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洁夫  陈坚 《华夏医学》2007,20(6):1195-1197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织类型的腺性膀胱炎(CG)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sP21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发生、发展的关系,提高对CG和膀胱癌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膀胱粘膜10例、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各60例石蜡切片中的Ras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膀胱粘膜、CG、BTCC组织中RasP2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10,17/60(28.33%),22/60(3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P21阳性表达依次递增。260例各组织类型腺性膀胱炎中的RasP21阳性表达示:单纯的Brunn's巢增生型无阳性表达;经典型与肠上皮型组比较(P<0.05),肠上皮型阳性表达高。3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G,G期中RasP21的阳性表达G1期组与G G期比较(P<0.05),Tis-T1与T2-T4组比较(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sP21的阳性表达高分化高于低分化,早期高于中、晚期;且高分化癌、早期的癌着色较深(P<0.05)。结论:1腺性膀胱炎可能是正常膀胱粘膜发展成膀胱癌的一个中间阶段,其Brunn’s巢腺腔样化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肠上皮型腺性膀胱炎可能更具有癌变潜能。2RasP21蛋白是腺性膀胱炎向膀胱癌转变的良好指标,为诊断早期膀胱癌提供信息。3RasP21免疫组化阳性的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尤其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GC)、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SMBM)及合并两种病理改变(GC-SMBM)的患者膀胱黏膜中P53、RasP21的表达.方法 96例确定有异常病理改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标本,其中GC40例,SMBM 32例,GC-SMBM 24例,另取21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标本中P53、RasP21的表达情况.结果 GC组及SMBM组P53及RasP21阳性率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GC-SMBM组P53、RasP21及两者同时表达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C-SMBM患者恶变可能性较大,需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患者21例临床诊治资料,比较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变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81 0%.结论:腺性膀胱炎诊断明确后,依据不同病理分型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对24例腺性膀胱炎的报道,探讨该病的病因,诊断依据,癌变可能性及治疗方法。方法:24例均采用尿道电切,电灼术,术后用丝裂霉素灌注。结果:全部患者治疗经过顺利,短期内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全部消失。后期丝裂素灌注无特殊反应,对24例病人随访,23例疗效满意。纣化:腺性膀胱炎容易复发并为癌前病变,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赵立江  陈福宝 《吉林医学》2013,34(14):2629-2631
目的:分析正常膀胱组织、腺性膀胱炎(CG)和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P21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膀胱、CG及BTCC组织中的P21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膀胱、CG和BTCC组织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18/62(29.03%)和40/89(4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P21的表达显著高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正常膀胱、CG和BTCC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0(10%),42/62(67.74%),45/89(5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Bcl-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和Bcl-2可能在CG发展成BTCC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作为CG向BTCC转变的检测指标之一,P21和Bcl-2阳性的CG,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于志坚  王兵 《浙江医学》1996,18(5):310-310
腺性膀胱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从1984年10月到1994年2月共收治10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0~65岁,平均36.4岁。病程2月~1年。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7例,肉眼血尿6例,腰部疼痛3例。伴有前列腺增生2例,膀胱结石3例,输尿管壁间段结石2例。合并有膀胱移行上皮癌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膀胱颈部2例,三角区3例,两侧壁2例,顶部1例,输尿管口2例。膀胱镜下见病变表现为乳头状瘤型6例,疱疹或绒毛样水肿型3例,慢性炎症型1例。膀胱镜取病灶粘膜活检诊断7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t3Survivin在腺行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及膀胱癌(bladdercarcinoma,B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43例腺性膀胱炎组织、47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43例腺性膀胱炎中Survivin表达阴性24例,阳性19例,阳性表达率为44.2%;47例膀胱癌标本中Survivin表达阴性17例,阳性30例,阳性表达率为63.8%;10例正常膀胱黏膜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各组问经两两比较,BC组与正常膀胱黏膜组、CG与正常膀胱黏膜组间Survivin表达有统计学意义(x^2=11.037,P〈0.01;x^2=5.101,P〈0.05),BC组与CG组无统计学意义(x^2=3.494,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具有癌变潜能,临床治疗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蛋白(MUC1)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和10例膀胱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 结果:正常膀胱黏膜、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组织均有MUC1阳性表达,但表达量、模式均不同,且MUC1表达类型与组织增生、癌细胞分化有关(P<0.001).结论:MUC1的高表达反映黏膜上皮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并不是恶变的标志.腺癌高表达的MUC1可能参与了腺癌的恶性演进和侵袭转移.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MUC1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珐:回顾分析32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2例中27例行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药物灌注。5例只给予膀胱药物灌注。随访3—68mo,其中治愈26例,6例好转者在6—24mo内复发,1例在再次手术后4a恶变为膀胱腺癌。结论:膀胱镜检查并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 P73蛋白、P2 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分析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8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P73、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a.在乳腺癌 - 级与 级之间 P7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8.75 % ( 9/48)和 60 .0 0 % ( 1 2 /2 0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随着 P73阳性表达率增高 ,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增高。b.淋巴结转移组 p2 1的阳性表达率 2 3 .3 3 % ( 7/3 0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 5 2 .63 % ( 2 0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P73、P2 1之间无相关。结论 :P73、P2 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P21和P27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1和P27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份正常卵巢组织、10份良性卵巢肿瘤以及30份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P21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良性肿瘤组织P21、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0.004)。P21和P27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24、0.008),而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腹水、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67~0.562)。3种组织中P21和P2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39)。结论P21和P27蛋白表达异常可直接影响细胞周期转化,促进卵巢癌的发生。联合检测P21和P27蛋白对卵巢癌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P21^ras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为推测预后提供依据并指导治疗方案。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4例非典型增生、4例正常组织P21^ras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癌过度表达,乳头状癌和滤泡癌阳性率分别为90%,56%,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非典型增生部分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及强度与转移,肿瘤大小,年龄,病程都无关,而与肿瘤分级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EBV感染在甲状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4例,滤泡性癌1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8例,腺瘤24例)进行研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及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p2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关,甲状腺癌p21阳性率(62.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3.3%)(P<0.05)。甲状腺癌p21与组织学分型无关。LMI-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5.6%,癌周组织无表达。结论ras癌基因突变为甲状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p21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硬化、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单纯肝硬化、癌旁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p21、IGF—Ⅱ表达情况:结果:癌旁肝硬化、单纯肝硬化、癌组织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6%、68%、54.55%;癌旁肝硬化、单纯肝硬化、癌组织IGF—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4%、36.36%。肝硬化与HC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Ⅱ与p2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HBsAg的阳性或伴LCD改变的肝硬化,p21、IGF—Ⅱ阳性率均高于HBsAg阴性或不伴有LCD改变的肝硬化(P<0.05)。结论:①在肝细胞癌变演化过程中p21、IGF—Ⅱ可能发挥协同作用;②LCD是一群具有肿瘤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群,尤其有p21、IG7—Ⅱ共同过度表达者,有发生HCC的高度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