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科学地位、法律地位和成就,并提出了“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从而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随着国家政府层面提出并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国家对中医药投入加大,使得中医药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碰撞,实践的检验,问题也暴露不少。将这些问题整理后,从医学史、科学性、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科研现状、产业化共7个角度对中医药的科研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发中医药同仁,特别是年轻学者对中医药科研方向的思考、探讨和梳理,共同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找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中医药基础理论不被认可、中医与中药被完全割裂开来的问题,应当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振兴中医药事业,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学性宣传,提高标准化水平和建设重点品牌中药。  相似文献   

4.
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寻求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合理性等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阐释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药之所以屡屡受到诟病,关键还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中药疗效平平或者不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从西药的临床剂量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看,一些中药传统用量设定是欠严谨和科学的;"中庸思想局限论"、"沙锅容积局限论"、"肚皮容积局限论"、"超大剂量风险论"等是中药用量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阐明中药量-效(毒)关系,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增加中药用量,可能将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乃至根本性举措。"治疗窗"摸查法、生物效价比测法等可作为寻找和科学制定中药临床最佳用量范围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寻求提高中医药疗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合理性等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阐释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医药之所以屡屡受到诟病,关键还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中药疗效平平或者不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从西药的临床剂量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看,中药传统用量设定是欠严谨和科学的;“中庸思想局限论”、“沙锅容积局限论”、 “肚皮容积局限论”、 “超大剂量风险论”等是中药用量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阐明中药量—效(毒)关系,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增加中药用量,可能将是提高中医药疗效的重大乃至根本性举措。“治疗窗”摸查法、生物效价比测法等可作为寻找和科学制定中药临床最佳用量范围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培养思路、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内容,阐述了采用课程体系与教学平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办学实际,提出了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重视中药生物工程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办学优势,培养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等实用型人才,服务于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士奎 《北京中医》2009,(3):163-164
在全党、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从中医药角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看到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和最具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思考如何在新时期突出自身的特征和优势,以科学发展为基础,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使中医药学沿着科学发展主题与规律,为发挥中医药护卫民生的独特和显著优势作用而发展。本刊特开辟“科学发展中医药学“论坛,诚邀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并希望藉此专栏,开展对中医药学科学发展热点、难点、关键点及各环节发展症结解决思路与方法的阐发,形成“百家争鸣“,共议中医药科学发展之园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的开展模式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苏州市中医医院在中药调剂新模式、加强中药个体化生产加工的规范化建设和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研究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围绕药物"五性",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采取多环节和点面结合的开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悠久的保健历史,独特的食养理论,丰富的药材资源,使中药保健产品在国内外保健产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合理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保健产品,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保健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中药保健产品研发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优势的中药保健产品设计思路,即按八纲辨证、五行学说、体质学说、扶正祛邪等理论,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中药保健产品的研发模式。努力创制具有中药特色和优势的保健产品,以尽快适应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使中药保健产品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中医药理论精髓(整体观、系统论)指导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医药整合医学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实践,从基于化学物质组学的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系统-系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和临床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聚焦整合生物标志物群,中药工程集成化创新与自主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化学生物学和仿人体微流控芯片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整合医学具体研究内容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与疾病不断的斗争中,为中华民族医药事业积淀了宝贵的财富,中医药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但是中医药科技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本文从中医药的科学性、现代化的中医药和中医药科技目前在发展中所遇阻碍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科技的现状,也对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医》2009,(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我们拟将编纂《中国中医药创新经验》。现特征文:1.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等)防治常见病、多发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海外中心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与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发展策略是保证其稳定、持续运行的保障和关键。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基于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战略布局的科学性问题、参与拓展双边多边合作问题、建设管理与特色发展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调查,提出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发展策略,具体为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善布局版图、重视布局的区域合作机制、科学构建中医药海外中心的管理体系、激活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六位一体"功能、凸显各中心的独特优势以及加强外向型人才梯队建设等层面,对推动中医药海外中心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糖生物学研究与传统中医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生物学糖工程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中最后一个巨大的科学前沿。有人预计如同 2 0世纪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与核酸时代一样 ,2 1世纪将是糖和多糖生命科学的时代 ,糖生物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给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1 多糖是中医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为世界医药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中药大国 ,中药的发源地。常用中药多达50 0 0余种 ,而多糖是许多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 ,近年来提取出多种中药多糖 ,如 :黄芪多糖、商陆多糖、当归…  相似文献   

17.
学科是科学的分支,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进步内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战略计划,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如何能够借着国家发展中医药的东风进行中医药学科建设,必将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人才梯队建设、科研建设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对中医药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医药学科要在以上各环节综合发展前提下实现其自主创新、我主人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管理学是以研究生产管理一般规律的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和探索现代中医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于1992年、1993年在中医、中药、针灸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中医药管理学概论》选修课,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医药管理学概论》必修课很有必要。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文拟结合调查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医学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就从法律上确定了西医药的唯一合法性,使中医药在日本断线百年;今天,日本只有中药(汉方制剂)而没有中医,甚至没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出现小柴胡汤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国,尽管国民党政府 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案》,但由于华侨及中医药界的反对而中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近年尤为重视,才使得中医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佘靖副部长在文中较详细地回顾了我国中医药在本世纪的进展,特别提出了中医药的5大特色与优势,充分表明中医药学必将迅速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另一医疗保健体系。佘部长最后指出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要为中医药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和政策环境等,为中药产业链上工作的人们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提案和建议: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从战略高度加强中医药领导、将中医药海外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将中药资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改进完善中药价格机制、加大中医药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