天,切断侧痛阈较切断前和对照侧的痛阈均明显增加。(3)如果在切断后第三天给予电针刺激,切断侧针效与切断前电针刺激后的针效和对照侧电针刺激后的针效相比较,虽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缝大核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乡 《针刺研究》1990,15(3):159-164
<正>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穴位电针可以引起明显的镇痛作用,甚至达到可以进行手术的程度。祖国医学认为针刺穴位可以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解除疼痛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经络的本质是什么? 是否是千古之迷? 实际古人已在肉眼下见到了  相似文献   

14.
Liu JH  Fu WB  Xu ZH  Liao Y  Li XR 《针刺研究》2010,35(4):281-286
目的:探讨粗纤维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的作用及其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组、眶下神经切断组,神经蛇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双侧眶下神经以及双侧眶下神经鞘内注射神经蛇毒选择性破坏A类纤维,然后电针双侧"四白"穴,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观察大鼠内脏痛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扭体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大鼠扭体次数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大鼠扭体次数少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NTS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PTN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减弱(P0.01),神经蛇毒组较眶下神经切断组和内脏痛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粗纤维不是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大鼠镇痛效应的主要传入纤维,口面部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内脏的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玲爱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9,24(3):172-178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内源性阿片肽与SS镇痛及加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关系。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部分阻断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说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侧脑室分别给予抗β-内啡肽血清(AEPS)、抗亮-脑啡肽血清( ALEKS)和抗强啡肽血清( ADYNS),观察到 AEPS和 ALEKS可减弱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其中 AEPS减弱 SS的镇痛作用较强, ALEKS减弱 SS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较强,而 ADYNS无论对 SS的镇痛作用还是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与β-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关,而与强啡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辣椒素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人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套筒制动及扎针对小鼠电针实验中镇痛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动物电针镇痛研究大都需要将动物制动和扎针 ,人们难以确定所观察到的镇痛作用中有无制动和扎针带来的应激性镇痛。本实验在观察到 2Hz电针对套筒制动的Swiss Webster小鼠具有镇痛作用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小鼠电针镇痛实验中套筒制动和扎针对镇痛的贡献。方法 :纸板 /布兜制动的动物作为对照组 (n =8) ,此法对动物的制动作用短暂而轻微。塑料套筒制动的实验组动物根据扎入针灸针有否又分为不扎针 (n =8)和扎针 (n =8)两组。以 48℃热水甩尾潜伏期 (TWL)作为测痛指标。结果 :塑料套筒制动的实验组小鼠 ,无论是不扎针还是扎针 ,其TWL均较纸板 /布兜制动组延长。结论 :电针实验中观察到的镇痛 ,除了来源于电流刺激外 ,制动及扎针引起的痛阈升高也可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以 5 0℃热水刺激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腹腔注射 (i p )不同剂量褪黑素 (MEL) 3 0、60、1 2 0mg/kg的镇痛效应 ,及MEL 60mg/kg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i p MEL 3 0mg/kg对大鼠甩尾潜伏期无影响 ;i p MEL 60、1 2 0mg/kg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甩尾潜伏期 ,作用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强 ;i p MEL 60mg/kg 3 0分钟后给予电针刺激 3 0分钟 ,大鼠甩尾潜伏期显著长于单纯给药组和单纯电针组 ,提示褪黑素具有镇痛作用 ,并能加强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9.
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红核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躯体运动和肌紧张,但近来有工作指出它与感觉调制有关。本工作的目的是探讨红核的镇癌作用及其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