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心肌运动协调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左心室各室壁之间和左室与右室之间在时间和方向上的同步和协调性。方法选择29例正常人,在组织速度成像模式下,应用心尖四腔观对右室基底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的时间速度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右室与左室室间隔和侧壁心肌的同步运动;对左室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基底段和中段的时间速度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左室内心肌的同步运动。结果在快速射血起始时间、收缩达峰时间、R波至Sm终止时间、R波至快速充盈起始时间和R波至心房收缩终止时间左室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以及同一室壁基底段和中段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右室与侧壁之间的快速射血起始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右室与室间隔之间的快速射血起始时间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01)。右室与室间隔、右室与侧壁在收缩达峰时间均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01)。在R波至Sm终止时间,R波至Em起始时间和R波至Am终止时间右室与左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左室各室壁之间和左室与右室之间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结论组织速度成像能同时显示同一心动周期不同室壁心肌运动的时间间期和运动方向,它不仅能评价左室内各室壁之间的同步运动,还能评估右室与左室之间的同步运动。组织速度成像能够无创、快速和实时评价心脏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的组织速度图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组织速度图研究,测定收缩、舒张功能的相关参数,探讨其组织速度图特征。方法 选择18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获取标准心尖二腔、四腔观和长轴观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收缩、舒张速度、加速度及相应时间间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的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心房收缩时间显著延长,射血时间、快速充盈时间缩短,收缩波、舒张早期波的峰值速度下降,收缩、舒张期的加速度下降,以上特点尤其在室壁基底段明显。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的组织速度图存在特征性改变,即收缩、舒张期的峰值速度、加速度降低,等容收缩和等容舒张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应用于临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新方法。应用QTVI技术评价左心局部舒张功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QTVI技术测定心脏时间间期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组织速度曲线测定对照组及高血压患者心脏收缩期的时间间期,并与左室收缩波(S波)及应用传统方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相对照,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不同房室 (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AV间期。方法  3 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 10 0ms、13 0ms、15 0ms、170ms、2 0 0ms ,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个部位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及从QTVI曲线上A波结束到S波开始的时间 (TA -S) ,并将Vs与二维法所测的心输出量 (CO )作相关分析。结果 QTVI所测定的二尖瓣环的Vs与CO呈正相关 (r =0 .62 ,P <0 .0 1)。不同的AV间期明显影响Vs的值 ,TA -S则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以Vs为标准 ,DDD起搏方式下最佳AV间期为 ( 15 4± 2 4)ms ,相应的TA -S 的平均值为 ( 7.6±2 .3 )s- 2 。结论 DDD双腔起搏时房室 (AV)间期影响左室收缩功能。QTVI可用于选择DDD双腔起搏的最佳AV间期。  相似文献   

5.
组织速度成像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rMPI)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5例及心力衰竭患者18例,获取标准心尖两腔观、心尖长轴观及心尖四腔观TVI图像,在组织速度曲线上测定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心肌及二尖瓣环的局部等容收缩时间(rIVCT)、局部等容舒张时间(rIVRT)和局部射血时间(rET),计算各部位rMPI,并求取二尖瓣环rMPI均值(MVr-MPI)、左室基底段心肌rMPI均值(BrMPI)和左室中段心肌r-MPI均值(Mr-MPI)。据二尖瓣口与左室流出道血流流速曲线计算心肌作功指数。改良Simpson′s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MV-rMPI、Br-MPI及Mr-MP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VrMPI、BrMPI及MrMPI与心肌作功指数正相关,而与LVEF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46,0.39和-0.75,-0.53,-0.56,P<0.05),以MVr-MP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TVI测定局部心肌作功指数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其中以MVrMPI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本研究应用QTVI技术,初步探讨年龄组正常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规律,以便为不同年龄组各种心肌运动相关疾病及功能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Ⅰ、Ⅱ、Ⅲ三组;正常对照组25例。测量右心结构参数: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房横径(RAd)及右室横径(RVd),计算右心收缩功能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a%)、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率(S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量右心室3个壁6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TQ-S),计算右心室收缩延迟时间(ΔTQ-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Ⅱ、Ⅲ组的TQ-S、ΔTQ-S显著延长(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的TQ-S、ΔTQ-S与RVAW、RAd、RVd及RVa%、Sa显著相关(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收缩不协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在胎儿心脏传导时间间歇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6例无持续性心律失常的胎儿,分别采用QTVI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测量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AV)和心室开始收缩到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A),采用t检验比较2种方法 测量的一致性.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胎心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QTVI测量AV为(120.45±7.00)ms(95%CI,115.67~124.67 ms),VA为(300.31±23.51)ms(95%CI,287.67~316.00 ms);PD测量AV为(122.70±7.39)ms(95%CI,118.33~127.67 ms),VA为(297.85±22.15)ms(95%CI,284.83~310.33 ms).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呈正相关,与胎心率呈负相关.不同心率胎儿之间A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率胎儿之间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胎儿之间AV及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可简便快速地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这在分析胎儿心律失r常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速度成像采集3个标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中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12)及各节段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左室收缩后收缩(PSS)的峰值速度.结果 心脏同步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Ts-SD-12减低,从(48.4±17.87) ms下降到(35.16±19.4) ms(P<0.05),左心室内径、容积缩小,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各节段Sm明显提高(P<0.01)、PSS的峰值速度减低(P<0.05).结论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组织同步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和速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SI技术对30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进行检测,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组织运动图像,测量各节段心肌达峰值速度时间和峰值速度。结果对照组各节段心肌运动同步性较好,彩色编码多为均一分布的绿色,仅少数节段表现为浅黄色;病例组各节段心肌同步运动规律消失,心肌彩色编码表现为绿~黄~红明显不均,编码为黄色或红色的节段数明显增多(P<0.005)。病例组前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平均达峰值速度时间较对照组增高,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病例组峰值速度从基底到心尖段逐渐递减的梯度样分布规律消失,前壁各节段及室间隔瓣环、基底段、中间段平均峰值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TSI是一种无创伤性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达峰值速度时间和峰值速度的新方法,对直观、快速判断心肌缺血及梗死节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QTVI)评价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纵向上不同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同步多普勒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其等容收缩期(IVC)、射血期(S)、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A)的峰值速度(VIC、VS、VIR、Vg、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结果 MI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运动峰值速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等容舒张期多个节段出现的异常正向波提示收缩后收缩。此外,梗死组多个节段时间速度积分出现收缩期末和等容舒张期两个波峰,TVIma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支病变血管的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等容舒张期的异常活动提示收缩后收缩,存在局部心肌的室壁运动异常;等容舒张期的VIR是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研究犬心肌缺血前后等容收缩期运动频谱的变化。方法2 3条犬分为A、B两组 ,A组为开胸实验组 ,冠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记录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 ;B组为经胸实验组 ,手术结扎冠脉左旋支后壁分支 ,术前及术后 1周经胸记录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 ;对照分析正常与缺血室壁收缩期运动频谱。结果 A、B两组正常室壁收缩期频谱包括前向等容收缩波 (IVC1)、后向等容收缩波 (IVC2 )和射血波 (S)。结扎冠脉后IVC1、S峰值显著降低 ,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IVC2 峰值显著增大 ,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缺血心肌收缩期运动频谱发生了显著变化 ,等容收缩期的频谱改变有可能作为检测心肌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健康成人的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并探讨正常增龄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7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局域心肌长轴功能。于心尖四腔观上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心肌的中点,记录并测量在等容收缩期、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心肌运动的峰值速度(Vic,Vs,Vir,Ve,Va)、收缩期达峰时间(TQ-S)和Ve/Va值等;同时观察各测量指标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右心室肌在长轴方向上呈现较强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峰值运动速度由心底至心尖方向逐渐递减(P〈0.05~0.01)。右室各节段心肌的Vic,Vs测值随年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r=-0.01~-0.04,P〉0.05);而TQ-S随年龄增加相应延长,与年龄显示较好的正相关(r=0.39~0.55,P〈0.05~0.01);Vir测值随正常增龄无明显变化(P〉0.05),而Ve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并伴有Va的相应增加;这些变化在基底节段尤为明显。Ve/Va值则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反映右心室局域心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特性。临床在评价右室心肌功能,尤其是舒张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心肌老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时间间期并计算心肌功能指数( MPI),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心衰组)及健康者(正常组)各30例,在QTVI条件下,分别显示二尖瓣瓣环处室间隔及左室各壁6个位点运动曲线 .分别测算6个位点的时间间期及局部MPI,并取6个位点局部MPI的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MPI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心衰组二尖瓣环处室间隔及左室各壁6个位点的等容收缩时间(ICT)和等容舒张时间(IRT)延长(P<0.01),射血时间(ET)缩短(P< 0.05).心衰组整体及局部MPI均明显延长(P<0.01).结论 应用时间间期及MPI可以快速、无创、敏感地评价心衰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 (CMM )技术检测右心起搏时心室肌的收缩起源和顺序的可行性 ,并比较其组织速度图 (TVI)和应变率图 (SRI)两种成像模式的特点。方法 应用CMM的TVI和SRI成像模式 ,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 ,分别在心尖四腔观、左室两腔观以及心尖左室长轴观评价 2 5例安装右心起搏器患者与 2 0例健康成人局部心肌收缩 (或形变率 )的先后次序。结果 ①正常心肌的收缩起源位于室间隔中部 ,室间隔中部早于心尖部收缩的显示率为 90 %;而右心起搏心律组则显示室间隔心尖部最先收缩 ,TVI图和SRI图显示室间隔心尖早于中部、基底部心肌收缩的比例为 84%和 92 %;正常心肌和右心起搏心肌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②右心起搏心肌的心室收缩顺序与正常心肌迥异。右室游离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心尖最早除极收缩 ,右室游离壁较室间隔中部、基底部心肌收缩早 ;左室的侧壁、前壁和左室后、下壁心肌的收缩明显延迟 (P <0 .0 5~ 0 .0 0 5 ) ,并呈现由心尖至心底方向依次收缩减慢的特点。结论 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的速度和应变率曲线 ,为超声准确客观地评估心肌电活动状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