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紫杉醇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紫杉醇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PTX/GA-HA)纳米粒的载药工艺,并系统评价其体内外特性。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载药工艺。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321.2±8.2)nm,荷负电;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2±0.8)%和(90.3±1.6)%。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显示,在偏酸性介质中,PTX/GA-HA纳米粒下具有更快的释药速度。同时,MTT实验显示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尤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此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GA-HA纳米粒易被肿瘤细胞摄取。因此,PTX/GA-HA纳米粒具有优良的体内外特性,其成功制备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将米托蒽醌(MTO)与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通过丁二酸连接臂化学键合形成前体药物(TPGS-MTO)。该前药在水中能够自组装形成胶束,HPLC测定MTO的载药量为(18.61±0.24)%;粒径电位仪测得的胶束粒径为(25.61±0.92)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2±0.04,Zeta电位为-(3.98±0.09)mV;透射电镜(TEM)显示胶束为均匀的类球形结构;体外生理环境下24 h内粒径无明显变化;体外研究显示胶束在生理条件下无突释现象,24 h释放量为9.04%,随着pH降低,释放速率加快;细胞摄取实验表明,TPGS-MTO胶束可有效促进MCF-7细胞对药物的摄取,6 h的摄取量较MTO溶液提高1.18倍。MTT法结果显示,胶束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MDR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尤其对耐药株细胞,TPGS-MTO表现出优于MTO的抑制效果。TPGS-MTO有望开发为一种水溶性抗肿瘤前药制剂,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RGD肽修饰紫杉醇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靶向肽c(RGDyK)修饰的紫杉醇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体内外药效学性质进行评价。采用透析法制备靶向肽修饰的包载紫杉醇(PTX)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全反式维甲酸聚合物(PTX-LHRyK)纳米粒,测定其粒度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和体内药效学实验评价PTX-LHRyK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制得的PTX-LHRyK纳米粒的粒径为(131.7±2.3)nm,Zeta电位为(-27.1±2.3)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2.03±0.11)%和(84.84±2.63)%。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PTX-LHRyK纳米粒对B16F10细胞的毒性增加,孵育72 h后对B16F10细胞的IC50为(41.6±7.2)ng/mL,LHRyK载体对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体内药效学研究显示,PTX-LHRyK纳米粒的抑瘤率达到75.28%,是混合药物溶液组的1.46倍,纳米粒制剂组的小鼠体重和相对脾重均无显著性变化。因此,PTX-LHRyK纳米粒粒径小,载药量高,可明显提高紫杉醇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且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胶质瘤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制备细胞穿膜-靶向双肽修饰的紫杉醇纳米制剂(TN-PTX),研究其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筛选与U251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靶向肽;界面沉淀法制备紫杉醇(PTX)纳米粒,将靶向肽、细胞穿膜肽TAT修饰于其表面,制备TN-PTX;对TN-PTX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形态外貌、体外释放等方面进行表征; CCK8实验探讨TN-PTX对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筛选的靶向肽HK特异性良好,TN-PTX的粒径为350.5±31.8nm,Zeta电位为-31.9±5.0mV,载药量为5.01%,形貌基本呈圆球形,分布较均匀,体外释放缓慢。PTX浓度相同时,TN-PTX对U251细胞的杀伤作用比PTX强。 结论 TN-PTX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在细胞水平对U251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制备阿司匹林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自制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在1h、2h、4h、6h、8h、10h的体外释放度为(18.60±0.88)%、(35.58±2.15)%、(60.22±1.07)%、(80.66±1.64)%、(98.53±1.15)%、(98.55±1.76)%。结论: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6.
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黏度为(13 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Pa,膜断裂伸长率为(21.42±3.24)%。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桨碟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外能够维持10 h的平稳释放;以小香猪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透过皮肤,局部用药安全,其中(93.05±5.66)%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1.15±0.85)%进入皮肤内,有利于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青  杨觅 《浙江医学》2020,42(2):118-122,126
目的载紫杉醇重组高密度脂蛋白(PTX-rHDL)微球体内外抗胃癌的观察效果。方法采用超声重组法,利用无毒溶剂制备PTX-rHDL微球并作用于人胃癌细胞和小鼠胃癌模型,观察其形态、稳定性、包封率、载药率,以及对胃癌细胞的毒性和小鼠胃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制得的PTX-rHDL微球外观良好、稳定性强,粒径(60.41±1.81)nm,包封率为(95.59±0.09)%,载药率为(3.86±0.90)%,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细胞摄取实验中,rHDL微球被高度表达SR-B1的人胃癌细胞株MGC-7901摄取,MTT结果显示PTX-rHDL微球对人胃癌细胞株MGC-7901的细胞毒性强于人胃癌细胞株MKN-45。体内实验中,PTX-rHDL微球的抗肿瘤作用及耐受性均优于PTX裸药。结论本研究制备的PTX-rHDL微球性质稳定,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提高体内外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Cur-PLG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对PC-3细胞的体外影响?方法: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PLGA-NPs,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动态激光粒度仪分析其粒径大小及分布;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率和包封率;透析法观测体外释放效果;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与单纯Cur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姜黄素纳米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65.36 ± 24.21)nm,包封率为(83.05 ± 1.07)%,载药率为(10.87 ± 0.58)%,体外药物释放试验显示,Cur-PLGA-NPs在最初的24 h 内释放率超过44.02%,10 d累计释放率达84.81%? 5~40 μmol/L Cur及Cur-PLGA-NPs作用PC-3细胞24~72 h后细胞的抑制率(9.38%~83.62% vs. 10.56%~89.53%)?浓度为20 μmol/L和40 μmol/L的Cur和Cur-PLGA-NP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CM显示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透射电镜显示Cur-PLGA-NPs作用PC-3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Cur-PLGA-NPs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增强了Cur对PC-3细胞的体外杀伤和抑制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胆酸钠法制备藤黄酸(GA)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粒(GA-rHDL-NPs),并测定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同时以透析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细胞实验考察肿瘤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溶血性试验和家兔耳缘静脉刺激性试验评价其静脉注射的安全性。结果显示,GA-rHDL-NPs外观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13.53±2.50)nm,Zeta电位为-(29.48±0.05)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30±0.37)%和(8.51±0.95)%,其水分散液4 ℃放置一个月稳定;GA-rHDL-NPs体外24 h和72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4.3%和73.6%,其肝肿瘤细胞(HepG2)摄取能力明显强于正常肝细胞(L02),且无明显溶血作用和耳缘静脉刺激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GA-rHDL-NPs的药物包封率高,性质稳定,药物释放缓慢,分散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供静脉注射使用,并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摄取能力。  相似文献   

10.
葛根黄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EC/PEG为混合载体 ,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葛根黄酮胶囊 ,与愈风宁心片做了体外释放度的比较。 30 min药物释放分别为 :(6 5 .5 1± 13.6 3) % ,(2 7.86± 13.0 7) %。 10 h药物释放为 :(95 .70± 6 .10 ) % ,(76 .42± 3.3) %。经方差分析 ,胶囊与愈风宁心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胶囊 1h内达峰 ,后维持表现零级释放。而愈风宁心片没有突释效应 ,10 h左右释药不完全  相似文献   

11.
肖璐  易涛  刘颖  宦娣  何吉奎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8):1517-1522
目的 研制银杏叶总黄酮的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并考察其体外性质。方法 采用溶解度法和伪三元相图法筛选确定银杏叶总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在此基础上,以成膜性和体外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固体载体,制备能在口腔中迅速自微乳化的固体膜剂。考察其自微乳化性能、崩解时间、体外释放度等体外性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药物晶型和膜的表面形态。结果 光子相关光谱法测得本制剂微乳液的平均粒径为(48.1±5.45)nm,与银杏叶总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微乳粒径无差异;崩解时间为(9.94±0.26)s;体外释放度在5 min时即可达到(70.98±0.31)%,显著快于市售片。结论 银杏叶总黄酮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结合了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和口腔速溶膜的双重优点,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一种通过叶酸受体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叶酸修饰水飞蓟宾固体脂质纳米粒(FA-SIL-SLN),考察FA-SIL-SLN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酰化反应合成膜材(FA-PEG3350-DSPE),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FA-SIL-SLN,并研究其理化性质。MTT法测定FA-SIL-SLN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膜材FA-PEG3350-DSPE;制备的FA-SIL-SLN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03±21)nm,包封率为(90.73±0.33)%、载药量为(2.13±0.17)%,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阻滞细胞增殖。结论 本实验为叶酸介导的抗肿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drugresistanceofacutemyeloge-nousleukemiccells(AML)isamaincauseoftreatmentfailure.Theaffectingfactorsinvolvedintracellulardrugresistance,ki-neticsofanti-cancerdrug,abilityofdrugdiffusionandcapacityofleukemiccellgrowth,etc.[1].Thedetectionofdrug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nm(n=3),Zeta电位为(23.4±2.7)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 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局部滴眼给药性能.方法 以伏立康唑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后,分别考察纳米粒的药物缓释能力、对眼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角膜渗透性.结果 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235±23)nm,Zeta电位为(+23.1±0.6) mV,载药量为11.16%,包封率为61.35%.纳米粒体外释放药物非常缓慢,可持续释药48 h;相比于伏立康唑水溶液,纳米粒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少,眼表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延长(P<0.05).荧光标记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可穿透角膜上皮逐渐向角膜基质渗透.结论 与药物水溶液相比,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能够有效减少眼表药物的流失,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合成叶酸偶联物并将其应用于叶酸靶向脂质体制备,考察其在体外肝癌HepG2细胞中的靶向性。通过酰胺反应将叶酸、胆固醇琥珀酸单酯与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二胺材料连接,合成两种两亲性的叶酸-聚乙二醇-胆固醇琥珀酸单酯(Folate-PEG2000-CHEMS和Folate-PEG4000-CHEM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超高分辨率复杂体分离鉴定质谱系统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选取钙黄绿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法分别利用Folate-PEG2000-CHEMS和Folate-PEG4000-CHEMS制备了钙黄绿素脂质体FA-PEG2000-L与FA-PEG4000-L。利用激光粒度仪检测FA-PEG2000-L与FA-PEG4000-L的粒径、Zeta电位;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考察了脂质体FA-PEG2000-L与FA-PEG4000-L在HepG2细胞体外摄取实验中的药物递送效果。结果显示,钙黄绿素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05.8 ± 10.2) nm,经电位测试脂质体的Zeta电位为-(1.19 ± 0.31) mV。FA-PEG4000-L靶向脂质体的荧光强度分别约为普通脂质体、FA-PEG2000-L的3.6和3.1倍(P < 0.01),FA-PEG4000-L在HepG2细胞中的递送效率明显高于FA-PEG2000-L与非靶向组,说明Folate-PEG4000-CHEMS可应用于脂质体制备,并可促进体外HepG2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种pH响应性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修饰的载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酯酶-张力蛋白(PTEN)质粒DNA的纳米粒PTEN/PLGA-(HE)10-MAP,探讨其基因递送和体外靶向抗肿瘤作用。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PTEN质粒DN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PTEN/PLGA;利用酰胺缩合反应将pH响应性组氨酸-谷氨酸(HE)重复寡肽与模型两亲性多肽(MAP)的重组体(HE)10-MAP偶联至PLGA纳米粒表面,得到纳米粒PTEN/PLGA-(HE)10-MAP。以粒径、Zeta电位以及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考察其细胞毒性、细胞摄取,以及靶向转染真核表达质粒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分析其作为目的基因靶向递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266.5 ± 2.86) nm,包封率为(80.6 ± 6.11)%,在pH 7.4、7.0和6.5条件下Zeta电位分别为-(6.7 ± 0.26) mV、 +(0.7 ± 0.22) mV和+(37.5 ± 0.85) mV;未载质粒DNA的空载体纳米粒PLGA-(HE)10-MAP在肿瘤和正常细胞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制备的纳米粒可以被细胞摄取表达,且具有pH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 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 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姜黄素(Cur)纳米脂质载体(Cur-NLC),并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同时以透析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测定Cur-NLC和Cur原料的混悬液经大鼠灌胃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并通过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透射电镜观察Cur-NLC呈较规则类球体,平均粒径为(187.5±4.67)nm,Zeta电位为(-23.65±2.86)mV,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98.33±0.40)%和(4.59±0.19)%;Cur-NLC和Cur混悬液体外释药行为分别符合一级方程和Peppas方程,Cur-NLC在HCl(pH 1)和PBS(pH 6.8)中的36 h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4.3%和19.2%,Cur混悬液的36 h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0.2%和84.2%,说明Cur担载于纳米脂质体后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经大鼠灌胃后,Cur-NLC和Cur混悬液的AUC0-∞分别为(621.14±179.92)ng.h/mL和(32.49±3.55)ng.h/mL,cmax分别为(92.81±38.52)ng/mL和(5.39±0.13)ng/mL,Cur-NLC的AUC0-∞和cmax分别提高了19.12倍和17.22倍。因此,Cur-NLC对Cur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药物的渗漏,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能显著增强Cur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Cur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