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以及在乙型肝炎诊断、鉴别、预示病情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5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用速率法,凝血四项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并对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胆碱酯酶、凝血四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CHE、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随病情加重,CHE、FIB逐步降低,PT、APTT、TT逐步增高;重型肝炎时观察指标与其它肝病组不同(P<0.01) ;CHE与FIB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CHE与PT、APTT、TT有良好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联合测定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鉴别、治疗以及预示病情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肝病患者与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关系.方法 采用希森美康CA510型血凝仪测定60例肝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群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同(TT),进行比较.结果 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4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10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5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1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各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糖负荷后2h血糖(2 h PBG),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治疗前试验1组和试验2组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P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2组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Fib明显低于试验1组[(6.6±2.5) mmol/L比(7.9±3.6)mmol/L、(5.2±1.3)%比(5.8±1.4)%、(3.0±1.0) g/L比(3.6±1.2) g/L],APTT、PT明显高于试验1组[(34.3±6.8)s比(31.6±6.5)s、(12.6±0.7)s比(12.3±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TT、PT与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1),Fib与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TT与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已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适当的干预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恶性程度肿瘤患者凝血象的变化。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 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36例正常对照,30例子宫肌瘤,72例恶性实体肿瘤(20例肺癌、12例食管癌、14例胃癌、10例直肠癌、6例肾癌、10例宫颈癌)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4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PT、APTT、TT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B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子宫肌瘤患者凝血4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实体肿瘤FIB含量增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5例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56)s比(12.26±0.75)s,P<0.05].肝硬化组TT、APTT、FIB、PT分别为(24.36±2.24)s、(58.18±4.86)s、(1.70±0.30) g/L、( 16.83±3.25)s,与对照组的(16.99±0.78)s、(37.90±4.31)s、(2.97±0.78) g/L、( 12.26±0.75)s和急性肝炎组的(17.33±1.05)s、(37.91±2.42)s、(3.07±0.13)g/L、(11.10±3.5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经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对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28例患者,检测血小板单采前及单采后2h血常规、生化及止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 28例患者血小板单采后2h:(1)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P<0.01),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P>0.05).(2)血钾、血镁下降(P<0.05),血钙明显下降(P<0.01),血钠、氯、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3)APTT、PT明显延长(P<0.001),FIB含量增高(P<0.05).结论 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疗效显著;但单采治疗后可出现血钾、镁、钙降低,APTT、PT时间延长,要密切监测生化及止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出血等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q的价值.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46例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Ⅱ浆凝血酶原时间(P1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凝血酶时间(T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刊平5项凝血指标.结果:毒蕈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ALT、PT、APTT、TT均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 t0.01).生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PT、TT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生存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比车PT、TT升高(P<0.05),FIB降低(P<0.05).结论:凝血指标PT、APTY、Tr、FIB在判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损伤翟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36例五步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按照咬伤后就诊不同时间段分为蛇伤A组、蛇伤B组和蛇伤C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五步蛇咬伤患者D-Dimer、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A组PLT、FIB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imer、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B组、蛇伤C组分别与对照组、蛇伤A组相比,PT、APTT、TT、D-Dimer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上应对五步蛇咬伤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早期妊娠妇女(7~13周)和孕足月(37~42周)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取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孕妇各6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与45例正常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bg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四项均无差异;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bg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监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 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56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PT、APTT、TT、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卫文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90-1091
目的比较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象、血小板及血流变学指标.方法采用欧加龙凝血仪和LBYN6A血清旋转式粘度计分别检测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60例妊高征患者的凝血象及血流变学指标;用雅培CD-3 700分别测血小板.结果妊高征患者的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FBG)含量升高;血粘度升高,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P<0.05;血小板总数降低,与正常妊娠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检测妊高征患者的凝血4项及血小板、血流变学指标对妊高征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改变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ACS组(31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的VWF、D-dimer明显增高(P<0.05),AT-Ⅲ明显降低(P<0.05),VWF与D-dimer之间相关无显著性(r=0.036,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液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型DM、2型DM组的PT、APTT、FIB、TT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凝血因子的检测对动态观察糖尿疾病的病情变化、预后估计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4℃下血凝四项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今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03月-2014年11月期间在福州市第七医院进行血凝检测的病例共154例,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室温下测定凝血PT、APTT、TT和FIB4项指标。结果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除FIB水平外,PT、APTT 与TT值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在从0~24h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TT值从0~24h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各时间点的值均高于0h的APTT和TT值。8h、12h和24h的APTT和TT值相对0h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随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值在从0~24h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6~24h的TP值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FIB水平从0~24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PT、APTT和TT水平会随着血样本放置时间延长,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血样本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否则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影响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与凝血4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APTT和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PT、INR、APTT、TT和血小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PT、INR、APTT、TT和血小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Sysmex CA1500血凝仪试剂开封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凝血检测中试剂因素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新鲜采集的20份1∶9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标本,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PT、APTT、FIB、TT。以试剂在试剂仓放置一段时间(2 h、4 h、6 h、8 h)为各试验组,以新鲜试剂(0 h)为对照组,分别用放置不同时间段的试剂在CA1500血凝仪上同时检测凝血指标,计算各试验组与其对照组之间PT、APTT、FIB、TT检测值差异。结果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APTT、TT呈延长趋势,FIB呈下降趋势。当PT、APTT、FIB、TT试剂在试剂仓内放置时间≤8 h,凝血四项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冲液在试剂仓放置超过4 h,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最主要因素是缓冲液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过长。因此,凝血试剂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超出稳定期应及时更换新鲜试剂,且实验室应制定试剂更换方案,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孟晓明  孙亚臣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88-468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并进行介入治疗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一采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采用光散射比浊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Ⅶ(FⅦ)、Ⅷ(FⅧ)、X(FX)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g). [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Ps、VWF和uPA都低于治疗前(P<0.05);FⅦ、FⅧ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PT、AFTT、TT、Ps、VWF和uPA都高于对照组(P<0.05);Fg、FⅦ、FⅧ和FX都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亢进,但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为早产儿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出生的1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儿44例,中期早产儿50及晚期早产儿71例;另选取同期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 h内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儿及产妇临床资料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APTT 95th%以晚期早产儿略低于早期及中期早产儿,TT随周龄增大出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新生儿PT、APTT、TT较3组早产儿均显著下降(P0.05),FIB则显著升高(P0.05);4组产妇PT、APTT、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存在早期凝血功能降低,检测PT、APTT、FIB、TT水平可以早期发现凝止血功能异常,为早产儿的早期干预、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0例住院患者血检标本,逐一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误差标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PT、APTT、TT、FBI(P0.05);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结论:标本采集不当、送检时间等是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