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GAD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索变性和Ubiqutin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在GAD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索变性部位,出现了多数Ubiquitin阳性的点状构造物。这种DS从9周龄开始,首先在构成薄束路和脊髓小脑后路的上行纤维的远端区域-薄束核区和小脑白质出现,逐渐按照延髓,颈髓,胸髓,腰髓的顺序,向细胞体方向逆行性地进展。18周龄时波及到锥体路,32周龄时进一步波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动物模型坐骨神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对发病兔坐骨神经进行分离单神经、LFB镀银染色、HE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分离单神经显示严重Wallerian样变性,串珠样改变;HE染色炎性细胞浸润少见;LFB镀银染色坐骨神经轴索肿胀、增粗、粗细不均、扭曲、部分破坏、断裂、消失,呈严重的轴索变性;电镜检查坐骨神经轴索固缩,体积变小,微丝、微管致密、集聚成团、线粒体固缩。严重者可见轴索膜破坏溶解,呈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空泡样结构、轴索移向一边或消失,髓鞘相对完整。结论:本实验证实了有轴索型GBS亚型的存在,同时也证实AMAN型GBS为一种原发性轴索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胺素缺乏(TD)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硫胺素剥夺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吡啶硫胺制作TD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13d后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脑内易损区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内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及β-分泌酶(BACE)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TD模型组小鼠内侧丘脑出现典型的对称性针尖样出血;免疫组化显示TD模型组小鼠皮质、海马及丘脑均出现Aβ沉积,且丘脑Aβ沉积较皮质及海马更为明显,tau蛋白磷酸化及BACE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正常对照组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脑内未见病理损伤,皮质、海马及丘脑均未发现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及表达BACE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TD模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可引起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增加等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且Aβ沉积可能与上调BAC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急性期轴索损伤的类型和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8).实验组又按损伤后不同时间(6、24 h)分为2组,每组8只,运用自制联合损伤装置致实验组大鼠DAI模型,于损伤后急性期不同时间点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轴浆运输障碍标志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神经微丝结构破坏标志物(NF-68)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损伤轴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6.5±1.0)min]相比,实验组[(11.9±2.7)min]大鼠伤后出现昏迷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轴索肿胀扭曲、膨胀断裂及轴索球形成;NF-6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轴索缩窄变细呈分割状.电镜下肿胀类型的轴索骨架溶解絮乱、细胞器聚集,而另一类损伤轴索骨架排列仍较清晰,但轴索内有较多空泡形成及神经微丝汇聚. 结论 DAI急性期损伤轴索存在着轴浆运输障碍和神经微丝结构破坏等病理生理过程,相应损伤轴索的形态不同.多种检测方法的使用能更全面地评估轴索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轴索对损伤的复杂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杂合子小鼠Kif1b基因剔除后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为Charcot-Marie-Tooth(CMT)病动物模型的分型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基因型和验证同源重组,通过脊髓前角细胞HE染色和坐骨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及电镜标本制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Kif1b基因组DNA用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PCR法挑选的19只小鼠全部发生了同源重组.杂合子Kif1b基因剔除小鼠的坐骨神经内,粗径有髓纤维轴索变性,数量减少.在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轴索的限局性肿胀,肿胀处可见壅堵的细胞器,但未见髓鞘的改变、节段性脱髓鞘和"洋葱球"样改变;其脊髓前角细胞体中,HE染色可以看到典型的嗜酸性球状体变性,电镜下显示为各种细胞器堵塞在核周和在细胞通往轴索的出口处,包括排列紊乱的神经丝、线粒体、空泡及多室小体.脊髓前角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杂合子Kif1b基因剔除小鼠的病理改变与人类CMT2A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轴索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轴索病理改变。方法对18例CIDP患者进行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的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并对病理改变不同的两组进行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比较。结果5例以脱髓鞘改变为主者,主要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的洋葱球样结构,其中3例出现轴索损害。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者,主要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Wallerian变性和再生簇结构。3例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索混合性损害。2例轻微病理改变。脱髓鞘损害为主者和轴索损害为主者的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无明显差异,且两者可同时存在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的电生理改变特点。结论轴索损害是CIDP比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不应当作为该病的绝对排除标准。单核细胞的浸润是一种普遍改变。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以往认为该病病理上以脱髓鞘为主,轴索相对保留。MS患者早期或者缓解期临床上是看不到轴索损伤引起的功能缺失的,但当轴索的损伤到达一定阈值,超出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最终不断累积的轴索损伤可导致MS患者进展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关注轴索损伤对研究脱髓鞘病的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将MS轴索损伤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DAI病例常规行T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可显示23例DAI的颅内微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串珠状的低信号影,检出率82.1%,常规TSE序列检出率25.0%(7/28),FLAIR序列检出率42.8%(12/28),DWI序列检出率57.1%(16/28)。结论SWI能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9.
采用MOG35-55加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C57BL/6小鼠模型,其发病潜伏期约12 d,发病率100%,呈慢性非复发性病程经过。其神经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光镜下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Luxol-fast-blue染色可见髓鞘脱失;TUNEL染色和Bielshowsky银染法发现神经元变性和轴索损害;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器消失,髓鞘结构松散、断裂或融合, 并可见不同程度的髓鞘重建。且轴索损害与髓鞘脱失的分布并不一致,轴索损伤的程度与髓鞘脱失亦不成比例,部分甚至与脱髓鞘无关。提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轴索损害并非继发于炎性脱髓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运动性轴索型(AMAN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兔模型坐骨神经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实验兔坐骨神经进行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病兔坐骨神经单核巨噬细胞呈阳性表达,坐骨神经内有散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局部神经轴索疏松和消失。结论:本实验证明了单核巨噬细胞参与AMAN型GBS的发病过程,为空肠弯曲菌(Cj)感染和体液免疫反应与AMAN型GBS的发病关系提供了一个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大鼠脑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BDNF)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 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Aβ1-40注射1周后,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呈渐进性加重,4周时更为显著。在Meynert核及其周边、海马区和额、顶部皮层区,对照组有少量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染色较浅;而实验组在1周时,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4周时实验组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显著增加,以海马区最为显著,皮层区次之。结论:皮层和海马至基底前脑神经元的NGF、BDNF运输障碍,使基底前脑的神经元缺乏神经营养,致神经元变性及死亡,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lzlaeimer disease,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残废率为49.28%,其临床特点:(1)车祸致DAI的发生率高;(2)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且意识障碍较重,一般无中间清醒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大鼠学习记忆功能ChAT,SOM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Aβ注射1周后,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呈渐进性加重,4周时更为显著,在无名质区Meynert核及其边周,海马区和额,顶部皮质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广泛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而实验组则减少,在4周时,实验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减少,以Meynert核及其边周最显著。结论:Meynert核注射Aβ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Aβ致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的ChAT及SOM能神经元的减少,可能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空肠弯曲菌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对3例空肠弯曲菌感染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了研究。3例病人均为儿童,夏季发病,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软瘫,无感觉异常,大便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空肠弯曲菌的血清型分别为PEN4、5和PEN19型。1例发病前,其家中饲养的1只鸡瘫痪,病理检查显示外周神经严重的Walerian样变性。我们认为空肠弯曲菌是我国北方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前感染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三重脑震荡(MCC)大鼠模型,观察MCC鼠不同结构神经元及轴索的病理学变化,探索运动员多次脑震荡损伤机制。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MCC模型48只,随机分为1、2、4、8、16和24d组(n=8)。另设正常对照组(n=8)。定时戊巴比妥钠麻醉,4%多聚甲醛心腔灌注处死,取脑。用Nissl染色、Bielschowsky银染和Weil髓鞘染色显示神经元、轴索和髓鞘,对固缩变性神经元数目、轴索直径和髓鞘变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①1~24d皮层、海马和脑干网状结构神经元不同程度固缩变性,以2d组为重;②轴索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排列紊乱、收缩球形成;轴索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以2、4d组最为明显(P〈0.05);③髓鞘肿胀、淡染,灰度值增高,与对照组相比,1~16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MCC后,脑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弥漫性的固缩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淡染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hereditary diffuse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pheroids,HDLS)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该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被误诊。因此,本文报道一例CSF1R基因发生新位点突变患者,该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癫痫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头颅磁共振(MRI)平扫出现脑白质变性、脑萎缩等多种改变,推测HDLS可能性很大,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HDL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 2例合并周围神经 /肌肉病变的AL 类淀粉变性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 ,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对 2例患者进行肌肉和 /或神经活检 ,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学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2例患者的肌肉 /神经间质出现刚果红阳性沉积物和Russell小体 ,它们在抗免疫球蛋白λ 轻链染色下呈阳性 ,电镜下为无分枝的类淀粉细丝。结论 骨骼肌和周围神经活检有助于AL 类淀粉变性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采用离心管技术体外培养骺板细胞的报道已很多。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心管内培养的骺板细胞生成类骺板组织的影响。 方法:获取3周龄新西兰白兔股骨远端的骺板组织,利用组织块纱巾培养法获得骺板细胞,加入含有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 结果与结论:离心管内聚集的骺板细胞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中形成类骺板样组织块。在组织块外周形成类似骺软骨的生发层,中心的骺板细增殖情况良好,向肥大细胞方向分化。类骺板样组织甲苯胺蓝及番红“O”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离心管中的骺板细胞形成富含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类骺板样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病与老年脑中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与Alzheimer病(AD)、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经过临床与病理确诊的3例AD与6例非痴呆老年对照(NAD)脑组织广泛部位中β-AP的沉积,并且与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的方法如刚果红、爱先蓝(SAB)染色相对比。结果发现1AD脑组织中β-AP的沉积较NAD不仅部位广泛,而且程度严重。2β-AP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方法敏感而可靠。结论β-AP在脑中的沉积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以致智能衰退、AD的发生有关。β-AP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AD组织学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HE染多功能,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结果 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后额叶皮质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RT-PCR结果均显示皮质与海马区内的TGF-β1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改变。结论 TGF-β1在脑缺血损伤时尤其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可呈现明显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因此,TGF-β1不仅在脑缺血早期而且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均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