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测定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之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清中HCV核心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与IFN-α疗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其中7例为轻型,6例为中型,14例为重型。所有病例血清中抗-HCV及HCV RNA均为阳性,并经肝活检证实。用重组IFN-α 2a肌注9MU/天×2周治疗,然后是9MU,3次/周×22周,并于治疗开始  相似文献   

2.
本文43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别接受α干扰素(IFN-α)或β干扰素(IFN-β)6MU治疗。选出其中16例患者来评价IFN对HCV RNA的影响。这16例抗-HCV均阳性。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和4周)和治疗后(每2个月1次,共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另选择16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法和套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表明,开始16例患者血清HCVRNA均阳性,经IFN治疗后第1周,有11例HCV RNA转阴,2例2周后转阴。在治疗期间,13例HCV RNA转阴的患者,其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5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IFN-α)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但有关疗效与患者性别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旨在评价性别及年龄是否可作为预测IFN-α疗效的指标。 311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99例,女性112例,应用天然IFN-α 6MU皮下注射,1次/日,共2周,继之3次/周,共22周,  相似文献   

5.
尽管α-干扰素(IFN-α)已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但很少病人有长期效应。本文作者研究了与IFN疗效有关的几个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水平、组织学特征、IFN剂量、生物化学标记及年龄等。 选择抗-HCV阳性(ELISA-2)但无肝硬变的活动性CHC病人60例,其中35例(1组),用人淋巴母细胞IFN治疗,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量360MU);另25例(2组)先用5MU,每周3次,治疗12周,然后用2.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剂量  相似文献   

6.
经研究证实,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且目前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多变量分析α-IFN标准化治疗方案,以确定宿主因素和病毒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对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α-IFN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持续增高(大于正常值1.5倍)6个月以上,HCVRNA阳性,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治疗方法:人α-IFN 6 MU,每天肌注1次,共8周,随后每周肌注2次,共16周。根据治疗后临床情况分为三组:治疗后血清ALT降至正常范围,并保持6个月以上为完全应答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ALT持续增高1.5倍以上为无应答组;治疗期间血清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较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疗效,作者将其与长期小剂量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作了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为32例抗-HDV阳性患者,肝活检显示28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例肝硬变。所有患者ALT持续异常,血清HDV RNA阳性至少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6例)用重组α2a干扰素3MU/日,治疗3个月,然后用1.5MU/日,治疗9个月。Ⅱ组(16例)先用重组α2a干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澄清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应答的预测因素,作者在1988年4月~1991年12月间对111例接受干扰素(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几种变异因素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研究。 全部病例均接受α-2a IFN治疗。Ⅰ组(17例):2 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96 MU),肌注。Ⅱ组(25例):4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192MU)。Ⅲ组(47例):6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288MU)。Ⅳ组(22例):6MU,每周6次,共2周;随后每周3次,共22周(总剂量468MU)。ALT在治疗期间或治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肌肉注射IFN-α1b 3MU,隔日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肢原(C-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IFN-α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C-Ⅳ、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19例、部分应答组8例,无应答组5例.只有完全应答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LN、HA、C-Ⅳ、TGF-β1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并且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在完全应答组最明显(F≥103.6,P<0.01),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IFN-α)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被确认为发生肝细胞癌(HCC)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当甲胎蛋白(AFP)>400ng/ml时可高度怀疑为HCC。 作者报告1例男性慢性丙型肝炎(CHC)伴肝硬变患者,其血清AFP峰值达768ng/ml。3年来系列影像检查未发现HCC证据。经α2b-IFN(5 MU,3次/周,共6个月)治疗后转氨酶与AFP正常。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CHC)因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往往成为一种进行性肝脏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长期大剂量(约15MU)应用重组α干扰素2C(rIFN-α2C)对CHC的疗效和重组Υ干扰素(rIFN-Υ)对CHC的潜在效果。作者把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0例)按7.5MU/m~2体表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创面恢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东莞市洪梅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实施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均治疗2周,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5、10、15 d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创周经皮氧分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问卷(VLU-QoL)评分。结果 与治疗后5 d比,治疗后10、15 d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后10、15 d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创周经皮氧分压均呈升高趋势,血清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后2、4周研究组患者创周经皮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LU-QoL评分中主观感受、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3.
作者开展这项试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病毒唑与α-干扰素(α-IFN)联合治疗耐α-IFN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效果。 共20例社区获得性CHC病人接受这项试验。所有病人曾接受天然人白细胞α-IFN治疗(3MU,3次/周,6个月)。在本试验观察前至少12个月均已停用α-IFN治疗。该研究的病例选择标准为:(1)持续ALT和AST升高至少6个月;(2)最近一个  相似文献   

14.
已证实α-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有效,ALT复常率在40~70%,而且停止治疗后ALT正常者仍有10~30%,儿童丙型肝炎虽少见,也可考虑用抗病毒治疗。近期的一项非对照试验已显示α-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6个月后(一疗程)有相当比例患儿ALT恢复正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作者进行了小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重组α-干扰素12个月一疗程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 1991年4月至1992年6月,对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年龄2~14岁)进行研究。ALT异常6个月以上,治疗前1年内肝活检显示19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HCV RNA阳性22例。随机对照试验分两组,治疗组14例,用重组α-2b干扰素5MU/m~2,每周3次,连用4个月,如ALT下降50%以上者治疗延续到12个月。对照组13例未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结果和血清ALT的变化研究了三种α-2b干扰素治疗方案持续18个月的疗效及肝活检结果与血清ALT之间的关系。 参试者为1989年~1991年期间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依据为肝活检结果和血清ALT异常(大于正常值1.5倍)至少持续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α-2b干扰素3MU,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6个月。此后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2组分别接受α-2b干扰素3MU、1MU,皮下注射,每周3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IP-10、M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其最终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平均水平6.07×105copies/ml,ALT平均水平234.6U/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387±0.0768)、(0.6883±0.0693),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1.30×104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741±0.0912)、(0.5962±0.098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IFN-α治疗6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3.42×103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235±0.0924)、(0.4105±0.08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后,ALT水平正常组IP-10、Mig mRNA也接近正常水平,与同期治疗ALT升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IP-10、Mig mRNA表达升高,与体内HBV-DNA复制水平、血清ALT水平有关。IFN-α能显著抑制HBV复制,间接下调IP-10、Mig mRNA表达水平,IFN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等宿主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汉族慢性HBV感染者中,选择159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7例,肝硬变(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检测HLA-DR等位基因、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HLADR13基因频率,CHB组、LC组、HCC组分别为0.00%、7.89%、8.82%(P0.01),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4.95ng/ml、4.492ng/ml、4.883ng/ml(P0.05),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38.57ng/ml、59.18ng/ml、53.71ng/ml(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清TNF-α水平为发生肝硬变、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OR=2.87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升高是发生肝硬变或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31-932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5例,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2HRZE/4HR治疗,观察组采用2HRZE/4HR治疗联合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 (IL-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率,并检测治疗前后的痰液和血清TNF-α、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为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痰液和血清TNF-α、 IFN-γ、 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 IL-10水平明显下降(P <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 <0.05),且观察组的TNF-α、 IFN-γ、 IL-1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痰液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22例轻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21.5±2.7)、(27.4±2.5)、(33.6±2.9)MFI,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3.8±38.4)、(101.3±40.9)、(224.7±73.9)n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TLR2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