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35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有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178例)和内膜中膜正常组(179例),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根据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四组:低胆红素组、较低胆红素组、较高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 内膜中膜增厚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内膜中膜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进行分组的四组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低胆红素组高于高胆红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年龄和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低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新诊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包括脉压的变化,以及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昼夜之PP的水平及PP的变化幅度,根据PP的水平分为两组: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血压参数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脉压组与低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以及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计算昼夜之脉压及脉压的变化幅度,根据脉压分为两组:脉压小于60mmHg的低脉压组和脉压大于或等于60mmHg的高脉压组;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血压参数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脉压组与低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48例和对照组1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随肾功能降低而减低。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脏病伴颈动脉硬化组较无颈动脉硬化组血清胆红素(5.38±1.95μmol/L比9.15±3.53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素氮、肌酐呈显著负相关(r=-0.611和-0.492,P<0.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93和0.602,P<0.0001)。血清总胆红素(β=0.918,P=0.004)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敖  吕荣  沈昊  陆洁  周蕾 《实用老年医学》2014,(11):918-920,92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A?IMT)的相关性,判断血清oxLDL水平升高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行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住院老年患者217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分为正常组113例,CA?IMT增厚组104例,同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脂和oxLDL水平,进行危险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人CA?IMT增厚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oxLDL回归系数最高( OR=2?911,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CA?IMT显著相关( r=0?762, P<0?01)。结论老年人血清oxLDL水平是CA?IMT增厚的较强危险因素,与CA?IMT厚度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测量139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根据脉压(PP)分为三组:PP1组:PP≤60mmHg;PP2组:60mmPP≤80mmHg;PP3组:PP80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37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正常组36例;分别测定其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分析两者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高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正常组(P<0.01)。2型糖尿病组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低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脂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脏脂肪厚度、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脂联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内脂素、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血浆内脂素增高及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从社区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高龄老年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99例,年龄80~100(85.88±4.05)岁。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硬化组200例和非硬化组200例,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测,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硬化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799,r=-0.785,r=-0.78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OR=0.48,95%CI:0.29~0.68,P=0.000),而年龄和收缩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16,95%CI:1.08~1.31,P=0.002;OR=1.23,95%CI:1.18~1.42,P=0.004)。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并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41例,2型糖尿病未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28例,正常对照组133例,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测定其血糖、血脂、C肽、体重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比较3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1.09±0.22)mm、(O.89±0.23)mm、(0.66±0.13)mm,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中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3.1%、28.91%及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hCRP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相关,h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显著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 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两组:IMT正常组和IMT增厚或斑块组。比较两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IMT正常组与IMT增厚或斑块组相比较,腰臀比、TG、HDL.C、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较高、年龄增长、TG增高、HDL-C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275例,按照HbA1c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HbA1c≤5.6%,n=103例),中水平组(HbA1c:5.6%-5.9%,n=93例),高水平组(HbA1c〉5.9%,n=79例)。颈动脉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9mm),轻度增厚组(IMT0.9mm-1.2mm),明显增厚组或斑块形成组(IMT〉1.2mm)。分析HbA1c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HbA1c高水平组中IMT〉1.2mm者共56例,占70.9%,比例大于中水平组(64例,占68.8%),大于低水平组(67例,占65%),但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心梗史、病变支数、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BMI(体重指数)等因素后,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厚度无显著关系。结论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中,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关系。方法:记录6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体重、身高、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清胆红素。根据颈动脉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18例)、内膜增厚组(22例)、斑块组(20例),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比较,MS患者斑块组总胆红素[TBIL,(17.99±6.15)μmol/L比(14.10±6.24)μmol/L比(10.59±5.86)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3.17±5.13)μmol/L比(9.78±5.18)μmol/L比(6.79±5.10)μmol/L]明显降低(P〈0.05~0.01),且内膜增厚组TBIL、IBIL明显低于内膜正常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白介素(IL-6)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71例,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检测血清IL6水平。按照颈动脉IMT进行分组。IMT〈1.0mm者分入IMT正常组,IMT≥1.0mm者分入IMT增厚组。对两组血清IL-6水平进行t检验,对IL-6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MT增厚组IL-6水平(41.23±9.66ng/L)高于IMT正常组(31.53±9.23ng/L),P〈0.01;IL-6与糖化血红蛋白及IMT均成正相关,R=0.351,P〈0.01;IL水平升高者颈动脉IMT增厚的风险增加5.57倍(OR=3.81,95%CI1.07~13.66,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有关,并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APN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纳入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FPG和75 gOGTT检测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DM组.ELISA检测3组血清AP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间APN、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SBP、DBP、FPG、2 hPG、IMT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2 hPG是影响APN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其严重程度与血清APN、IMT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脑梗死患者、TIA患者、正常同龄人,每组各30例.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D),计算颈总动脉壁弹性的相关参数:可扩张度(DC)、顺应性(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梗死灶亚组、中梗死灶亚组及大梗死灶亚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IL-2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23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大梗死灶亚组IL-23水平高于中梗死灶亚组和小梗死灶亚组(P0.05)。IL-23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梗死面积和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斥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糖、总胆同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高、体重、腰围及C反应蛋白,按照颈动脉IMT将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结果IMT增厚患者与IMT正常组比较,SB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BMI、W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C、TG、LDL—C在α口0.05水平上,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见血压、血糖、TC、TG、LDL—C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高CRP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 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尿酸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 ,比较各组间尿酸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统计颈总动脉IMT和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血尿酸水平依次为(2 76± 5 0 )、(313± 4 4 )、(36 5± 4 7)、(42 7± 5 2 ) μmol/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尿酸、TG呈正相关 (R =0 6 4 32 ,均为P <0 0 1)。 结论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与尿酸呈正相关 ,提示老年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2DM患者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1411例,根据有无CAS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对合并后两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组IMT、SUA、TG水平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与IMT增厚相关(r=0.131,OR:1.021,95%CI:1.003~1.205).结论 T2DM患者SUA水平升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