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麻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为常用名贵中药,使用量大、价格高,常有性状相似的伪品出现;并且冬天麻(栽培天麻)与春天麻(多为野生天麻)的价格差异较大,真伪优劣难以鉴别。为此,广泛收集了48份冬天麻、春天麻、天麻饮片、天麻粉等不同性状的天麻样品和9种10份天麻伪品,应用HPLC-DAD-MS技术,通过优化供试液的制备方法、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测定、比较这些样品的HPLC图,并进行相似度及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这48份天麻样品的HPLC图相似,其相似度大于0.848(n=48);以其平均图谱作为指纹图谱。有11个分离良好的共有峰,选择6个主要色谱峰作为特征峰,经与对照品比较,UV和MS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均为天麻的药效成分。10份天麻伪品与天麻HPLC指纹图谱明显不同,相似度低于0.042,并且未发现天麻HPLC指纹图谱的特征峰。说明根据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或者特征峰均可鉴别天麻的真伪。对15份冬天麻和11份春天麻的HPLC图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HPLC图相似(平均相似度为0.908);但特征峰的强度不同,冬天麻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和C的强度低于春天麻;以天麻HPLC图中11个共有峰的面积为变量建立的Fisher非标准化判别函数和线性判别函数均能100%判别冬天麻和春天麻,予以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冬天麻和春天麻为不同季节采收的天麻,其价格差异很大,但质量差异不明确。为此,以天麻中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腺苷为指标,评价两者质量。方法:从不同产地收集了15份冬天麻和11份春天麻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性状鉴定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冬天麻和春天麻的质量,分析天麻中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天麻不同商品规格和产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春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之和(0.766%,n=11)为冬天麻(0.628%,n=15)的1.22倍;春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腺苷的含量之和(0.787%,n=11)为冬天麻(0.653%,n=15)的1.21倍;但这两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川产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之和以及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之和均高于陕西和云南。结论:建立的HPLC法可准确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腺苷的含量。以这3种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春天麻质量优于冬天麻,四川产天麻的质量优于陕西和云南。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天麻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以及多糖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的含量,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与结论以天麻素和多糖两项指标来衡量,能更真实反映天麻的品质,且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等级、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97);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不同等级的乌天麻中,天麻等级越高天麻素含量越高。一等乌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为0.82%,而四等乌天麻含量仅为0.32%。而不同产地同一等级的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大别山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为0.94%;湖北宜昌、陕西洋县两个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分别为0.66%、0.60%,云南丽江和大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较低,仅为0.45%和0.44%。结论:不同的等级和不同的产地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和规格(变型)等级天麻中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分类鉴定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锑抗比色法和姜黄比色法对31批次不同产地和规格(变型)等级天麻样品中14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 天麻中K,N,P元素含量高,为影响天麻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K>N>P>Mg>Ca>Fe>B>Zn>Mn>Cu>Ni>Cr>Pb>Cd元素变化趋势可用于鉴别天麻药材;不同产地间比较发现,昭通天麻P,Fe,Cd元素含量最高,丽江天麻K元素含量最高,罗田天麻Zn,Cr元素含量最高,金寨天麻Cu,Pb元素含量最高;不同规格(变型)间比较发现,红天麻中Mg,B,Pb和Cr元素含量高于乌天麻;不同等级间比较发现,P,Cu,Cd元素含量随商品麻等级降低而逐渐升高,Mg,Fe,B,Ni元素含量随商品麻等级降低多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Fe元素与Mg,Cr,B元素均呈正相关。判别分析可有效鉴定天麻不同产地,准确率达85.71%,其中Cd,Pb,Cr,Cu,B和Ni元素为判别函数的重要变量。通过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发现,云南昭通乌天麻样品得分集中,前3个主成分显示,Fe,Cr,Mg,Cd,P,Mn,B,Pb和Cu元素对天麻影响较大。结论 以矿质元素为依据对天麻进行鉴别具有一定可行性,该法快速、准确 、稳定性强,可为天麻药材真伪鉴别、产地溯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结合HPLC对天麻的产地进行鉴别,并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及整体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云南、湖北、贵州和东北三省4个产地天麻,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对其产地进行鉴别。采用硫酸+硫酸锰+溴酸钠+丙酮+样品成分振荡体系,以天麻样本作振荡底物,建立天麻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图谱显著的直观差异及系统相似度模式识别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鉴别评价,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活性物质相对整体含量。同时,建立4个产地天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结果:非线性指纹图谱法与HPLC指纹图谱分类结果一致,均能把天麻的产地给予溯源。活性成分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天麻存在品质差异,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对单个活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又可获得活性成分整体含量的结果。结论:该研究为天麻的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的新方法,为科学表征天麻活性成分含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天麻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差异,抗营养因子大都低于大豆和玉米等参比值。产地对其影响表现为,云南彝良天麻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云南镇雄天麻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商品级别对其影响表现为,特级麻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二级麻的营养价值最高。干燥工艺对其影响表现为,真空冷冻干燥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以4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天麻营养价值较高。结论: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天麻抗营养因子远低于参比值,具有较高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不同商品规格天麻中天麻苷与天麻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天麻药材中天麻苷及天麻苷元的测定方法,测定天麻不同商品规格中天麻苷和天麻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0.1%磷酸水-甲醇(95∶5)为,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1。结果:天麻苷、天麻苷元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8%(n=6)和101.59%(n=6),不同产地、商品规格的药材含量相差较大。结论: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一种适宜于不同商品规格天麻中天麻苷与天麻苷元的含量的有效方法,结果能够为天麻药材的合理应用、质量控制及商品规格新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蒸制断生、真空包装、低温贮藏、生物防腐剂(壳聚糖、连翘提取物)等技术手段对天麻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探究天麻的最佳贮藏工艺。方法:分别利用硬度计、色度计、称重法、HPLC、硫酸-苯酚法测定天麻的硬度、色度、可食率、失重率、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天麻多糖含量,并对以上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天麻最佳的贮藏工艺为天麻经蒸制4 min后,通过热风干燥散失40%水分,涂抹2.00%壳聚糖,抽真空后4℃低温贮藏。在此工艺下贮藏6个月的天麻失重率降低为2.42%,硬度为16.47 kg/m3,可食率未见变化,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为0.38%,多糖含量为15.45%,色度及滋味无明显改变。结论:鲜天麻经蒸制、热风干燥、涂刷壳聚糖、真空冷藏后能够有效保证天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来探究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鲜天麻进行晒干、减压干燥、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等四种干燥处理和微波炮制、煮制、蒸制、酒制、姜制、蜜制等六种炮制处理,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化学成分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方法学考察表明,6种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2% ~ 100.6%之间(RSD 0.2% ~ 1.7%);不同干燥方法与炮制方法处理后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减压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微波炮制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炮制方法。结论 该HPLC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用于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的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王红洁  王科  余水祥  马云桐 《中草药》2023,54(13):4278-4285
目的 为提高人工种植天麻的质量,基于Group-Lasso变量筛选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天麻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方法 基于Group-Lasso法,对2007—2022年天麻质量研究文献中天麻素含量及产地环境变量等数据进行变量筛选,并在筛选出的变量基础上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及计算变量重要性得分。结果 最终选择了产区、生长状况、种质类型、产地气候类型、产地土壤类型、最热月均温、产地年降水量、产地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9个变量,基于被选变量与天麻素含量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模型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103 2和14.08%,特征重要性排序显示天麻素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产地年降水量,其次是产地土壤类型、无霜期和产地年日照时数。结论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有相对较低的误差和较高的预估精度,更适合用于对天麻种植环境的分析和天麻素含量的估算,为人工种植天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等级天冬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和活性物质总皂苷、总多糖的含量,分析天冬商品等级与醇溶性浸出物、活性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考察商品天冬等级划分方法的合理性。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不同商品等级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37份不同等级天冬中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408 nm;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90 nm;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与商品等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等级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等品与三等品比较天冬总多糖含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等级间总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在相关性分析中,天冬商品等级与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商品天冬以药材中部直径为主要标准的分级方法能体现天冬醇溶性浸出物和内在活性物质总皂苷含量,传统等级划分方法仍具有合理性;天冬药材建议以测定总皂苷含量为主,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作为辅助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优选天麻安神颗粒乙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天麻安神颗粒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天麻素、五味子醇甲、钩藤碱总提取量及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天麻安神颗粒醇提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天麻素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97),检测波长220 nm;五味子醇甲和钩藤碱流动相乙腈-0.001%三乙胺(45∶5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天麻素、五味子醇甲、钩藤碱提取量分别为2.69,1.47,0.18 mg·g-1,干膏率22.64%。结论:优选的醇提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天麻安神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绿天麻G. elata f. viridis、红天麻G. elata f. elata和黄天麻G. elata f. flavida4种药用天麻变型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信息差异,为天麻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不同产地收集了40份不同天麻变型的花茎。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相结合技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这些天麻花茎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统计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合40份天麻的HRM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15对SSR引物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7.6个。天麻样品的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和Nei’s多样性指数(Nei’s diversity index,Nei)的平均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5.
徐男  孙蓉  朱晓明  黄欣  李明臣  时海燕 《中草药》2019,50(19):4595-4602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批次半夏白术天麻汤差异的标志性成分,辨识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18批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处理,使用SPSS 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根据PCA结果再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半夏白术天麻汤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并测定样品中其含量。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8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00,说明各批次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8批样品聚为3类,由PCA结果筛选出5个标志性色谱峰,其中2个色谱峰鉴定为天麻素、柚皮苷,将这5个标志性色谱峰再进行聚类分析与之前结果基本一致,18批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天麻素、柚皮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多元统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辨识影响半夏白术天麻汤差异的标志性成分,为进一步半夏白术天麻汤差异成分与药效关联研究提供参考,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Q-marker及全面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HPLC测定天麻头痛片中天麻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天麻头痛片中天麻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天麻素在3.42~170 mg.L-1(r=0.9998,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1.2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天麻头痛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以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为指标的生物检定法,评价川芎药材、饮片及含川芎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加水回流定量提取,以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家兔心脏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用腺苷-5′-二磷酸钠盐诱导血小板聚集,以血小板抑制率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法计算川芎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合川芎水提物的提取率,计算川芎样品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测定了8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样品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抗血小板聚集活性(P0.01),并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在给药质量浓度15~60 mg/m L内与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 4,n=4)。供试品重复测定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RSD值为3.43%(n=6),可信限率为23.90%(n=6)。不同川芎样品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不同,4份川芎药材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生物效价分别为3.183、2.068、1.957和1.931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生物效价分别为1.304、1.021 U/g,速效救心丸和乐脉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生物效价分别为0.506、0.919 U/g。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含川芎中成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可用来评价川芎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天麻栽培品种退化和新品种匮乏问题,选育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天麻品系“略麻-1号”。方法 采用系统育种方式,培育了红天麻“略麻-1号”(ZYXP-2020-006),并对其进行田间测评。结果 与对照品种安徽红天麻相比,“略麻-1号”花茎颜色为橙红色,属红天麻,花茎高且粗;花序多且轴长;果实红褐色且长、宽适中,鲜质量大、数量多;种茎短粗呈子弹状,黄白色,无蜜环菌缠绕,无退化现象;箭麻呈扁平状或长筒状,黄白色,环纹清晰明显;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质量分数为0.42%,比对照品种高35.48%;总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01.97%。结论 “略麻-1号”繁殖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全毅恒  上官晨虹  陈琛 《中草药》2022,53(14):4582-4592
天麻Gastrodia elata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等主要成分。总结了天麻中的主要酚类成分,阐明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香草醛等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心肌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凝血栓、炎症等的药理作用,探讨了天麻酚类成分通过抗氧化、调节功能性蛋白表达、抗凋亡、抗炎等机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天麻酚类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