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类石,多形成于胃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而食管柿石症较少见,我院在胃镜检查中发现2例,并成功地经胃镜取出,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78岁,因吞咽困难10天于1996年3月4日入院。入院前15天患者食柿子2个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当地地区医院拟诊“食道癌”遂来我院。体检无阳性发现。纤维胃镜插入35cm见4.0cm×3.5cm×3.5cm大小褐  相似文献   

2.
例1,男,62岁,农民。因上腹疼痛不适一年行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发现一宽基息肉约1cm×1cm×0.5cm,扁平状。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周后按常规方法行高频电息肉摘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2岁,因上腹部不适半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于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窦前壁大弯侧一不规则黏膜隆起,大小约2.5cm×1.0cm,质韧,表面光滑(图1)。行病理检查结果示: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阴性。1周后行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壁第3层中高回声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大小约1.9cm×1.0cm,胃壁其余黏膜无破坏(图2);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9岁.因1周前"胸部不适" 而入院,行肺部CT检查无意中发现上腹部肿块伴轻度中上腹不适.烟酒史30年.曾有胃溃疡病史10余年,平日服用制酸剂治疗.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CEA、CA125、CA242、CA19-9、AFP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腹部CT显示上腹部囊实性占位,与邻近胃囊及胰腺尾部关系密切,大小约4.0 cm,未见明显强化.胃镜检查提示胃窦近幽门部后壁见大片状黏膜粗糙、糜烂,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尚软,触之易出血.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剖腹探查,术中见胰尾部有一5 cm × 4 cm × 3 cm囊性肿块,包膜完整,胆囊6 cm × 3 cm × 3 cm,内充满直径0.5 ~ 1.0 cm大小结石,行胰体尾 + 脾 + 胆囊切除术.病理诊断:胰尾部淋巴上皮囊肿.  相似文献   

5.
饮用可口可乐致巨大胃柿石消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呕吐咖啡样液体2d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d前食用柿饼,随即感上腹部不适,并出现恶心,渐发展至呕吐咖啡样液体,未伴黑便。该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无胃肠道手术史。胃镜检查:胃体腔见5cm×4cm巨大黑褐色结石,以活检钳触碰结石表面显示结石质地坚硬(图1);胃角可见一枚0.5cm×1.0cm的溃疡,覆咖啡色厚苔,周围组织水肿。胃镜检查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6.
食管巨大憩室伴结石嵌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45岁。以胸闷、胸痛、进食梗噎感15d为主诉就诊。胸部X光片显示中纵隔一个5cm×5cm×4cm大小的球形阴影,周缘光滑无毛刺。纤支镜检查总气管及两肺各段支气管口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食管后壁距门齿29-34cm范围有一个憩室开口,直径约2.5cm。憩室内见一黄绿色结石团块,大约5.0cm×3.4cm×3.0cm大小,触实、质硬、充满憩室腔,嵌顿于憩室口,一端突出于食管腔,致食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4岁.因突发呕咖啡色液体30 ml入院.体格检查:上腹部轻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查呕吐物潜血(++).胃镜检查黏液湖见少量咖啡色液体,胃角见一长蒂肿物凸向十二指肠球部,堵塞幽门口,胃镜勉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可见一息肉样隆起,当时考虑息肉嵌顿入球部,退镜至胃窦处,以活检钳夹持息肉长蒂颈部将其拉出至胃窦部,见息肉大小约3.0 cm×4.0 cm,表面黏膜粗糙、发红,血管丰富,高低不平,呈分叶状,取2块组织送病检.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 ,3.5岁。 1岁时发现心影增大 ,心包内肿物 ,初步诊断为心脏肿物。入院后心电图示 :心房扩大 ,室性早搏 ;X线胸片示 :两肺轻度淤血 ,左心缘下段显著延长且边缘不规则 ;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示 :左心室增大并明显向上移位 ,其下方近隔面处可见一占位病变 ,形态略不规则 ,左心室左下方见一块状肿物 ,约 6 .0 cm× 4.0 cm× 4.0cm,密度均匀一致 ,肿块主要向左下延伸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室间隔中下段及心尖部偏向心包腔内可见约 5 .1cm× 3.5 cm× 2 .9cm的团块 ,回声密度不均。  术中见心包无粘连 ,心脏…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男,61岁,主因上腹疼痛、腹胀、恶心1d就诊.患者于2d前进食多个糯米玉米穗后,次日出现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腹胀不能进食,遂前来诊治.患者平素无胃病史,近1周内无进食山楂、红枣、柿子等食物.胃镜检查:幽门口见1.0 cm ×3.0 cm ×4.0 cm黄色长条形结石堵塞于十二指肠球部(图1),质韧有黏性,用异物钳在内镜直视下取出,见十二指肠球部斑片状充血、水肿、糜烂,诊断胃结石、十二指肠球炎.取出的结石色黄、质黏韧(图2),可见糯米玉米粒皮,切开结石可见不完整的糯米玉米粒.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不适伴黑便15d入院.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8×1012/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203×109/L.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2.0 cm×1.5 cm大小的黏膜隆起,黏膜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11.
病例报告男,53岁。主因饮酒后呕吐咖啡样液体于1995—11—07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近贲门处有约1.0 cm×1.0 cm 新生物,表面糜烂,出血,活检病理报告:食管贲门口鳞状细胞癌。于1995年—12—13行贲门癌切除食畅通,15d 后出院。于1996—07开始出现进食咽下胸骨后疼痛,服用泰胃美治疗,症状短暂缓解。5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伴消瘦分别于1997一05—18,1997—07—28在两家医院行胃镜检查报告吻合口溃疡伴充血,水肿。于1997—08—03再次入本院行电子胃镜检查见吻合口后侧壁有一缝合线残露,其周边见约0.8 cm×0.8 cm 溃疡,轻度凹陷,周边充血水肿,病理报告吻合口溃疡,鳞状上皮被复,部分退变,坏死脱落,粒状上皮处尚完整,腺体大小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例1 男,57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难忍1年就诊。查体:心肺(-),上腹部压痛明显。胃镜检查,幽门口小弯侧有一溃疡其中部有约0.6cm×0.6cm深陷圆口,随蠕动有少量泡沫状液体上返。经治疗7周后,再次胃镜检查见溃疡已消失,但原有圆形深口仍有泡沫液体上返。检查发现幽门小弯侧有一胃十二指肠瘘。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男,35岁.因"全身骨痛6个月,枕部肿物3个月",于2006年11月29日收入院.入院体检:枕部可见8.0 cm×6.0 cm×4.0 cm肿物,右颈前区可触及3.0 cm×2.0 cm×2.0 cm肿大淋巴结,质中,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压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因咽部异物感1年,咽下固体食物困难2个月前来就诊.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上段距门齿25 cm处见一隆起性病变,约2.5 cm×1.5 cm,表面黏膜完整、光滑、无糜烂,活检钳推之有一定活动度,质地较硬.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冯某,男,36岁。因上腹部不适10d来院。患者1月前曾食黑枣250g,胃镜检查见胃内有一约4cm×6cm×3.5cm大小黑褐色椭圆形团块,钳触之可自由活动。胃底、体粘膜充血、糜烂。胃镜诊断:胃结石伴糜烂性胃炎。经中药排石后症状减轻。1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尼龙绳圈套加异物钳方法拖取胃内打火机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因吞服一次性塑料打火机35d就诊。经胃镜检查发现一大小为8.3cm×2.3cm×1.2cm打火机横位于胃体大弯侧。胃角见一约1.5cm×1.6cm溃疡,底覆白苔。在麻醉师监护下,予静推丙泊酚80mg及阿托品0.5mg,开始用圈套器套住打火机前端的接头处,打火机拉至贲门时呈横位状,与食管仍呈较大角度,  相似文献   

17.
正病例:患者男,83岁,因"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近4年"于2015年5月30日入院。患者诉下腹部轻微胀痛3个月,尚可耐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血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2011年11月9日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片状息肉,大小不等,最大约0.6 cm×0.8 cm,总面积约4.0 cm×4.0 cm(图1A),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3岁,上腹部不适伴食欲下降10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脾未触及,未扪及肿物。X线钡餐示:胃体大弯侧见4cm×6cm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边缘毛糙,中央区见腔内龛影,食管、十二指肠及小肠未见异常。胃镜检查:食管、贲门无异常,胃体大弯侧可见一巨大溃疡,边缘不规则,5cm×6cm ,底覆褐色痂,周围黏膜僵硬。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胃窦大弯侧,6cm×6cm×5cm大小,黏膜面发生溃疡,局部胃壁质硬,与结肠系膜轻度粘连。病理检查:送检远端胃组织见5 .0cm×4 .5cm大小溃疡,深约1cm ,周边隆起,局部胃壁增厚,质硬,切面灰白色,…  相似文献   

19.
<正>微创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临床迅速推广并广泛应用,目前,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将传统的腹腔镜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尽可能小的创伤和尽可能美容的切口来完成手术成为现实〔1〕。本文就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自制套管行单孔后腹腔镜下肾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776〔平均(58.25±12.15)〕岁。囊肿位于左侧7例,右侧9例。囊肿大小4.0 cm×4.2 cm76〔平均(58.25±12.15)〕岁。囊肿位于左侧7例,右侧9例。囊肿大小4.0 cm×4.2 cm7.5 cm×9.5 cm。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进餐后上腹部胀痛半年要求行胃镜检查。门诊胃镜示(图1):胃窦大弯侧1.0cm×1.0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考虑为黏膜下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