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糖尿病合并症中,由肾脏合并症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常常是致命性的。据调查,在9万人新参加的血液透析行列的患者当中,糖尿病性肾病竞占1/5~1/4之多,因此,目前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有白蛋白和IgG沉着和膜的肥厚,而且,以系膜基质扩大为特征。其中,肾小球GBM肥厚和系膜基质扩大二者与肾病的晚期表现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等肾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占日本慢性肾小球肾炎的1/3,有10~20%患者发展到末期肾功能不全。从活检结果看,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末期肾功能不全中半数以上属于IgA肾病。所以,研究本病发病、进展机理及寻找适宜治疗方法是防止肾功不全的当务之急。这种肾小球骨炎的特征是在肾小球膜有以IgA为主体的免疫蛋白和补体沉着,其组织损害程度有的轻微,有的严重,各种各样。可根据肾活检的组织损害状况判断其预后。同时,从C_8到C_9这些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在肾小球沉着,充分说明其组织障碍因素是补体。IgA和在某些抗原上伴有补体的循环型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从而引起肾炎。家族性IgA产生过剩:从半数以上患者IgA增高  相似文献   

3.
膜性肾病在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肾病综合症中约占25~30%,约有1/3~1/4发展为肾功衰竭,而以肾小球肾炎为原因的肾衰约占10%。其病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提示免疫功能增强,这已经病理学证实。但有关抗原种类及免疫反应的详细过程尚未明确。根据上述病理表现,对肾病综合征多用类固醇治疗。根据免疫抑制机制,Ponticelli等报道,对膜性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在应用类固醇的同时,并用氮芥。1992年8月27日,他又报道了单纯用类固醇治疗和类固醇与氮芥合用治疗两法的比较。观察了92例病人,根据年龄、性别、肾功能、蛋白尿程度、高血压程度、确诊时间、肾小管损害程度、活检组织沉积物位置等。观察分为2组,单剂治疗组只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6个月,复合治疗组用甲基强的松龙与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需氧量多,自由基生成量也多的脏器。肾脏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相当发达,故自由基与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肾小球肾炎与活性氧1.肾小球肾炎的形态学特征肾小球肾炎除有肾小球膜细胞增生、肾小球袢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异常外,还有肾小球及间质的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游走浸润和以IgG、IgA、C_3、Cl_(?)为代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着。2.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活性氧产生的刺激因子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多不明确,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炎,溶血性链球菌膜成分或菌体本身以及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成为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可在肾小球沉着。而慢性肾小球肾炎除轻型者外,在肾  相似文献   

5.
肝炎相关病毒与肾炎一、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肾小球损害(HBV性肾病)HBV性肾病在组织学上多呈膜性肾病(MN)改变,主要在成人病例,又多见呈膜性增殖性肾炎(MPGN)者。HBV相关抗原在肾小球内的定位,HBe抗原通过与IgG等一起沉着于肾小管袢壁...  相似文献   

6.
类固醇冲击疗法在肾疾病中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用于治疗有免疫异常的肾小球肾炎的药物。从1969年Kountz等用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法治疗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开始,冲击疗法就已试用于急性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的治疗。现就冲击疗法在肾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病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缓慢发病,70%~80%呈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前者原因不明,约占80%,后者伴发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及药物。  相似文献   

8.
对于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有效而减量复发的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或是单纯使用激素而达不到临床缓解的激素依赖性NS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方案适用于多次复发型或激素抵抗型的微小病变患者(MCN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GS)、膜性肾病(MN)、狼疮性肾炎等。  相似文献   

9.
一、病例报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10例,其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38岁。主诉以雷诺氏现象最多,共6例。抗核抗体双重免疫扩散法均阳性,被动红细胞凝集法的核糖核酸酶(RNA)过敏性抗体价均高达5120倍以上,而抵抗性抗体价即抗平滑肌(sm)抗体均在40倍以下。肾活检8例,其中尿检阳性的6例中有3例为膜性肾病,2例为肾小球间质增殖性肾炎(IgA 沉着阳性)、1例呈微小变化型,为尿检正常的2例只是微小变化型。除1例以后未来院的患者外,从发病至现今已4~6年,此间的治疗,7例采用激素,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膜性肾病完全缓解,其他病例除1  相似文献   

10.
既往有的报告提及实验性肾炎及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局部沉着有纤维蛋白,并认为它是肾炎恶化因素之一。经作者观察,在纤维蛋白沉着的肾小球局部,其纤溶低下,特别是在使用肝素前已经沉着在肾小球的纤维蛋白,即使应用肝素也不能使其溶解。故而作者通过采用肝素、尿激酶并用疗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对象:肾炎性肾病综合征(5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功衰竭1例)及过敏紫癜性肾炎(1例)共7例。投药方法为:肝素350~450u/kg/日持续静脉点滴,并用尿激酶1.0万u/kg/日,早晚分二次在1~2小时内持续静脉点滴,连用3日为1疗程,肝素持续用2周以上(尿激酶从肝素开始使用时并用3日)。结果:治疗后数周内出现近期疗效者有2例,为急进性肾功低下者(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各1例),其临床症状、检查所见及肾功  相似文献   

1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定义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为急性或者隐性发病,表现为肉眼血尿、蛋白尿、贫血、急速进展至肾衰竭。RPGN的典型病理学表现为有大量的肾小球形成从细胞性到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坏死性新月体形成性肾小球肾炎。但是,除坏死性新月体形成性肾小球肾炎外,也有临床表现为RPGN的疾病,伴有肾炎样尿液变化,肾功能急速恶化,如果不干预则进展至晚期肾衰竭。此外,通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抗DNA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血清学指标和肾组织所见可分为少免疫型(pauci-immune型)RPGN、抗GBM抗体型RPGN(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和免疫复合物型RPGN。少免疫型再根据ANCA对应抗原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ldase,MPO)和蛋白酶-3(proteinase-3,PR3)分为MPO—ANCA型RPGN(包括显微镜下多发性大动脉炎)和PR3-ANCA型RPGN(包括Wegener肉芽肿病)。本文以日本发病率最高的MPO—ANCA型RPGN为中心,介绍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凝固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已受到瞩目。作者概述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肾组织学所见及其临床价值。抗凝疗法为抑制肾小球内的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沉着,解除其对肾小球的损害,可注射肝素5000~20000U/日,调节剂量使Lee-White凝血时间延长到正常值的2~3倍。或口服华法令1~8mg/日,用凝血酶活动度测定试验进行监测,调整剂量使其为20~30%。目前多并用抗血小板药。因易引起出血,主要适用于预后不良的肾损害。目前常用于治疗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尿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使肾脏受损而致的大量蛋白尿及相应表现的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于本综合征是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因此其表现、机理和防治措施等各有特点。本专辑选译自《内科》2004年第94卷第7期“ネフ口一セ症候群”专辑,介绍肾病综合征成因与治疗的相关进展,内容丰富详尽,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多样。本文以作者所在医院的肾活检病例为基础,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最新研究的相关进展加以介绍,以发生率最高的IgA肾病为中心,介绍最新的病态与治疗知识。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多样。本文以作者所在医院的肾活检病例为基础,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最新研究的相关进展加以介绍,以发生率最高的IgA肾病为中心,介绍最新的病态与治疗知识。  相似文献   

16.
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基本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于激素抵抗性或依赖性的NS患者,一般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这种方案不能奏效的难治性NS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衰竭的可能性很高。在难治性NS中,临床预后最差的是局灶性肾小球硬化(FGS)。临床上,可以选择包括血浆置换(PE),免疫吸附(LA),以及针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免疫吸附(LDL-A)在内的血液净化疗法。本文重点介绍血液净化在FGS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肥厚与肾小球系膜基质的扩大,尤其后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有密切关系。也可见渗出性病变与透明血栓,偶可发现具有糖尿病肾病特征的结节性病变。本文重点介绍最近作者开展的以原位染交法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8.
肾静脉血栓症自1840年由Rayer首次报告以来,已引起注意。既往很多病例于死亡后通过病理解剖才被诊断,近年来随着X线诊断技术的进步,生前确诊已成为可能。Harrison将肾静脉血栓症的发病原因,区分为以下4种:①下腔静脉血栓症及骨盆、下肢的血栓性静脉炎波及到肾静脉;②恶性肿瘤(特别是Grawitz肿瘤)的浸润及肾外压迫;③由原发性肾脏疾患所致的继发性肾静脉血栓症;④原发性肾静脉血栓症。肾静脉血栓症常合并肾病综合征,其病理改变多为膜性肾炎。另据报告,膜性肾炎的3~7%可见到肾静脉血栓症,二者因果关系较为复杂,尚不能定论。其病理改变还可出现较轻的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及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但其出现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使肾脏受损而致的大量蛋白尿及相应表现的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于本综合征是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因此其表现、机理和防治措施等各有特点。本专辑选译自《内科》2004年第94卷第7期“ネフロゼ症候群”专辑,介绍肾病综合征成因与治疗的相关进展,内容丰富详尽,颇具参考价值。本专辑由南京市鼓楼医院万毅刚主治医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李昌臣教授翻译。  相似文献   

20.
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是指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但发生机制并非全部起因于肾脏。肾性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①肾病综合征,②急性肾小球肾炎,③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功不全。现仅以肾病综合征为例,就肾性水肿的诊断、发生机制及治疗做一说明。(一)水肿特点Schreiner、小椋等也指出,在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