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小鼠受精卵染色体分析方法,对敌枯双,重铬酸钾、蒽醌染料,二硫化碳4种毒物的生殖细胞诱变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上述4种毒物对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TNT对受试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诱变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选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分析TNT染毒后对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和骨髓细胞染色体有否诱变作用,并对TNT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作了初步分析。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诱变分析结果表明,200mg/kg和600mg/kgTNT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畸变率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动物实验模型的设计,研究了中药丹参对丝裂霉素C(MMC)诱发雄性小鼠过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防护效应。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丹参和MMC,观察动物的精子畸形率、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中药本身无诱变损伤作用,而对MMC有拮抗抑制作用。提出中药丹参具有抗MMC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某些化学因子对生殖细胞所产生的突变效应,不仅可影响本代,而且可遗传给后代.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是一种以初级精母细胞为靶细胞的致突变实验.它以整体哺乳动物来检测化学物质对睾丸染色体可遗传的损伤,其方法简便,检测终点明确,因此,我们应用该方法对已知六种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的化合物进行了测试,旨在对这一方法进行验证,并选择最佳阳性剂量.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致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及其防护作用的研究金玉坷,蔡露,王献理,刘丽波(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130021)我们于1984─1992年系统地进行了低LET辐射对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作用的规律及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在0─1.0Gyx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39例孕早期用药妇女的人胚绒毛细胞染色体诱变性进行了分析。在用药的种类上着重分析了抗菌素、激素,磺胺等类药物对人胚绒毛细胞的诱变作用,研究结果说明:这几类药物对孕早期人胚绒毛细胞染色体有明显的诱变作用。用药组染色体的诱变率高于未用药组。药物的种类不同,诱变的程度与对染色体诱变作用的类型也不同。磺胺类药物对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而激素类药物对人胚绒毛细胞微核影响大于其它类药物,是未用药组的6倍以上。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孕期用药必须十分慎重,宜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尤其是在孕早期器官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7.
樟叶油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烟草加工等.但是由于其分含有黄樟油素的关系,所以在致灾变试验中,对生殖细胞具有诱变作用:致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微小体、相互易位率明显增高。小鼠经口62.5和125.0mg/kg组的畸变率分别为14.4%和15.4%,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6.8%).提示:未剔除黄樟油素的樟叶油可能是以生殖细胞为指示终点的前诱变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9年第五届国际环境诱变剂讨论会中有关黑腹果蝇突变研究的分子方法的资料综合介绍如下。 在有关诱变作用的研究中,黑腹果蝇起了重要作用。在性细胞中检出诱发突变以及化学物质能够诱发突变并能够把突变传递至相继的后代中去的研究最初都是在黑腹果蝇中完成的。覆盖整条X染色体的臂间倒位能抑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交换,因此才设计并发展了性连锁隐性致死(SLRL)试验,使我们能够检出X染色体上700~800个基因  相似文献   

9.
大、小鼠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动物,在整体动物的遗传毒理测定中,以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脾细胞、腹膜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和生殖细胞等染色体的制备技术,作为检测药物诱变活性的靶细胞。当今,在计划生育研究领域中,阴道药具避孕法世界卫生组织极为关注,对其安全性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课题。所以直接研究药物对阴道细胞的诱变效应,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我们对大、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染色体直接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获得初步结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方法:采用Ames 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牛鞭酒进行了诱变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小鼠体细胞,生殖细胞及多种微生物检测系统的各项诱变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该产品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睾丸染色体制片方法几点改进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是评价化学物质对生殖细胞遗传毒效应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制好片则是染色体镜检的基础.目前国内己形成了常规的制片方法.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常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制得了比较理想的片子,这里愿作介绍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抗诱变中草药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刘冰  祝威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025-1027
目的:选择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配伍,筛选出抗诱变作用最佳的配伍方案,用于肿瘤的预防。方法:根据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的理论,通过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来降低肿瘤易感性。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用博莱霉素作为诱变剂,将不同剂量的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组合成配伍,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以染色体断裂率为效应指标,观察各剂量组合的配伍的抗诱变效果。结果:经极差分析,配伍中各中草药主次因素排列为。最佳配比A1B3C3D1。结论:对诱变剂敏感的人群,可用此配伍增加染色体对诱变剂的拮抗作用,而增加染色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研究Ⅶ.小鼠胎肝微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进行了环氧乙烷(EtO)对小鼠生殖细胞与体细胞致突变作用的研究,表明有明显的诱变性,为进一步阐明EtO是否能通过胎盘形成危害,栖文用胎肝微核试验检测环氧乙烷对胎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tO这个小分子孤水溶笥化合物能容易地通过胎盘屏障转移到胎鼠,造成胎肝因士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效应,我们必须对EtO潜在性遣传危害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胎肝微核试验又是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进行了环氧乙烷(EtO)对小鼠生殖细胞与体细胞致突变作用的研究,表明有明显的诱变性。为进一步阐明EtO是否能通过胎盘形成危害,本文用胎肝微核试验检测环氧乙烷对胎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tO这个小分子的水溶性化台物能容易地通过胎盘屏障转移到胎鼠,造成胎肝造血干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效应,我们必须对EtO潜在性遗传危害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胎肝微核试验又是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火力发电厂下风侧居民区内收集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橄榄油溶解作为受试物。给小鼠ip不同浓度受试物,观察精子畸形率,睾丸染色体畸变率和早期精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以评价提取物对雄鼠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5mg/kg抽取物对雄鼠生死细胞无明显诱变性;10mg/kg以上可诱发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25mg/kg以上提取物可使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早期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IV-1gag基因经卵母细胞垂直传递的模型,为HIV通过雌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含有HIV-1gag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2-EGFP-gag注射到小鼠双侧卵巢,转染生殖细胞。应用超排获得实验用卵母细胞,收集显示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将一部分呈现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裂解,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gagDNA是否存在卵母细胞中;再将另一部分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常规制备中期染色体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IV-1gag基因在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结果:转染pIRES2-EGFP-gag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PCR结果显示在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中可检测到HIV-1gag基因特异的阳性条带;FISH检测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检测到HIV-1gagDNA的阳性信号。结论:HIV-1gag基因能够通过卵透明带和细胞膜并整合到卵母细胞基因组内,本研究为HIV-1gag基因可经过雌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给子代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胸苷激酶(Thymidinekinase,tk)基因突变试验是对外源性化学物质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的短期试验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出染色体tk位点的点突变、基因缺失以及染色体畸变等多种类型的遗传损伤。遗传毒性物质作用于tk位点产生大、小两种突变体,对应着不同的突变机制。杂合子丢失的产生机制和P53基因的作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小鼠受精卵染色体分析方法,对敌枯双、重铬酸钾、二硫化碳三种毒物的生殖细胞遗传物质诱变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阴性对照组染色体数目畸变细胞率为9.O%,与各染毒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敌枯双组为51.8%,(P<0.01);重铬酸钾组为33.8%,(P<0.01);二硫化碳(10mg/m3)组为22.8%,(P<0.01),(100mg/m3)组为2}8%,(P<0.01)。  相似文献   

19.
以小鼠精子形态试验研究了小清河水有机污染物对哺乳类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上、下游水样均可导致小鼠精子畸形率的显著增高,说明其中含有可穿越血睾屏障作用于生殖细胞的诱变物质。干扰了正常的生精过程,有可能造成可传递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和大国发育毒性试验,对萘丁美酮的生殖毒性进行了研究,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分析试验设三个剂量组:1679、848.5、421,251mg/kg;和溶剂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5天,第六天取样分析。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间隙率,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相的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早*分离军,以及多倍体细胞率,与熔剂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SD大凤的发育毒性试验设三个剂量组:250、62.5和15.625mg/kg,和一个敌枯双(1.6mg/kg)阳性对照组。分别于妊娠第7—13天每日空腹灌胃染毒一次,并于妊娠第3、6、9、12、15.18、20和21天称体重调整灌胃量,第21天剖杀孕鼠取胎,观察并记录:孕鼠增重,死胎数,活胎数,胎重,胎鼠外观、内脏及骨骼畸形,以及胎鼠骨骼发育。结果表明:萘丁美酮对孕鼠增重,胎仔发育,胚胎及胎仔存活,胎仔骨骼发育均无影响;也未见引起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本研究表明,萘丁美酮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对大鼠胚胎及胎仔无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