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活体肾移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宗样本的临床资料,为此国内移植专家达成了中国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使活体肾脏移植规范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方法: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6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其中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血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ABO血型相同66例,相容3例;HLA无错配5例,2位点错配者31例,1位点错配者32例,4位点错配者1例;取供者左肾66例,取供者右肾3例,均经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与结论:69例受者中,均未发生移植肾失功,1年肾存活率达100%;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56±1.42) 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2±25.34) min,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0) d。肾移植后3个月内出现排斥反应9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肾动脉狭窄1例,骨髓抑制2例,脑梗死1例,尿瘘1例。提示随着活体肾移植供体严格、全面的评估,活体供肾移植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排斥发生率低等优势,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家庭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8年10月94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35例,兄弟姐妹间供肾53例(含同卵双生姐妹间供肾1例),妻子给丈夫供肾6例。 结果:所有供者术后恢复良好;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后出院,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4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兄弟姐妹间供肾3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夫妻间供肾受者中,1例术后第3 d发生加速排斥反应导致肾功能恢复延迟,于术后第5周恢复正常,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全部逆转。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94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术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术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受者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 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其中以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 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 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 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 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 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活体;尸体供肾;肾移植;存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4-04/2007-08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的受者68例,供、受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回顾性总结活体肾移植手术配合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手术间空气消毒,器械、一次性用物及药品准备;术中供体体位摆置,肾灌洗与修整的配合,药物的管理及使用方法;器械护士术中配合步骤。结果示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充分,护士熟悉手术步骤,与术者配合默契。68例供体肾热缺血时间1~6 min,冷缺血时间10~118 min。供受体患者术程顺利,各例次均历时三四小时,出血量< 200 mL,术中生命体症平稳,未出现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参加手术人员管理、技能培训是手术配合的前提;严格无菌管理及正确脏器保存是活体肾移植手术配合的关键;缩短供肾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对保证手术成功及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 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 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 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 < 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 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 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 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选取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完成的活体肾移植供受者126对。126名供者中,男32名,女94名,年龄28~64岁。父母捐给子女61例,兄弟姐妹之间捐献56例,夫妻之间捐献6例,儿子捐给父亲1例,侄子捐给舅舅1例,岳母捐给女婿1例。回顾性总结12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受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供者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供者术后发生阻塞性肺炎,经支纤镜吸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鼓励咳痰、行肺部理疗并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例供肾肾周脂肪组织中发现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术后供受者均服用吡喹酮,随访1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肾周B超未发现异常;供肾结石3例,2例受者随访2年结石无明显增大,亦未出现移植肾积水、肾功能受损害等表现,1例受者于移植后9个月突然出现尿量减少,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复查移植肾无残石;5例供者术前检查发现单侧肾囊肿,手术选取有囊肿的一侧肾脏,术中对囊肿施行去顶或去盖术,术后供受者均定期随访肾脏B超,平均随访3年,受者移植肾未发现新发囊肿,供者孤立肾亦未发现囊肿;1例供者出院后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无节制,于术后3个月患肺结核,至结核病医院治疗,结核病病情好转后无明显诱因猝死,未尸检;几乎所有供者术后均有一过性血肌酐升高,经长期随访,肌酐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取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对供者无害”是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背景:为了保证老龄供肾的移植效果,应当慎重选择供者。国内活体肾移植开展较晚,对老龄亲属供肾移植经验仍较欠缺。 目的:对老龄供肾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纳入120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12例,父母供给子女75例,其他亲属供肾33例,供者 55岁以上52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值,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病率等,同时对2组受者的移植前后血清肌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两组供者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者在移植后1周,1个月,1年内比较血清肌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排斥发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老龄供者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对供者是安全的,受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 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 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背景: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NF family, BAFF),经与其受体结合,对B细胞分化、成熟、生存和抗体分泌发挥重要作用,在T细胞应答过程中亦可能起着重要作用。BAFF信号是否在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值得探讨。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BAFF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6-06/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进行。 对象:86例肾移植随访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12~62岁。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血肌酐值在65~267 μmol/L。 方法:取患者外周血,以EDTA-Na2抗凝。收集部分患者的移植肾活检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BAFF-R+、CD4+、CD8+、CD4+ CD25+ CD127-/low、CD134+、CD4+ CD134+ 和CD19+ BAFF-R+的表达率,计算CD4/CD8比值;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的表达率在0.18%~76.97%之间。将15%设为临界值,所有数据分成≥15%组和<15%组进行统计分析。在≥15%组,BAFF表达率为36.91%,与CD4/CD8比值、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之间不相关。然而,BAFF+细胞数与CD134+细胞和CD4+ CD134+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 < 0.01和 P < 0.05)。而在<15%组,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病理诊断证实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BAFF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胞膜。 结论:BAFF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66例活体肾供者术前肾功能和形态学评价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活体肾移植供体评估标准和手术选择。男26例,女40例,年龄18~66岁,供、受者关系属3代内直系亲属64例,其中同胞兄弟姐妹间23例、父母子女间35例、其他4例,夫妻2例。供者术前血清肌酐(66.75±16.41) µmol/L,肾小球滤过率(91.9±16.6) mL/min,供肾形态学评价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7例,磁共振血管造影2例,CT血管造影57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肾动脉主干的检出率均为100%,CT血管造影对副肾动脉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5例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6例选择经腹开放,55例选择经腹膜后开放,取左肾55例,取右肾11例。提示CT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评价供肾血管数量和结构,供肾摘取手术方式应结合术前评价等多因素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者(PRA≥10%)检测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其术后临床结果与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阴性患者做比较。 结果与结论:在379例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55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10%,这些患者中75%曾有过致敏史。其中20例检测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这些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和移植肾存活率低下等。结果提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而体内仅存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患者移植效果相对好。对于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但体内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术后需要更积极地监测免疫功能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移植可以改善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存期,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肺源不足影响了肺移植的发展,活体肺叶移植以及尸体肺叶移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肺源不足。 目的:评估双侧肺叶移植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对1例26岁女性肺囊性纤维化受体进行序贯式双侧尸体肺叶移植,术中进行体外循环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移植后给予抗排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抗感染(细菌、真菌)治疗。 结果与结论:患者恢复过程较顺利,移植后恢复满意出院。提示双侧肺叶移植可以为肺囊性纤维化受体提供满意的近期肺功能,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应用立体定位仪将兴奋性神经毒素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直接注入 S-D 大鼠小脑半球后内侧部,造成小脑共济失调的动物模型。用胚胎大鼠小脑制成的细胞悬液移植至模型的大鼠小脑内,用四种功能标准半定量评分观察小脑平衡行为。3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该小脑共济失调模型能较长期保持平衡障碍的体征,而经过移植,平衡障碍得到纠正。3个月后处死动物,发现:KA 模型组γ-氨基丁酸(GABA)升高,胚胎移植后使其下降。门冬氨酸等氨基酸无明显改变。KA 组的 cGMP 下降,移植后回升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6.
Fetal and neonatal astrocytes migrate in specific patterns when transplanted into the adult rat host brain.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se astrocytes demonstrate the same degree of mobility during early brain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neonatal cortical, hippocampal, and hypothalamic astrocy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brains of 1- to 3-day-old rats and placed in tissue culture. After 14 to 21 days, cultures enriched in astrocytes were harvested and labelled with either the fluorescent dye Fast Blue or fluorescein-labelled latex beads. They were then transplanted into the right frontal cerebrum of neonatal rats at 2,5,8, and 11 days postpartum. Seven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ir brains were fixed by immersion in aldehydes, sectioned on a cryostat, and examined with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ransplanted astrocytes migrated along the corpus callosum, internal capsule, glial limitans, ventricular linings, and hippocampal structure. Labelled cell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in day 2 brains. Migration in a radial fashion from the injection site toward the periphery was a particularly obvious pattern, and was most pronounced in these younger hosts. In days 5 and 8 rat brains, astrocyte migration became more restricted to the hemisphere of implantation. In 11-day-old host brains hemispheric restriction and other region-specific influences became manifest and specifically modulated migration. Radial migration was absent in the 11-day-old host group except for cells of cortical origin. The observ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eonatal cortical, hippocampal, and hypothalamic astrocytes transplanted into the neonatal cerebrum migrate in patterns that are more extensive than in the adult brain. This suggests that cellular migration in the neonatal brain is governed by factors that are less restrictive than those regulating migration in the adult brain. In particulur, our observations imply that radial glia may provide migratory substrates for transplanted astrocytes, and region-specific regulation of migration may begin around 11 days after birth.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9例胎脑移植患者移植后的一般临床表现(首例移植迄今已有3年零9个月)。测定移植前与移植后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转化率(LTT)、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_3、C_4,抗核杭体(AnAb)等常规免疫指标。采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抗脑抗体。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未发现有临床免疫排斥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临床表现。患者移植前、后的常规免疫指标测定值与正常人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有1例移植前、后抗核抗体均出现阳性反应,但滴度不变,都是1:20。患者移植前、后的荧光抗脑抗体检测也呈阴性结果。因此,初步认为,本组病例的移植免疫效应与“大脑为免疫特免器官”的论点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节移植后对帕金森病症状的影响。万法:用恒河猴6只经颈内动脉注射MPYP诱发帕金森病,取自体颈上交感神经节移植后观察17个月,肌电图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标本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用MPTP诱发帕金森病其表现与病人相似,移植神经节后动物症状呈好转-恶化-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17个月后脑内可见存活的神经节细胞。结论:用MPFP颈内动脉注射是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较好办法,自体颈上交感神经节移植后帕金森病症状改善并长期稳定,移植后17个月仍可见存活的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19.
Olfactory neuroepithelium of neonatal rat pups has been transplanted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of the eye of adult rats. Structural an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s at 5, 10, 30, 50, 90 and 120 days show that mature neurons degenerate rapidly in the expiant (before 5 days) while the basal elements proliferate and produce a new population of young neurons between 1 and 10 days. At longer survivals (30–120 days) it is seen that the neurons acquire morphological maturity, and positivity to the olfactory marker protein, as demonstra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Our observations show that new neurons can be generated in the transplanted neuroepithelium and that their generation and maturation occurs in the absence of connections with a brain targ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