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472例颅脑外伤在脑电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52例(11.02%),异常420例(88.98%),其中轻度异常72例(17.14%),中度异常216例(51.43%),高度异常132例(31.43%)。有昏迷,头颅CT、MRI、X线异常者,异常率高。结论脑电图对颅脑外伤的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CT异常率63.5%,EEG异常率8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84.4%);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EEG、BEAM检查急性脑梗死优于CT,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夏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55-1956
目的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对急性脑梗死早期(≤72h)实施检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20例首次发病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在72h内作脑电图(EEG)检查,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CT异常率73.3%,EEG异常率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BEAM的理和8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作为脑功能检查的EEG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有着较高敏感性,可以较好地提供临床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图临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脑外科10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比较。结果 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2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可改善脑损伤后EEG异常,对于外伤性癫痫诊断及预后均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平扫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15例位于上矢状窦,7例患者累及横窦—乙状窦,5例累及多窦,7例患者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对10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显示32例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MRV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节段性或全程闭塞。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平扫和MRV检查显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王贵春  方经宏  朱光宇  陶小虎 《安徽医药》2011,15(11):1400-1401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及颈椎CT检查,29例患者行颈髓MRI检查;头颅CT均有异常发现,颈椎CT异常33例;颈椎CT正常,颈髓MRI异常5例。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可在行头颅CT检查的同时行颈椎CT检查并及时行颈髓MRI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免不当护理造成进一步颈椎或颈髓的损伤,同时又能明确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袁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46-144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变化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动态情况。结果DEACMP患者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广泛弥漫性慢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偶见痫样放电;年龄〈60岁者14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10例(71.4%),≥60岁者27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26例(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P〈0.05),有昏迷史者35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33例(94.2%),无昏迷史才6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3例(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38,P〈0.05)。CT检查异常26例患者,治疗后EEG大多数仍异常,其中轻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3例。结论DEACMP患者EEG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EEG检查对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发作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小儿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已行发作间期SPECT检查的癫痫患儿行发作期SPECT检查,并与脑电图(EEG)和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发作期SPECT、发作间期EEG和MRI的异常率分别为91.67%、70.83%和33.33%;发作期高灌注状态病例中以局部和单侧邻近区域性病灶为主(81.82%);EEG与发作期高灌注部位相符达87.5%,但EEG定位范围广泛,常超出高灌注区。结论发作期SPECT脑血流高灌注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其对致痫灶定位价值大于MRI和EEG,若与发作间期SPECT结合分析,更可提高癫痫定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影像学表现:脑实质占位表现27例(77.1%),其中小脑占位1例(2.8%),单纯脑白质小斑片状低密度5例(14.3%).脑膜炎表现7例(20.0%)。增强检查:不规则强化20例,脑脓肿样强化8例,环状强化3例,花环样强化2例,可见壁结节2例,合并有脑回样强化7例,脑积水9例,可见钙化灶1例。所有患者均不同范围地出现低密度水肿带。27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见异常信号。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其诊断需要完善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898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图(EEG)检查进行分析。方法:对本组病例常规EEG描记的结果根椐损伤程度和伤后检查时间早晚及复查情况进行分类观察。结果:总异常率为16.75%;损伤程度轻、中、重型异常率分别为15.23%、63.16%、1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伤后首次检查时间从早到晚的5组病例异常率依次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检查结果为异常的88例中在间隔1周-6月第二、三次复查中有68例(77.27%)EEG得到恢复正常或好转。结论:颅脑损伤程度越重,EEG异常率越高;颅脑损伤的临床转归与EEG恢复好转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C线、CT、MRI检查对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SPLS)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具有完整常规X线片、CT、MRI检查资料的SPLS病例48例,由3名资深的影像科医师盲法阅读每个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三种检查对诊断SPLS的敏感性。结果常规C线正侧位显示SPLS21例,敏感性为43.8%。CT常规间盘扫描显示SPLS15例,敏感性为31.3%。MRI显示SPLS47例,敏感性为95.8%。三种检查方法对诊断sPLS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4,P<0.01)。结论腰椎峡部裂的漏诊率明显低于常规X线平片与cT,可为临床评价提供正确、全面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袁彬 《中国医药》2009,(8):606-60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和CT在癫痫诊断、分型、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VEEG监测和CT对80例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EEG)出现痫样放电33例(41.2%),监测到临床发作2例;VEEG痫样放电62例(77.5%),监测到临床发作15例,VEEG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CT异常24例(30.0%)。VEEG与CT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痫EEG的痼样放电率,特别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应用,成为癫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VEEG与CT二者相互结合,对癫痫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脑电图、头颅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脑电图、头颅CT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检查68例,异常63例(异常率92.6%):头颅CT检查61例,异常26例(异常率42.6%)。结论:EEG确是监测脑功能早期改变及病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头颅CT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形态结构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成人ANFH的临床资料及DR、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40例.单侧病变30例,双侧病变10例,共有50个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50个股骨头行DR检查,30个(60%)为阳性,20个为正常;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28个(70%)为阳性,12个为阴性;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29个(94%)为阳性,2个为阴性,MRI诊断ANFHI期准确率为90%(18/20)。结论DR是ANFH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NFH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54例确诊病毒性脑炎患儿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病例中脑电图阳性率87.21%,CT阳性率3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情严重者EEG呈中重度异常,病情轻者EEG呈轻中度异常(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永玲  张工化  王清理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19-2920,3026
目的探讨正电子药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脑显像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癫痫患者行18F-FDG脑三维PET/CT显像,将其定位结果与头皮脑电图(EEG)、颅脑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阳性检出率为90.6%(29/32),其中低代谢灶27例,高代谢灶2例,正常3例;EEG阳性检出率为65.6%(21/32),常规脑部CT或MRI阳性检出率为31.0%(10/32)。结论18F-FDG在PETJCT脑显像中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现。方法对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MRI和CT检查,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15-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8岁。所有行CT检查患者为60例,其中有40例患者再次进行了MRI扫描。结果采用MRI检查的敏感度为91%,行CT扫描敏感度为91%。CT影像表现为以下特征:有24例患者出现脑膜异常且有脑积水,有18例患者出现脑炎,10例患者脑梗死以及8例患者出现异常血管强化。MRI影像表现:10例患者脑池出现闭塞,且12例患者的脑膜有增厚的现象;同时在经过MRI增强扫描后有11例患者的脑膜呈环状强化且有脑积水,其中脑积水较为严重者有9例,5例患者出现脑梗死,其中2例患者出现结核瘤。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的敏感度都很高,而MRI敏感度要略高于CT。而在对结核性脑膜炎影像表现分析时, MRI所涉及到病变范围要比CT更广。因而,两种检查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都有重要的价值,而采用MRI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上要稍优于CT,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脑电图(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入院7d内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脑脊液(CSF)检查、头颅CT扫描,观察其异常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7d内脑电图异常率达78%,EEG异常与意识障碍程度之间有较好的平行关系,与腰穿压力增高及脑脊液异常无显著相关性,与头颅CT扫描从不同角度反映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彼此有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EEG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EEG改变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周颍  陆景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24-1325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行24h内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病1周内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检查。结果7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中6例EEG正常,1例可见少量慢波;TCD均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6例正常,1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SPECT均显示不同脑区有低灌注情况。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6例无复发,1例复发1次,复查SPECT左颞叶血流灌注减低。结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缺血,提示本病可能与颞叶及海马局部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