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石杉碱甲组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1.8±7.2)岁;对照组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72.3±6.9)岁。石杉碱甲组给予石杉碱甲0.1mg,bid,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100mg,bid,口服。两组总疗程为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石杉碱甲治疗12周后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石杉碱甲可显著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病例分成AD组和VaD组,分别测定血浆Hcy、SO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水平。结果AD组Hcy浓度为(16.24±6.62)μmol/L,VaD组为(25.81±11.8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SOD浓度为(165.94±35.92)μmol/L,VaD组为(167.76±29.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Hcy浓度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46,P〈0.05),VaD组SO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58,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Hcy浓度呈负相关(r=-0.263,P〈0.01)。结论血浆Hcy、SOD水平可能是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8例VaD患者,依据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0.05mg,每天2次;0.10mg,每天3次;0.15mg,每天3次)分成3组;另设14例VaD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连续12周。分别在治疗0、6及1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石杉碱甲不同剂量治疗组的MMSE、HDS评分及BI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VaD的疗效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Va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石杉碱甲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CDR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CDR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治疗Va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VaD的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VaD)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55例VaD患者,按痴呆程度不同分层。其中180例入组石杉碱甲组,随机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高剂量组:0.15mg;低剂量组:0.05mg);75例设为吡拉西坦(0.4g)为对照组,均连续用药52周。分别在0、12及52周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不同严重度VaD患者石杉碱甲高剂量组在治疗12周后MMSE、ADL评分改善最明显(P<0.05)。轻度VaD患者石杉碱甲高剂量组在治疗12周后MMSE、ADL评分改善疗效最好。结论: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VaD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VaD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高剂量石杉碱甲能延缓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痴呆(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脑梗死143例,随访3个月,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VEGF的水平,并对血浆ET-1和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VaD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VaD组患者血浆VEGF含量明显低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亦明显低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ET-1水平与VEGF存在明显负相关(r=-0.808,P〈0.01)。(3)VaD组患者血浆ET-1与MoCA值成负相关(r=-0.719,P〈0.01),VaD患者血浆VEGF与MoCA评分成正相关(r=0.670,P=0.01);而N-VCI、VCIND组患者血浆ET-1、VEGF与MoC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ET-1和低VEGF参与了VCI及Va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ET-1与VaD病情成正相关,血浆VEGF与VaD病情成负相关,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作为判断VaD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观察石杉碱甲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VCIND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石杉碱甲治疗组;另设健康对照42例。3组均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测定。VCIND患者治疗第4和第8周时重新测定MMSE及CDT并加以对比。结果:①VCIN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CDT评分、MMSE总分以及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计算能力、短程记忆、言语复述、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及图形描绘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石杉碱甲治疗的VCIND患者第8周时MMSE、CDT评分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①CDT、MMSE总分及亚项的测评,有利于早期发现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②石杉碱甲可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R评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R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治疗组MMSE、ADL、HDS-R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NC组,n=37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n=4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n=41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血浆NO水平。结果 NC组、AD组、VD组患者血浆NO水平分别为(16.00±6.63)umol/L、(41.01±16.40)umol/L、(21.28±6.71)umol/L,AD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NC组、V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浆NO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194,P<0.01);对AD患者各个认知领域的分值与血浆NO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AD患者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O水平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应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AD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34例、多奈哌齐治疗组(单用多奈哌齐)33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观察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检测。结果: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9.71,F=6.06,F=6.62;P均0.01)。联合治疗组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血清Hcy浓度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治疗组(t=-3.48,t=-2.26,t=2.25;P均0.05或P0.01)及对照组(t=-9.14,t=-5.73,t=5.01;P均0.01)。治疗后Hcy浓度减分值与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呈正相关(r=0.423,P0.01;r=0.240,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浓度,并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干听觉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VaD和28例AD和41名健康老人(NC)的ABR。结果AD组、VaD组及NC组波Ⅲ的绝对潜伏期(Cz脑区)分别为(5.1±0.4)ms、(4.6±0.4)ms和(4.5±0.4)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4,P〈0.01);3组波V的绝对潜伏期(Cz脑区)分别为(6.9±0.2)ms、(6.9±0.3)ms和(6.8±0.3)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05);3组波Ⅲ的绝对波幅(Cz脑区)分别为(0.19±0.07)μV、(0.32±0.13)μV和(0.35±0.15)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P〈0.01);3组波V的绝对波幅(Cz脑区)分别为(0.16±0.07)μV、(0.43±0.15)μV和(0.51±0.17)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1,P〈0.01)。AD组波Ⅲ的绝对潜伏期较其他2组延迟、绝对波幅较其他2组下降;AD组波V的绝对波幅较其他2组下降;VaD组波V的绝对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D和VD有一定参考意义,ABR测定可作为老年神经精神科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障碍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轻中度AD5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51例,相匹配的正常人群5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一般情况量表、营养调查表;测评MMSE、ADL量表。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水平。结果 AD的体质量指数(20.33±5.07)明显低于MCI(23.54±4.42)、对照组(24.68±4.36)(P〈0.05),其他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AD组叶酸、VitB12水平[(17.5±5.3)nmol/L,(302.3±210.5)pmol/L]明显低于MCI[(23.3±6.7)nmol/L,(399.6±197.8)pmol/L]及对照组[(24.2±5.4)nmol/L,(421.8±235.4)pmol/L](P〈0.05);AD和MCI组的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均与MMSE、ADL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者存在身体营养障碍,其中体质量指数较敏感;AD患者存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但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舍曲林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多奈哌齐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舍曲林(25~50 mg/d)治疗,观察4周,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定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基线HAMA评分无差异,第1周末治疗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为17.4±3.1,对照组为19.4±2.2,t=4.58,P〈0.01),直至第4周末两组HAMA评分仍有差异(治疗组为11.1±2.6,对照组为16.3±3.7,t=8.03,P〈0.01)。治疗组有5例(1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为4例(13%),不良反应轻。结论舍曲林能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0.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l,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并与神经心理学及痴呆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对AD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者36名采用EEG和P300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EEG异常率AD组为84%,正常对照组为2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SE总分AD组为19.77±5.22,明显低于对照组(27.66±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MSE评分与P300 PL呈负相关(r=-0.57,P〈0.05),与P300 AMP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利用EEG和P300结合MMSE量表可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是早期发现AD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6例AD患者(研究组)和4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清进行BDNF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HI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AD患者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轻度、中度与重度AD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AD血清BDNF水平低于轻度AD(P〈0.05)。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清BDNF水平降低,且与其年龄、病程及痴呆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