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应用柴胡葛根汤治疗痄腮 6 6例取得了迅速确切的效果 ,故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6 6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38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者 4岁 ,最大者 13岁 ,平均 8.5岁 ;1侧腮腺肿大者 46例 ,双侧肿大者 2 0例 ;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9天 ,平均 6天。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柴胡 10 g、葛根 10 g、黄芩 10 g、花粉 10 g、桔梗10 g、连翘 10 g、石膏 15 g、升麻 6 g、甘草 6 g。高热者加重石膏用量 ,双侧腮腺肿大者加板蓝根 15 g、夏枯草 15 g、青蒿 10 g;大便干者加大黄 6 g。上方随症加味 ,每天 1剂 ,水煎分 3次服用。3 治疗结果6 6例全…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2~1996年用青黛、冰片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3例,男22例,女31例。年龄3~25岁,80%患者在5~9岁。发生于一侧腮腺者5例,双侧腮腺者48例,双侧腮腺同时肿大者3例,相继肿大者45例。2!临床诊断有传染病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非化脓性腺体肿大、疼痛伴有发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淋巴细胞相对增高。8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增高。3治疗方法将青黛150g,冰片309共为细末,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取纱布一块(对折后能覆盖肿大腮腺为宜),把调好的药…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腮腺炎古称痄腮 ,俗称虾蟆瘟 ,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病性传染病 ,以腮腺肿痛为其主要特征。睾丸炎为其主要并发症。笔者采用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开郁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本病 98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8例 ,其中男 5 3例 ,女 4 5例。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2 4岁。发病 2d~ 5d者 6 3例 ,6d~ 8d者 35例。单侧腮腺肿大者 4 0例 ,双侧腮腺肿大者 5 8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2 1 方药组成连翘 6g ,板蓝根 12g ,玄参 9g ,龙胆草 9g ,薄荷6g ,夏枯草 30g ,牡蛎 9g ,川贝母 9g ,昆布 2 4g ,海藻2 4g。上…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本科自1994年起用消腮膏外敷治疗66例,效果满意,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选自门诊患儿,并排除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脑炎及腮腺炎伴发胰腺炎.66例中男42例,女24例;2—6岁26例,6—12岁40例;发热者45例,一般在38℃—39℃之间,最高达39.8℃;腮部双侧肿大38例,单侧肿大28例;白细胞计数>10×10~9/L5例,其余的在5—10×10~9/L之间,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60%者3例.[治疗方法]消腮膏由七叶一枝花、银花、菊花按1:1:1比例组成.三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药饼,外敷肿胀腮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疗效标准]三天内体温正常,腮部肿痛消失为痊愈;五天内体温正常,腮部肿痛消失为有效;五天以上体温不退,腮部仍肿痛为无效.  相似文献   

5.
1995年3月~1996年3月我们采用民间偏方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l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6岁23例,7~14岁28例;发病12小时以内者12例,12~24小时者33例,25~36小时者6例。5l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腮腺肿痛、恶心、厌食、肌肉酸痛等症状。体温在37.5~39.5C,单侧肿痛者29例,双侧者22例,合并睾丸炎者1例。诊断标准:(1)当地腮腺炎流行病史及发热前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2)临床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咽痛,耳下部非化脓性腮腺肿大.咀嚼痛,颊内腮腺管口红肿;(3)…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1月以自拟牛翘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5 0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 5岁 17例 ,6~10岁 2 4例 ,11~ 16岁 9例 ,其中 5~ 9岁者占 6 0 %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1天 ;冬春季节发病 46例 ,占 92 % ;曾经板蓝根、干扰素等中西药物治疗者 42例。临床表现 :腮腺处疼痛、皮表不见肿大者 2例 ;腮腺肿胀疼痛者 48例 ,其中一侧腮腺肿痛 9例 ,双侧腮腺肿痛 39例 ;见腮腺管口红肿者 6例 ;合并睾丸炎者 2例 ;伴发热头痛者 42例 ,其中体温 37.5~ 38℃者 2 4…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10月来运用自拟清热散结内服外治治疗腮腺炎63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8岁;单侧腮腺肿大的52例,双侧均肿大的11例。63例就诊时均有发热,头痛,咽痛,一侧或双侧耳垂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困难,腮腺管口开见红肿,血常规化验多为淋巴细胞升高。2治疗方法2·1中药内服自拟清热散结汤内服,药物组成:黄芩8g,黄连5g,虎杖8g,牛蒡子8g,连翘8g,柴胡10g,升麻8g,蝉蜕10g,蔓荆子8g,薄荷5g,甘草3g。冷水煎服,2天1剂。此剂量为7~9岁儿童用量,6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资料23例中,男9例,女14例。3~16岁16例;10~15岁5例;16岁2例。单纯性腮腺肿大15例;腮腺肿大并发热、头痛、张口困难、咀嚼不便、食欲不振者7例;腮腺肿大并寒战、高热、呕吐、嗜睡、颈项强直等症1例。二、治疗方治 1.主穴:翳风、颊车、合谷。备穴:发热加曲池;肿痛重者加少商出血;睾丸肿痛加太冲、三阴交。2.方法:翳风、颊车采用泻法。选准穴位后,快速进针使其得气后立即摇其针孔而出针,并使其出血少量。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毫针泻法,不留针,每天一次,连续针三次。治疗期忌食辛辣,鱼虾等。三、疗效标准痊愈;针刺一次后发热、头痛等症消除,腮腺肿大明显消退;针二次后  相似文献   

9.
1 1%#11临床资料所治141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2.5岁~9岁。对照组63例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3岁~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天~4天。14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典型的腮腺肿痛,其中双侧腮腺肿痛者79例(观察组49例,对照  相似文献   

10.
刘国强 《河南中医》2003,23(9):54-54
笔者自 1998~ 2 0 0 2年 ,用自制泽漆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属门诊病人 ,6 3例中 ,男 35例 ,女 2 8例 ;年龄 3~ 9岁 5 2例 ,10~ 14岁 11例 ;病程 1~ 2d 4 9例 ,3~ 4d 14例 ;腮腺单侧肿大者 4 0例 ,双侧肿大者 2 3例 ;合并颌下腺肿大者 15例 ,伴发热者 4 1例 ,咽部充血者 5 9例 ;末梢血象 :白细胞正常者 38例 ,其中淋巴细胞增高者 31例 ,白细胞在 10× 10 9 L以上者 2 5例。2 治疗方法泽漆膏配制 :每年 4~ 5月泽漆开花时采鲜品适量 ,洗净切段 ,置锅内加水熬至透熟 ,滤去药渣 ,…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15岁者15例,15~18岁者10例,19岁以上者10例。病程:1~2天者28例,3天以上者7例。主要临床症状:高热,咽喉肿痛,口渴,四肢酸楚,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细数。检查:体温:37℃~38.5℃者10例,38.6℃~39.5℃者10例,40℃以上者15例。扁桃腺Ⅰ°肿大充血者20例,Ⅱ°肿大充血者10例,Ⅲ°充血肿大者5例。扁桃腺隐窝有脓性分泌物者25例。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18×10~9/L者19例,15×10~9/L者10例,12×10~9/L者6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芦根、板兰根、山豆根、生地,连翘各10克,黄芩,栀子各8克,玄参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痄腮汤配合外用紫金锭、六神丸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2 0 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0 2例中男性 1 2 0例 ,女性 82例 ;年龄 3~ 32岁 ;病程 3~ 1 2天 ;其中 1 82例兼有发热。全部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腮腺不同程度肿胀。治疗方法痄腮汤 :柴胡 6g、薄荷 6g(后下 )、连翘 6g、黄芩 6g、板蓝根 6g、大力子 6g、僵蚕 6g、穿破石 6g、生甘草 3g、七叶一枝花 3g、鸡矢藤 6g,高热者加生石膏 2 0 g,睾丸肿痛者加川楝子 6g。水煎服 ,每剂为2日量 ,日服 3次。以上为 6~ 9岁患儿用量 ,6岁以下者减半 ,9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2~14岁,其中2~5岁的7例,5~9岁的18例,9~14岁的3例;起病后无发热者19例,体温37.2~38℃6例,38~40℃2例,40℃以上者1例;一侧腮部肿胀者22例,两侧腮部均肿胀者6例;本组病例均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内服:板蓝根冲剂,1次10g,每日3次(5岁以下的药量减半)。…  相似文献   

14.
痄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风温毒邪引起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病症.笔者取角孙穴用灯火灸法治疗,即将该穴周围头发剪去,露出皮肤,以棉签蘸麻油点于穴上,然后以灯芯草点燃,迅速触点该穴,可听到"叭"的声响为度.再以紫金锭1支,用醋调后敷于腮腺肿大部位及对侧腮腺部,1日2次,连敷3日.若高热及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大严重,加服退热药,及双黄连口服液、抗生素等,以加强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嘱3日后复诊.治疗134例,其中男75例,女59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53岁.经治疗1~5天,103例痊愈(发热及腮腺肿痛均消失),26例有效(腮腺肿痛及诸症减轻),5例无效(腮腺肿痛未见改善,或出现变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92~1996年采用复方侧柏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6例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24岁;病程1~3天。伴发热17例,体温37.5~38.8℃,一侧腮腺肿大27例,双侧腮腺肿大13例,颌下腺肿大6例。治疗方法鲜侧柏树叶50g(捣碎)、六神丸30粒(研细)、白矾4g、冰片2g,共研细混匀,加人捣碎的侧柏树叶中,再加适量的鸡蛋清调匀并搅成糊状,敷于肿大的腮腺部位,24小时更换1次,双侧腮腺肿大者加服甲氰咪胍。治疗效果46例全部治愈,其中1~2天治愈18例,3~4天治愈23例,5天治愈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在冬春季流行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52例 ,女 36例 ;年龄 2~ 1 4岁 ;病程 3~ 1 2天 ,平均 5天 ;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腮腺肿大 ,40例为单侧 ,46例为双侧。治疗方法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 :板蓝根 6g、连翘 6g、柴胡 6g、黄芩 6g、夏枯草 1 0 g、僵蚕 6g、甘草 3g;高热者加生石膏 1 5g,水煎服。以上为 6~ 9岁儿童用量 ,6岁以下者药量减半 ,9岁以上者药量加倍…  相似文献   

17.
树脂骨活汤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坏死又称无菌性或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目前多采用股骨头置换为主要治疗手段。笔者自1 998年以来 ,采用自拟树脂骨活汤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60例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1 6~ 63岁 ,平均 46岁 ;病程 6个月~ 3年 ;双侧患病者 1 1例 ,单侧者 49例。治疗方法树脂骨活汤基本方为血竭 6g,琥珀 6g,松香3g(以上 3味共研细末用热药汁冲服 ) ;乳香 (炒 )1 2 g,没药 (炒 ) 1 2 g,五灵脂 (炙后包煎 ) 1 5 g,益母草1 5 g,茯苓 1 5 g,黄芪 1 5 g,陈皮 9g,川断 1 5 g,川牛膝15 g。加减 :血瘀明显者加水蛭 6g,…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单味鲜土牛膝组(治疗组)共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3岁。3岁~5岁者55例。6岁者25例。 普济消毒饮组(对照组)共85例,其中男45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的6岁半,最小的2岁。2岁~4岁者63例,5岁~7岁者22例。 主要临床表现:患儿食欲减退,张口不便,咀嚼疼痛。可伴有低热或高热,颊内腮腺管口红肿,腮腺肿大,其特征是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 治疗组中单测肿大者64例,双侧肿大者16例。  相似文献   

19.
<正>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笔者采用野菊花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药物及用法:野菊花15克。清水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结果:痊愈49例(服药3~7天后,腮腺肿大及其它症状均消失),好转5例(服药3~7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腮腺肿大渐消),中断服药者2例。病例介绍:刘某,男,5岁。于1976年4月10日就诊。高热(体温40℃)寒战,腮肿痛,周身酸痛,不思饮食已两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 ,为儿科常见急性传染病 ,其发病急 ,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头痛、咽痛 ,腮腺肿大疼痛。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否则病情发展可并发脑炎、睾丸炎。笔者经临床实践体会用中药清瘟解毒汤及地龙糖化水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一般资料本组共 12 8例 ,其中男性 82例 ,女性 46例 ;2~ 6岁者5 4例 ,7~ 12岁者 6 8例 ,13岁以上者 6例。治疗方法内服清瘟解毒汤 :柴胡 6~ 9g、黄芩 9~ 15 g、丹皮 6~10 g、板蓝根 12~ 2 4g、双花 15~ 30 g、连翘 9~ 12 g、野菊花 9~ 15 g、青蒿 9~ 12 g、浙贝母 6~ 9g、陈皮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