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虫病合并慢性荨麻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0年11月2日收治一例“钩虫病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450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寻求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我科对1450例慢性荨麻疹进行了变应原皮试检查,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见参考文献[1~2]。1.2病例:1450例慢性荨麻疹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543例,女907例,男女之比为1:1.67。年龄8~72岁,20岁以下175例(l.07%),20~40岁928例(64%),41~60岁318例(21.93%),60岁以上用例(2%)。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和)过敏性鼻炎者123例,占8.48%。病程为2个月~28年不等。多数病例长期应用抗组胺药物,部分病例采用激素疗法、自血疗法、注射组胺球蛋白法及中药针灸疗法等均效果不佳。从地区…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全身反复起红色斑块伴痒半年.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晨起后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风团,瘙痒明显,午后渐消,但皮疹反复发作,尤以受凉及吹冷风后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178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1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高于其他两组,血小板、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淋巴细胞总数、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嗜碱性粒细胞总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与慢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三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平均血小板压积(MPV)亦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L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平均血小板压积、NLR、SI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BC、NEU、MON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01、0.709,均大于0.7;其余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结论: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差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可能对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预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转归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 3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14~6 0岁 ,平均 35岁 ;病程 1~ 2 0 4月 ,平均 2 3月。所有患者治疗前 1月内未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 ,4日内未服用抗组胺药 ,无严重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给药方法 皿治林 10mg,每日 1次 ,连续服用 14天 ,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 7天及第 14天随访 ,记录受试者瘙痒 ,风团的数量和大小。疗效评分 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评定依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  相似文献   

6.
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68例均来自本院住院患者,男31例,女37例.年龄8个月~4岁21例(30.9%),5~9岁32例(47.1%),10~14岁15例(22.1%).病程1.5~20天,平均5天.所有病例均有近期反复发生全身皮肤红斑、风团史,并经1~2种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内用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但否认发病前20天内有内服药物史,否认发病前1周内曾进食海鲜等食物,所有病例血白细胞总数均超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抗组胺药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本药物。最新研究表明,抗组胺药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更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就目前临床抗组胺药物选择及使用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5~ 7月我科应用皿治林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慢性荨麻疹6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 0例均为我院和解放军88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 2 9例 ,女 31例 ;年龄 :12~ 70岁 ,平均 34.2 7岁 ;病程 1个月~ 10年。所有病例治疗前 1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 ,无严重内脏疾病。治疗方法 皿治林 10mg,每日 1次 ,连续服用 14天后停药评价。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初诊当日 ,用药后第 7天 ,第 14天做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价。观察指标包括 :瘙痒、风团大小、风团数量。按 0、1、2、3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以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12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双盲、随机、平行组对照的临床试验,以盐酸西替利嗪片为对照药。结果:共完成病例126例,试验组63例,对照组63例。试验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24%(134例),其中尘螨阳性率22.41%(119例);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9.0%(154例),其中蟹抗体阳性率13.75%(7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  相似文献   

11.
5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对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内试验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吸入组中螨、屋尘、野苋菜花、秋季花粉、蟑螂、蜜蜂、蚕蛹等均有较高的阳性率,食物组中虾、尤墨鱼、蟹、芝蔴、冬菇、芝麻、黄豆亦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变应原检测可使慢性荨麻疹患者明确过敏原,并为临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 436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特制的过敏原皮内试验检测我市慢性荨麻疹病人的常见过敏原。共检测2436例,50%的受测者食入组阳性过敏原为鱼、虾、西红柿、辣椒,吸入组为室内尘土、螨。慢性荨麻疹病人过敏原有地区性,我市慢性荨麻疹病人常见的过敏原以食入组为主。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甚满意。2002年8—10月,我们对5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用新型的第二代抗过敏药——眯唑斯汀(皿治林)予以洽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以慢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慢荨汤,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2组均治疗28 d。观察风团控制、瘙痒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停药1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在控制风团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瘙痒的控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的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粒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23.33%,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以慢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组胺药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组胺H1和H2 受体拮抗剂、转移因子及三者联合治疗。结果 抗组胺药组与转移因子组疗效相近 (P >0 .0 5 ) ,联合治疗组疗效与其它两组相比 ,疗效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联合治疗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谈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组胺药物通常通过拮抗H1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抗组胺药可以通过H1受体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起更广泛的抗炎作用,并可以成为反激动剂在组胺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对组胺受体活性的抑制.这些机制促进抗组胺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产生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观察 49例 ,疗程 4周 ,4级评分评价疗效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 4周有效率为 95 .92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其临床疗效明显增高。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乏力等 ,占 6.12 %。结论 皿治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新型抗组胺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9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及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风止痒方,疗程为1个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无论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间,我科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治疗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为我中心皮肤科门诊临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5岁(18-53岁),平均病程2年(7个月-5年);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6岁(22-56岁),平均病程1.8年(6个月-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且有可比性。入选标准:临床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排除患有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胆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咪唑斯汀2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咪唑斯汀治疗 2 17例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在第 7天和第 14天分别为 5 5 .3 %和 94.5 %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仅为 5 .5 % ,且症状轻。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方便、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