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动态膜透析法和Franz扩散池对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优化的脂质体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药物质量比为10∶1,卵磷脂浓度为40 mg/mL,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制备的脂质体药物包封率为(85.89±1.71)%,载药量为(36.32±0.79)%,平均粒径为(160.43±9.40)nm。体外释放试验显示,秦艽总苷脂质体24 h体外释放率为(68.05±1.72)%,体外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经皮渗透试验显示,秦艽总苷溶液与脂质体中秦艽总苷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分别为(815.62±39.87)μg/cm~2、(581.60±29.46)μg/cm~2,两者的经皮渗透都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试验表明,制备的秦艽总苷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藜芦醇三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琴  兰天  许玉珍  况丹  姚瑶 《中草药》2012,43(9):1746-1750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三甲醚(BTM)脂质体,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脂质体对BTM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BT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粒径及稳定性,并考察其对BTM的增溶作用。结果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为BT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水化介质为5%甘露醇;按该处方制备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达(86.4±2.2)%;与游离BTM相比,BTM脂质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了1 012倍。结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并且可以较好地提高BTM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建立起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通过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包封率。结果: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最佳条件,药物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3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脂质体外水相pH值最终调至6.5,孵育温度为55℃,此时的包封率可以达到70%以上。结论:用pH梯度法能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处方及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的特性,并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二氢杨梅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二氢杨梅素加入量4.0 mg,PBS缓冲液pH 为5.0,超声时间3 min。优化后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8.1%,电镜下呈球形或近球形小囊泡状,48 h体外累计释放率达到76.29%,4℃下避光放置30天药物含量为加入量的96.57%。结论: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简单且重复性好,制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9)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并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羟基喜树碱浓度、水合温度、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卵磷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优化处方所制脂质体进行验证试验、稳定性考察及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羟基喜树碱浓度1.00 mg/mL,水合温度65℃,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1∶5,卵磷脂浓度15 mg/mL。在此条件下,药物包封率为(80.57±0.60)%,载药量为(2.28±0.09)%;4℃下放置30 d,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72 h累积释药86.87%。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稳定性良好,大小均匀,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酚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大黄酚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观察其粒径、形态及稳定性。结果大黄酚脂质体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为: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3,药脂比为1∶10,pH值为8.2,成膜温度为45℃。按该处方工艺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在87%以上。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高,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脂比、p H值、制备温度等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脂质体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是: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5,药脂比为1∶10,p H值为8.2,制备温度为40℃,按照该工艺制备的蛇床子素脂质体包封率为69.74%。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蛇床子素脂质体形态规则,包封率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优选石杉碱甲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优化石杉碱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石杉碱甲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石杉碱甲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结果 石杉碱甲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为60℃,药脂比为1:40,孵化时间为30 min.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7.02%以上.结论 由最佳处方工艺条件制备的石杉碱甲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樊  杨锦明 《中草药》2013,44(23):3303-3308
目的 探讨用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可行性,并筛选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 以卵磷脂和β-谷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槲皮素脂质体;以离心沉淀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槲皮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用正交设计优化该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用粒径、Zeta电位、AFM电镜、体外释放表征该新型槲皮素脂质体。结果 该新型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为薄膜分散法,通过正交设计得最佳工艺为槲皮素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卵磷脂与β-谷甾醇的质量比为6∶1,PBS缓冲溶液pH值为6.0,水化时间为2 h。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2.55±1.10)%,载药量为(11.40±1.14)%,粒径为(194.60±4.38)nm,Zeta电位为(?30.45±0.42)mV;AFM电镜验证表明该新型脂质体呈规则球形,粒径均一;新型脂质体体外释放与普通脂质体无差异。结论 用β-谷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槲皮素脂质体方法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张文娟  陈一桢  唐兰如  刘红  陈勇 《中草药》2018,49(4):806-813
目的筛选二氢杨梅素(DMY)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透析法研究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LC-MS/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结果优化的DMY脂质体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DSPE-m PEG2000物质的量比为75∶20∶5,DMY与类脂的质量比为1∶12,载药温度为60℃,载药介质为pH 5.0 PBS缓冲液,超声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DMY的包封率为(54.7±3.3)%,载药量为(4.3±0.2)%,粒径为(117.9±5.5)nm,Zeta电位为(-2.6±1.7)m V。48 h在pH 1.2和pH 6.8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均为86%。DMY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t_(1/2z)和AUC0~∞分别是游离DMY的2.7倍和1.8倍。结论与游离DMY相比,DMY脂质体体外释放缓慢,体内消除减缓,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邱玲  尹蓉莉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23):3495-3499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果酸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优化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摇瓶法考察熊果酸在不同pH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的特性。结果:熊果酸油水分配系数lgPo/w随pH增大而降低,且均>0.5,说明熊果酸具有较好的亲脂性。优选的处方工艺为载药量6 mg,磷脂-胆固醇2∶1,PBS摩尔浓度0.01 mol.L-1,超声时间3 min。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223.7±68.4)nm,zeta电位-20.63 mv,包封率(89.85±1.66)%,48 h体外累计释放率>80%,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包封率高,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丹酚酸B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丹酚酸B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丹酚酸B脂质体,超滤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丹酚酸B脂质的体平均粒径为109.8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1.0%,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43.7%。脂质体外观圆整而均匀,分散性好。结论制备的丹酚酸B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后期研究其长循环心靶向脂质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姜雯  曾诚  于宁  谭梅娥  邢建国 《中草药》2016,47(1):57-6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天山雪莲提取物(Saussureae Involucratae Herba extract,SIHE)-复合磷脂脂质体(composite phospholipid liposome,CPL)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SIHE-CPL,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磷酸盐缓冲液p H值、药脂比(质量比)和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对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应用星点设计考察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2个因素对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动态透析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研究SIHE-CPL的光谱特征及分子表征。结果二项式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预测性良好。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SIHE-CPL的平均粒径为(102.7±5.1)nm,PDI为0.154±0.017,Zeta电位为(-28.4±2.2)m V,绿原酸的包封率为(87.68±2.57)%,芦丁的包封率为(84.18±2.97)%,SIHE和SIHE-CPL的体外释放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FTIR和XRD验证了SIHE-CPL的形成。结论 SIHE-CPL具有较低的平均粒径、PDI和较高的Zeta电位、包封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地优化SIHE-CPL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鞣花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为该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鞣花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3∶77),检测波长254 nm。以微球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质量分数及海藻酸钠-药物质量比对鞣花酸微球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进行体外释放度拟合。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海藻酸钠-鞣花酸(3∶1),海藻酸钠2%,氯化钙2%,壳聚糖0.1%;微球在48 h内平均释放度8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131t1/2-0.046 9(r=0.966 4)。结论: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鞣花酸微球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黎黎  邓黎  林芸竹 《中草药》2013,44(5):552-55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 nm(n=3),Zeta电位为(23.4±2.7) 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优选苦参碱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检测波长210 nm。利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凝胶剂体外释放率,以1,5,10 h累计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用量、苦参碱用量、氮酮用量及凝胶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卡波姆-940、苦参碱和氮酮用量分别为1.0,2.0,0.5 g,pH调节至6.8;苦参碱凝胶剂在1,5,10 h内的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17±0.35)%,(74.90±0.70)%,(94.53±0.74)%。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苦参碱凝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8.
何黎黎  顾健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89-4193
制备载姜黄素(curumin,Cur)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采用聚合法制备了MSN,并运用溶剂挥干法和浸渍离心法制备了载Cur的MSN(Cur-MSN),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Cur-MSN形态,测定了Cur-MSN粒径大小和电位。以0.2% SDS溶液为释放介质,研究了Cur-MSN的体外释放行为,并考察了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优化工艺制备的Cur-MSN圆整均一,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特征,平均粒径为75.8 nm,Zeta电位为-30.1 mV;3批Cur-MSN的平均包封率为(72.55±2.01)%,载药量为(16.21±1.12)%。Cur-MSN体外释药行为明显了缓释特征,96 h释放了83.5%;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为19.40 mg·L-1,与Cur的杀伤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9.
卓虹伊  陈梁  王春蕊  周洁  赵誉  李维  李寒梅  邹亮 《中草药》2020,51(3):616-624
目的制备川芎嗪(Lig)双羟萘酸盐(Lig-PAM)缓释纳米混悬剂(Lig-PAM-NS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难溶性盐技术制备Lig-PAM,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微型介质研磨法制备Lig-PAM-NSps,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稳定系数(SI)为评价指标综合加权评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参数,对制备的Lig-PAM-NSps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Lig与PAM以物质的量为1∶1制备的Lig-PAM复合率为(97.48±0.04)%,与Lig相比,Lig-PAM在水和模拟体液中的溶解度分别降低了95.50%和77.39%;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明Lig与PAM形成了Lig-PAM。经正交试验优化后,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得Lig-PAM-NSps的平均粒径为(585±5)nm,PDI为0.328±0.015,SI为0.928±0.012;扫描电镜显示Lig-PAM-NSps呈大小分布均一的圆球形,粒径在600 nm左右,且在60 d内物理稳定;体外释放结果表明48 h内Lig-PAM-NSps与Lig溶液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呈现一级释药特征[ln(1-Q)=0.153 67 t+80.458 14,r=0.998 26]。结论 Lig-PAM-NSps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可缓慢释放Li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比、药脂比、磷脂质量浓度、外水相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性质.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3∶1,药脂比1∶15,磷脂质量浓度30 g·L-1,外水相pH7.0.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89.34%,平均粒径123.3 nm,Zeta电位-20.0 mV,24h累积释放率90.46%.结论: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显著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