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使用小剂量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2012年2—12月于该院进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参照组采用连续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下肢手术中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使用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感觉阻滞生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使用连续膜外麻醉方式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评分结果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效果最好,麻醉方式可以达到最优的患者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1例足月孕妇入院行剖宫产手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法,术后出现左侧手无力,不能动弹。其原因为孕妇足月妊娠,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怒张,使硬膜外有效容积减少,常用局麻药量阻滞容易引起广泛阻滞。为了预防类似病例发生,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应降低麻药浓度,减少麻药用量,延长间隔给药时间,术毕时重测麻醉阻滞平面及重视患者主诉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再探讨。方法 观察三种麻醉对硬膜外阻滞范围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66例,其中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56例,穴位皮肤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和囊切除组(B组)54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C组)56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对各组硬膜外麻醉用药后所阻滞麻醉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2.96%,31.41%(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ml)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结论:针刺或穴位皮肤电极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阻滞神经节段增宽,局麻药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刺 (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 1 0 6例 ,其中针硬组 (A组 ) 35例 ,电硬组 (B组 ) 35例 ,单纯硬膜外麻醉组 (C组 ) 36例。A组为针麻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B组为穴位电极刺激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C组为对照组 (单纯硬膜外麻醉 )。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 80 0 0 %、B组 6 8 5 7%、C组 2 5 0 0 % ;硬膜外腔 1 5 %利多卡因用量 ,首次用量C组比A组、B组多用 35 43%、30 6 2 % (P <0 0 0 5 ) ;硬膜外腔首次用药量 9mL时A、B两组比C组多阻滞 2~ 3个神经节段 (A∶C、B∶C ,P <0 0 0 1 ) ;监测指标提示术中HR、BP、MBP、RR、TV、MV、SPO2 、ECG基本平稳 ,顺利、安全渡过手术。结论 :针刺(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复合针刺促进移植肾早期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肾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泌尿功能的影响。方法:终末期肾衰病人作肾移植手术44例,男女各22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常规剂量硬膜外阻滞,初量12-14mL (硬外I组),小剂量给药硬膜外阻滞,初量为7-8mL(硬外Ⅱ组),针刺复合常规剂量硬膜外阻滞(针硬I组)和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针硬Ⅱ组)。针刺取穴:次体、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均为双侧。诱导30min。每组11例。麻醉平面T6-T8,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而追加局麻药。麻醉管理:常规鼻导管供氧,监测心电图、SPO2、无创血压和呼吸。术中静脉输液用乳酸林格氏液和5%葡萄糖液,根据血压输液速度。必要时补充胶体液或输血。麻醉前和术中移植肾血管开放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观察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的泌尿开始时间、尿流速度和术中尿量。术后连续观察4天循环功能、尿量、输液量、血浆悄素氮、肌酐和血钾等肾功能指标。结果:①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用药量:硬外I组>硬外Ⅱ组>针硬Ⅰ组>针硬Ⅱ组,分别为28、24、21和14mL。②硬膜外阻滞复合针刺的两组病人于术中移植肾血管开放时动脉平均压高于硬外Ⅱ组。③移植肾开始泌尿时间、术中尿量和尿流速度以两组复合针刺者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④各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针刺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两组病人术中肾血管开放时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显著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两组病人。⑤术后各组血压、心率除术后24hr针硬I组动脉收缩压高于硬外Ⅱ组外,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⑥硬外Ⅱ组术后第一天尿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术后第二天仍低于硬外I组(P<0.05)。硬外Ⅱ组术后第一天补液量也低于两组复合针刺组。⑦术后各组病人肌酐水平逐日下降趋势,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组最为明显。尿素氮水平两组复合针刺组下降明显,在针硬Ⅱ组为著。血钾水平术后各组均有所下降,也以复合针刺的两组下降明显。结论:在肾移植的病人硬膜外麻醉复合针刺,能明显减少硬膜外阻滞局麻药的需要量,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可改善术中和术后早期肾的功能,可明显提高血浆肾上腺素浓度, 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漆涛  张华梅 《山西中医》2011,27(2):30-32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硬膜外阻滞范围的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20例,其中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60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B组)60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观察两种术前、术中及术后硬膜外导管中水柱的高度来间接观察硬膜外腔的压力变化。结果:A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4.66%(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mL),A组较B组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A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诱导前低3.37cmH2O、4.83cmH20,B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术前高3.64cmH2O、3.19cmH2O。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局麻药易于渗透或使硬膜外腔渗透压降低。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生理干扰小,操作简便,阻滞效果确切且较为经济。但也有可能阻滞不全,镇痛不够理想,甚至穿破硬脊膜,损伤脊髓、神经根,脑脊液流入硬膜外腔,造成术后头痛、头晕、呕吐等颅内低压综合征(PEPH)。现将我院近年来硬脊膜穿破38例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spinalanesthesia,CSEA)应用于盆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择期行盆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腰麻用药0.75%布比卡因2ml(产科患者用0.5%布比卡因1.5~2.0m1),硬膜外腔用药0.5%耐乐品10~15ml。记录麻醉平面、镇痛、肌松效果和牵拉反应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牵拉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效果对照组比治疗组好,进腹探查和牵拉时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明显比术前减慢。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盆腔部位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适合硬膜外阻滞治疗穿刺针型号,保证穿刺成功率,避免硬膜外穿刺时局部皮肤穿刺点损伤及穿刺失败.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0例,用普通硬膜外穿刺针16号或18号,B组150例,用9号穿刺针,C组50例用7号穿刺针,比较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普通硬膜外穿刺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但局部皮肤穿刺点损伤较大;9号穿刺针穿刺成功率高,局部皮肤穿刺点损伤轻微;7号穿刺针穿刺成功率较低,局部皮肤穿刺点损伤极小。讨论:疼痛患者在行硬膜外腔阻滞治疗时,选用9号穿刺针穿刺,可保证穿刺成功,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局部损伤及穿刺并发症,值得在临床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曲马多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往一般采用较大剂量的镇痛、镇静剂,如哌氟合剂,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不甚满意。近来,笔者用曲马多复合氟哌啶预防硬膜外阻滞下上腹部手术时内脏牵拉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利多卡因单纯硬膜外阻滞时,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平面、麻醉效果等。方法选择2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A组130例,选择L2-3或L3-4间隙穿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130例,选择L1-2间隙穿刺,向头侧留置硬膜外导管行单纯硬膜外阻滞(EA)。结果A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均比B组明显缩短(P〈0.01)。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高于B组(P〈0.01)。2组对呼吸循环影响不明显。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2.
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由于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因而是妇产科手术时首选的麻醉方法。;其是并发症术后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等的发生也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 (TE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将小剂量利多卡因 ,经硬膜外穿刺注入硬膜外腔 ,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 ,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们用 TE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0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 2例 ,女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涉及范围较大、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以往单纯行椎管内阻滞或静吸复合全麻理论上应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单独应用时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比较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联用静吸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年龄21~32岁子痫前期足月单胎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和硬膜外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血压的波动和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组血压下降或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硬联合组(P﹤0.05).结论:小剂量的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手术,麻醉效果好,对产妇血流动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胃大部切除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足三里、内关加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研究组,简称针硬组)和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简称小硬组),对胃良性疾病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48例,证明针硬组较小便组效果好,即镇痛作用强,牵拉内脏反应轻,腹肌较松弛.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小,生理干扰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人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快于硬膜外麻醉组,阻滞完善时间也明显快于硬膜外麻醉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持续性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和人体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80例根据自身意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试验组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施行普通分娩。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等进行对比,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镇痛有效率100%,验组组的产程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明显,对母体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利多卡因单纯硬膜外阻滞时,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平面、麻醉效果等。方法选择2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A组130例,选择L2—3或L3—4间隙穿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130例,选择L1—2间隙穿刺,向头侧留置硬膜外导管行单纯硬膜外阻滞(EA)。结果A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均比B组明显缩短(P<0.01)。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高于B组(P<0.01)。2组对呼吸循环影响不明显。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骶管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施行硬膜外和骶管阻滞。用药均为混合液2%利多卡因5ml,醋酸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25mg,维生素B12 500μg加生理盐水至20ml,观察治疗时间,次数,疗效。结果:骶管组织治疗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相比较两者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