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HLA配型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262例尸体肾移植受按HLA配型的误配率(MM)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术后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当MM>3时,若接受的器官HLA原/基因为可接受性,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6.4%;若供体器官HLA抗原/基因具免疫原性,则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1%,两比较,P<0.05。结论 供受间HLA配型越好,供器官所含的具免疫原性抗原/基因对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单抗湿板法进行HLA-Ⅰ类抗原分型,对传统配型原则Ⅰ类抗原错配(MM)2个以上位点的149例肾移植,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观察其术后一年存活率及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在不考虑DR位点的情况下,按CREG 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供受HLA-Ⅰ类抗原0、1和2MM数分别为36例(16.67%),62例(41.61%)和51例(34.22%);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6例)、27.40%(16例)和43.14%(22例)。术后一年存活率分别为97.22%(35例)、93.55%(58例)和82.35%(42例)。结论:在传统配型不满意的情况下,对HLA-Ⅰ类抗原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可以获得满意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等待供肾的患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亦为获得配型良好的供肾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3.
亲属间活体肾移植3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治疗肾功能衰竭。方法:36例志愿手术者中,直系血缘亲属(母子)2例;姊妹兄弟3例;夫妻1例;旁系三代以内血缘亲属30例。HLA全配1例,HLA单倍体相同29例,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4例,HLA完全错配者2例。经气管插管麻醉下手术切取一侧肾脏,7例取供者右肾,29例取左肾,同期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术后15天内出院,随访21-1个月,血压及肌酐尿素氮正常,留存肾多谱勒血流指数正常。所有受者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及严重感染性并发症,术后2例发生尿瘘,1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例术后6月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坏死狭窄,经手术治疗痊愈。1例术后22天发生移植肾动脉血栓栓塞,急诊手术取栓,因栓塞范围超过移植肾80%,不得已切除植肾。结论: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与同期尸肾移植比较,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明确,供肾缺血时问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预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李民  赵明 《中华综合医学》2002,3(10):867-869
目的:研究致敏受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莱姆德细胞板检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湿板行受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行HLA-Ⅱ类基因分型。结果:75例受PRA阳性率为11%-96%,平均48.5%;51例患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3例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经静脉点滴OKT3抗排斥,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切除移植肾,11例患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9例患于术后2周至2个月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75例患移植成功率93.3%。死亡率2.7%,总急性排斥率及总DGF发生率分别为17.3%和14.7%。按CREGs配型原则,供受CREGs的0、1、2个错配(MM)分别为13例(17.3%),44例(58.7%)和18例(24.0%),3MM-6MM均为0,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结论:致敏受必须严格按照HLA配型及HLACREGs配型原则,对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提高并延长移植肾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对1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组织配型、供肾情况、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由于重视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选择良好,手术技巧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理,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Guo YF  Tan JM  Li RY  Liu SZ  Li Y  Ying K  Xie Y  Mao Y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26-3133
目的研究肾移植供受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术后早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1)根据有无急性排斥发生,129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6个月内),根据HIJA—A—B—DR错配、神经钙蛋白抑制剂、肾功能延迟恢复、ATG或MAb诱导治疗、冷缺血时间等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5种细胞岗子及5种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2)根据HLA—DR配型情况分成0~1个HLADR位点错配组(0—1MM)、HLA—DR完全错配组(2MM),比较两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1)129例肾移植受者中,39例(30.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排斥组HLA—DR错配数和无排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位点的多态性在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中的分布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HIA—DR完全错配组(2MM组)和0~1个位点错配组(0~1MM组)进行比较,两者多态性分布亦有不同。结论肾移植供受者不同基因多态性对预测排斥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9例同种异体肾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供受者之间配型以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人肾存活率95%/95%,19例恢复工作,1例死亡,未出现外科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加速排斥反应,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高质量的供肾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严格的HLA配型和术后合理用药是提高长期存活的关键;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对1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组织配型、供肾情况、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由于重视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选择良好,手术技巧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理,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因配型技术在同种异体肾移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分别进行供、受体的基因分型,为3例配型适当的终末性肾病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观察其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于术后2d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急性和超急性排异发生。随访11-15个月,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 基因配型的准确率较之传统的血清学配型显著增加,显著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Ag M)和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标准在再次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HLA配型、Res M及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78例再次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早期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Res M标准,0MM受者由AgM组2.6%提高到ResM组14.1%(P=0.0027),0~1MM组受者由Ag M组15.4%提高到ResM组52.6%(P〈0.001);残基相配组与残基错配组相比,DR相配组与DR错配组相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快、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1、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HLA-Res M可大幅度增加供受者的相配概率,显著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再次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Ag M)和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标准在再次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HLA配型、Res M及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78例再次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早期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Res M标准,0MM受者由AgM组2.6%提高到ResM组14.1%(P=0.0027),0~1MM组受者由Ag M组15.4%提高到ResM组52.6%(P〈0.001);残基相配组与残基错配组相比,DR相配组与DR错配组相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快、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1、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HLA-Res M可大幅度增加供受者的相配概率,显著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再次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输血对肾移植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组织配型对肾移植免疫状态(PRA)的影响,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PRA检测在肾移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和ELISA法,对26例肾移植患者经肾移植前多次输血和HLA配型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及PRA的表达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肾移植前多次输血可降低肾移植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率和提高抑制率,使肾移植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经血清学配型选择的肾移植PRA一般小于10%,属于无致敏状态。结论:1、肾移植前少量多次输血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2、肾移植前后常规检测PRA反应状态,HLA配型对供肾体的选择,调整治疗方案及指导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预测排斥,免疫监视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并已取得可喜成果。然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多,超急排斥反应是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我院自1977年7月至1983年11月共做43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其中3例术后发生超急排斥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莱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没有应用舒莱(对照组);27例应用两剂舒莱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血肌酐下降速度、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26.32%(10/38),舒莱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7.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但1年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12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结果 122例肾移植手术中成功120例(98.4%),其中排斥反应和术后大出血再次手术各1例(1.6%)。结论 良好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在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32例PR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采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CREGS+DR0,1,2和3错配(MM)分别为8例(25%)、10例(31.25%)、12例(37.5%)和2例(6.25%),无4~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2例(6.25%)、3例(9.38%)、10例(31.25%)、9例(28.12%)和8例(25%),其中0~1错配仅有5例。肾移植术后仅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_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4例亲属肾移植的经验,探讨活体供肾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为血缘亲属供肾,1例为非血缘亲属供肾,血型相同,淋巴毒试验阴性,4例HLA配型中,全配1例,单配体相同3例。4例取供者右肾,10例取供者左肾,13例经开放手术取肾,1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供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个月-1年肾功能正常。受者14例中13例至今存活,肾功能良好,1例肾失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冲击治疗逆转。2例发生肾功延迟恢复,分别于1周及3周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2例术后3天肾功能正常,无外科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19.
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I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B完全配合率分别仅为2.0%和10.2%,完全不配合率分别为30.6%和8.2%;将这些供体与受体作HLA-I类配型后再作选择性移植,则同为这些供、受者,其HLA-DRB、DQB的完全配合率分别可选8.2%和40.8%,而完全不配合率仅为10.2%和0。完全不配合的受者移植效果要比其他受者差。结论:在尸肾移植中进行HLA-Ⅱ类配型,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近期移植肾排斥反应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同种肾移植的症结所在依然是怎样提高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由于移植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同种肾移植近期效果明显提高,移植肾1年存活率超过90%,尸肾移植物半数存活时间(T1/2)亦由原来的6.7年延长至90年代的10.9年,但长期效果还不尽人意。影响长期存活的因素很多,如供肾质量、缺血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GDF)、淋巴毒交叉反应、HLA配型、免疫抑制剂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