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门静脉右支流速预测肝硬化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2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脾脏长度、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右支流速值,并绘制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依据不同肝硬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门静脉右支流速诊断肝硬化的AUC为0.720(可信区间为0.655~0.698),根据ROC曲线选定的最佳分界点(cut-off)值为15.3 kPa(P0.0001)。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69%,约登指数0.36。结论门静脉右支流速对预测肝硬化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门静脉右支流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刘旭 《肝脏》2019,24(5)
目的探究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相应的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肝穿刺活检且行MRI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患者分期,将S0期患者作为对照组,S1期-S4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病理穿刺检查及MRI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门静脉右支前间隙逐渐加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期增宽较S1、S2期更加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成正相关(r=0.73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肝纤维化S≥1期、S≥2期的敏感性较低;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8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3期效能较高,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66.7;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9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4期效能较高;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1.0 cm时,诊断肝硬化效能较高于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S≥3、S≥4期及肝硬化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822、0.852。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S3、S4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压力测定是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必要手段。我们在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的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其数据稳定,结果可靠,同时测定了正常人门静脉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T 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 年1月本院收治的 216 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针对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和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肝硬化门体分流侧支血管的分布、走行及解剖毗邻关系在CT 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上都能得到良好、直观的显示,其中胃左静脉曲张者172例(79.63%),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者100例(46.30%),食管旁静脉曲张者 51例(23.61%),胃/脾肾静脉分流者50例(23.15%),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者36例(16.67%);胃/脾肾静脉分流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2.64±1.12) mm和(18.72±3.48) mm,与无分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56±5.64) mm和(13.47±2.35)mm,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CT 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对患者侧支循环的部位、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可准确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和死亡的风险,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而非肝硬化门脉高压(NCPH)病因复杂且血流动力学特点不同于肝硬化,HVPG对于NCPH患者的诊断、风险分层及预后预测可能存在不足.本文对HVPG在NCPH中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 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 PPG)相关性。方法 1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IPS术中测量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CVP)、肝静脉自由压(free hepatic vein pressure, FHVP)、肝静脉楔压(wedged hepatic vein pressure, WHVP)和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 PVP),计算HVPG(HVPG=WHVP-FHVP)和PPG(PPG=PVP-IVCP)。结果 161例患者HVPG为(20.18±9.22)mmHg,PPG为(26.44±6.82)mmHg,2者无相关性(r=0.112);PPG明显高于HVPG (P <0.05)。HVPG与PPG相差在5 mmHg以上者90例,占55.9%,HVPG与PPG相差在5 mmHg以内者71例,占44.1%。球囊阻断肝静脉造影有肝内静脉-静脉侧支分流(in...  相似文献   

8.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及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通过CDFI对2 80例脂肪肝的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测定,观察其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并与4 5例正常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脂肪肝组的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比正常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脂肪肝患者的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出现三种不同类型,其异常波形共占76 % ;而4 5例健康者肝右静脉多普勒形均为三相波形。脂肪肝组与正常组比较,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肝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图异常有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11.
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最常用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HVPG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因子,此外,HVPG还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可方便临床医生以其做参考为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来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使HVPG下降到12 mm Hg以下或比基线值下降20%,达到此目标的患者其食管静脉曲张的首次出血和再出血的风险均大大降低。对于一级预防,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临床已广泛应用;然而,再出血的发生率仍然很高,临床上常用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药物联合治疗和内镜干预,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和内镜下套扎。主要探讨目前HVPG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并重点对在肝硬化中HVPG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再出血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在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EPH-PVT)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EPH-PVT患儿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A组32例,B组28例。其中A组行移植门静脉系统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分流术(iPV-LPV),B组行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CV-LPV)。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6周检测两组患者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于术前、术后6周采血测定血清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4.32±43.65) min、(46.24±5.19) h、(8.64±1.15) d,均小于B组的(207.15±53.76) min、(49.25±6.42) h、(9.42±1.38) h(P0.05)。A组术后2周、6周的肝动脉血流量分别为(524.31±68.27) mL/min、(536.57±73.15) mL/min,高于B组的(458.82±71.38) mL/min、(462.43±79.61) mL/min,且A组术后2周、6周的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108.32±116.25) mL/min、(1115.31±109.75) mL/min,低于B组的(1221.63±107.04) mL/min、(1208.18±105.42)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周血清蛋白S、蛋白C水平分别为(2.48±0.13)μg/mL、(5.12±0.63)μg/mL,均高于B组的(2.36±0.17)μg/mL、(4.68±0.59)μg/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与B组的1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PV术相比,iPV-LPV术能促进患儿术后身体机能恢复,进一步改善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从而上调血清蛋白S、蛋白C水平,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56例,行 TIPS术,支架置入前后测量门静脉主干压力, 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测定门静脉、分流道血流速度;检测外周血象.结果:TIPS术成功率100%,门脉主干压 (cmH2O)24.5±4.2(P<0.01 vs 术前的45.8± 3.6),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cm)分别为 1.28±0.095和0.96±0.064(P<0.01 vs术前的 1.62±0.074和1.28±0.032),门脉主干血流速度(cm/s)48.0±17.6(P<0.01 vs术前的13.2± 3.5),分流道血流速度(cm/s)164.0±58.8.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WBC(×109/L),PLT(× 109/L),HGB(×g/L)分别为3.92±0.76,80.74± 16.82,118.20±10.24(P<0.01 vs术前的2.65± 0.58,42.56±12.34,86.52±12.68).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支架狭窄及闭塞.结论:TIPS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他能有效地降低门脉压,控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以门静脉高压为显著特征,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肝静脉压力梯度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临床终点事件中的预测作用以及在门静脉高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门静脉高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109例中,胃左静脉曲张67例(61.5%),食管下段静脉曲张87例(80.0%),胃后/短静脉曲张10例(9.2%),食管旁静脉曲张21例(19.3%),胃/脾-肾静脉分流14例(12.8%),门静脉海绵样变18例(16.5%),附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15例(13.8%),椎旁静脉分流6例(5.5%)。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循环的部位、程度及走行,可为临床治疗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静  李立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2):1402-1405
肝脏在维护人体健康和维持机体内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患病肝脏将对人体多器官产生有害的作用.包括呼吸系统.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或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会出现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包括低氧血症、肺膨胀不全以及肝性胸腔积液等,并通过不同的致病机制影响肺血管系统,即可并发肝肺综合征和(或)门静脉肺动脉高压.肝肺综合征以肺血管扩张为特征,而门静脉肺动脉高压则是以肺内血管阻力增加为特征.肝病晚期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平衡紊乱可能是两者发病机制之一,而决定两者发展的共同因素是门静脉高压,两者是本质不同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完全不同,现就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的定义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大于5 mmHg.根据门静脉系统阻塞部位,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根据肝血窦累及情况,肝性门静脉高压又可以细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继发于肝硬化的窦性门静脉高压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 G )升高,即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游离压的差值升高[1,2].有...  相似文献   

18.
<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死亡率高达20%[1]。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hunt, TIPS)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本身可以造成全身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削弱肝脏清除细菌的能力,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4]。  相似文献   

1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广泛应用于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TIPS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管理等相关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微创介入协作组邀请TIPS领域(包括消化科、肝病科、介入放射科、肝胆外科)的相关专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更新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共识意见,旨在规范和推进TIPS技术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27)及安慰剂组(n=31),进行病史采集、肝功能分级;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入组当日,1月、3月、6月血生化、血常规、凝血指标数据;分别于入组当日,6月后行DSA下HVPG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及HVPG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1月、3月、6月时复查血胆固醇水平、血甘油三酯水平较入组时基线均明显降低,其余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辛伐他汀组患者6月时复查HVPG较入组时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6月时复查HVPG较安慰剂组患者在6月时复查HVPG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