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风池穴穴位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对照组47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脑力隆,治疗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即时镇痛疗效及周期镇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五年内使用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小针刀、推拿等方法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单用风池穴或辨证配合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目前选取风池穴治疗偏头痛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临床操作以针刺为主,同时配合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等方法,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对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月经期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穴位注射组于月经前10天开始,选取8个头部穴位分2组交替注射,2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mg,每晚口服1次,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均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均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优于口服西药西比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与口服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作为治疗组,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Vb1片口服38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9.6%,对照组显效率26.3%,经2χ检验,P<0.01,治疗组总有效93%,对照组总有效76.3%。经2χ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意义。结论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刘福英  许映絮 《新中医》2003,35(8):54-54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委中、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2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以香丹注射液注射双侧委中、阳陵泉穴;对照组100例取百会穴,患侧风池、外关,健测合谷、列缺,施以电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2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51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香丹注射液委中、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于月经前8 d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水突穴体表电刺激于月经前7 d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4例口服氟桂利嗪2.5 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2组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34例。星状神经节阻滞于月经前6天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穴位注射于月经前5天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天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 mg,于月经前5天开始,每晚1次,连服7天,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结合耳压治疗偏头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权  陈海林 《陕西中医》2004,25(2):156-156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耳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穴位注射结合耳压治疗偏头痛 5 6例作为治疗组 ,阿司匹林口服治疗 4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2 .9% ,对照组有效率 74.5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提示 :本方法通过额颞枕、神门的压迫刺激 ,能调节神经系统 ,直接缓解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利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结论穴位埋线用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紧张型偏头痛疗效。[方法]将8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选取相同穴位。治疗组43例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43例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间歇2日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40%。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紧张型偏头痛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价廉,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A型肉毒素(冰冻结晶粉,每支100U)稀释25U/mL,皮试注射器(1mL)注射。对照组20例A型肉毒素,选择颅周肌肉(眉间肌、枕肌、额肌、颞肌、颈肌)5个固定点,每个穴位点注射5U,肌注。治疗组20例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选太阳穴两侧、率谷穴两侧、天柱穴两侧、风池穴两侧、百会穴、印堂穴共10个点注射,每个穴位点注射2.5U。两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偏头痛指标(发作频率、头痛时间、头痛强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治疗同时穴位贴敷治疗10d。结果治疗80例,治愈44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不仅镇痛效果明显,而且还可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穴位注射内关穴加针刺阿是穴的方法治疗了150例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患者。临床观察发现单纯采用穴注内关穴对偏头痛发作的前超期、先兆期和头痛早期有很好;而在穴洲内关穴的基础上加针刺阿是穴能大大提高即刻中止头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及TCD的影响。方法: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脑血流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MCA、ACA、PCA、VA和BA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两两对比,观察组的VAS评分、MCA、PCA和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和脑血流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偏头痛近十年临床疗效进展。方法:通过查阅90年代以来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治疗、单穴针刺、头针治疗、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等方面,归纳总结针灸治疗偏头痛治疗。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有其独特的治疗,治疗宜着重于针刺方法、针刺手法及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单一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头痛计分法,评价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头痛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分值(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分值降低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肾张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穴风池穴、印堂穴、阿是穴,注射药物654-2,每次5mL,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8例,治愈31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2%。[结论]针刺注射654-2治疗偏头痛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3组均采用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A组予红花注射液,B组予甲钴胺注射液,C组予氯化钠注射液。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2.9%,高于B组的65.7%及C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MSQ量表中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组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风池穴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优于甲钴胺注射液及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