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导致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150 例采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受孕的婴儿(IVF 组)与200 例自然受孕婴儿(对照组)的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等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VF 组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增高(P<0.01),而出生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母亲相比,IVF 组母亲生产年龄偏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P<0.05)。IVF 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VF 组低出生体重及硬肿症发生率增高(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1)。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VF、早产、双胎及母亲妊娠合并症是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VF 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但双胎构成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儿,住院时间更长;自然受孕、避免早产、减少双胎妊娠及预防母亲妊娠合并症可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试管双胎婴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IVF-ET)双胎儿围产期疾病和死亡发生率。方法:对9对IVF-ET双胎儿及42对自然受孕双胎儿进行分析。结果: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妊高征发生率为 66.6%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妇女(P<0.05)。IVF-ET双胎儿的胎龄平均为(33.71±1.13)周,低于自然受孕组(35.22±1.77)周(P<0.01)。IVF-ET双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发生率为38.9%,高于自然受孕组(5.9%)(P<0.01)。IVF-ET双胎儿窒息、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9%,50.0%,38.9%,而感染、RDS、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16.6%,11.1%,27.8%,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P<0.01;<0.05)。双胎输血综合征自然受孕双胎儿发生率为6%,试管组双胎儿无发生。IVF-ET双胎儿围产期死亡率(22.2%)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2.3%)。结论:应加强IVF-ET术后孕妇及胎儿的监护,防止各种疾病发生,降低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 24周活产双胎儿3 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 006例(1 003对),SC组双胎儿1 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 < 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 < 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 < 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双胎发育不均衡、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纳入其中的双胎妊娠孕产妇2912例及新生儿5824例为研究对象。两个胎儿出生体重相差≥20%为双胎发育不均衡组;<20%为双胎发育均衡组。根据病历及随访登记,记录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双胎发育不均衡组与均衡组的围产结局,分析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912例双胎孕妇中,双胎发育不均衡发生率为3.54%(103/2912)。不均衡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均衡组,住院时间、小于胎龄儿比例及最低体重出现日龄均大于均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OR=1.853)、孕周≤35周(OR=2.368)、孕次≥2次(OR=2.941)、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OR=2.457)、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62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725)、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OR=2.529)、双胎异性(OR=1.603)是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影响因素(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组的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双胎发育均衡组(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的103例中,MCMA、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nic,DCDA)3亚组间比较,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比例,3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MA组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均高于其他2个亚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发育不均衡增加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双胎发育不均衡与产妇年龄、孕周、孕次、孕前BMI、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MCMA双胎、双胎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胎体重不均衡与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在我院分娩、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双胎,双胎新生儿体重差≥20%为体重不均衡组,<20%为体重均衡组,比较两组母亲合并症情况及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 共纳入74对双胎,其中体重不均衡组31对,占41.9%,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体重均衡组[41.9%比16.3%,32.2%比9.3%,35.5%比11.6%,25.8%比7.0%,P<0.05].体重不均衡组新生儿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体重均衡组[16.1%比4.6%,19.4%比4.6%,12.9%比3.5%,17.7%比4.6%,17.7%比5.8%,14.5%比3.5%,19.4%比4.6%,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以及新生儿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喂养不耐受均与双胎体重不均衡有关.结论 母亲妊娠期合并症与双胎体重不均衡有关,而双胎体重不均衡可能为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足月小样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围生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产科分娩的111例足月小样儿的围生期相关资料,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于生后3~7d对其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影响足月小样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结果 足月小样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及NBNA总分(分别为10.72±1.41,7.13±0.96,7.32±0.74,37.16±1.32)低于正常新生儿(分别为11.27±1.04,7.89±0.72,7.62±0.64,39.12±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足月小样儿神经行为的因素有分娩方式、胎盘异常、脐带异常、母亲围生期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共7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母亲围生期感染(OR =2.175,95%CI1.981 ~2.408,P<0.05)、双胎妊娠(OR=1.936,95%CI 1.517 ~2.368,P<0.05)、高胆红素血症(OR=1.518,95% CI1.072~2.149,P<0.05)是影响足月小样儿NBNA评分的危险因素.结论 足月小样儿神经行为发育较正常新生儿差,母亲围生期感染、双胎妊娠、高胆红素血症是影响足月小样儿神经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妇高龄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及生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入住的1 109例新生儿中,选取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所产新生儿536例作为高龄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年龄35岁的适龄产妇所产新生儿573例作为适龄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生后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高龄对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影响。结果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多胎次、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试管婴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新生儿唇腭裂发生率高于适龄组,骨骼畸形率低于适龄组(P0.05)。高龄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OR=2.27;95%CI:1.33~3.88;P=0.003)、新生儿复苏(OR=1.66;95%CI:1.19~2.31;P=0.003)和颅内出血(OR=2.70;95%CI:1.21~6.04;P=0.02)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唇腭裂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产妇高龄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复苏抢救和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母亲年龄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2 36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年龄不同分为 < 20岁(n=15)、20~24岁(n=158)、25~29岁(n=894)、30~34岁(n=936)、35~39岁(n=320)、≥ 40岁(n=40)6组。比较各年龄组产妇相关特征的基线,以及其妊娠不良结局(早产、出生缺陷、妊娠晚期死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各年龄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结果 控制了居住地、是否初产妇、妊娠方式、孕产期相关疾病因素后,≥ 40岁组产妇的极早产儿和中期早产儿发生率分别是25~29岁组的2.60倍、1.99倍(P < 0.05);20~24岁组极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25~29岁组的1.99倍、1.33倍(P < 0.05); < 20岁、20~24岁、≥ 40岁组妊娠晚期死胎的发生率分别是25~29岁组的9.10倍、2.88倍、3.97倍(P < 0.05); < 20岁、35~39岁组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是25~29岁组的2.70倍、0.73倍(P < 0.05)。结论 双胎妊娠中, < 20岁的产妇发生小于胎龄儿和妊娠晚期死胎的风险较高,≥ 40岁的产妇发生极早产儿、中期早产儿和妊娠晚期死胎的风险较高,20~24岁产妇发生极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妊娠晚期死胎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试管早产儿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22例试管早产儿与183例自然妊娠早产儿(对照组)母亲围产期情况、出生一般情况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25.4%)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3.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病死率(9.0%)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早产儿与自然妊娠早产儿相比,更易患RDS,且畸形率及病死率均较自然受孕儿高,故仍应慎重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方式,并加强孕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乳瘦素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顺产的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各120名,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纯配方奶喂养组,测定分娩时脐血及产后第3、28天新生儿血清和母乳瘦素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生后28天体重和身长,并计算Ponderal指数(PI),比较各组瘦素变化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出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纯配方奶组低于纯母乳组[(1.7±1.2)μg/L比(2.6±1.4)μg/L,P<0.05],第28天纯配方奶组低于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2.3±1.1)μg/L比(3.2±1.3)μg/L、(2.9±1.4)μg/L,P均<0.05].新生儿出生时各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纯配方奶组高于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2.9±0.3)g/cm3比(2.7±0.2)g/cm3、(2.8±0.3)g/cm3,P均<0.05].产妇母乳瘦素水平第3天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混合组低于纯母乳组[(11.7±3.8)μg/L比(13.5±4.6)μg/L,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影响新生儿瘦素水平,并进而影响新生儿期体格发育,母乳瘦素是新生儿瘦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以33例APIP患者及其3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APIP中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最多(26例,79%)。从病因分析,以高脂血症性最多(14例,45%),胆源性13例(42%),其他类型4例(13%);从严重程度分析,以轻度最多(22例,67%),中度最少(5例,15%)。33例APIP患者中病死率为0。足月分娩的20例中终止妊娠的11例,早产10例中终止妊娠的9例,2例发生胎死宫内,1例于孕中期发生流产。31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例为双胎)中1例(3%)死亡,12例(39%)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例(26%)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6例(19%)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16%)发生感染性疾病,2例(6%)发生颅内出血。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其他类型所致APIP 3组所娩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终止妊娠以高脂血症性APIP组最多(P < 0.05)。轻、中、重度3组以中度组娩出的早产儿最多(P < 0.05);所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中度组最低(P < 0.05);所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轻度组最低(P <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发生,并且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母婴因素与脐血有核细胞总数及CD34+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关系,为脐血库合理选择脐血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收集130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标本,男女比例为1:1。收集围生期相关信息:孕母年龄及血型,有/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新生儿体重、性别、生后Apgar评分,以及胎盘、羊水、脐带情况。结果 根据孕母血型、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新生儿性别、生后Apgar评分,胎盘形态、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等情况进行分组,组间比较脐血有核细胞总数及CD34+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母年龄、新生儿体重与脐血有核细胞总数无相关性(P > 0.05),新生儿体重与CD34+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 > 0.05),孕母年龄与CD3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脐血中CD34+细胞数量随孕母年龄增大而增多,故脐血库在筛选脐血时,同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年龄偏大的孕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后两种撤机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胎龄≤ 32+6周或体重≤ 1 500 g、首选HFOV治疗的RDS早产儿101例,随机分为HFOV直接撤机组(观察组)50例,HFOV转为常频机械通气撤机组(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后72 h内的撤机失败率,撤机前2 h、撤机后2 h、撤机后24 h的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两组呼吸支持治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出院时的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撤机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vs 14%,P > 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4±39)h vs(88±69)h,P < 0.05]。两组患儿总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前后的血气分析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转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对于RDS早产儿,使用HFOV后采取直接撤机策略是安全可靠的,且可减少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及早期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胎龄 < 34周、出生体重1 000~ < 2 000 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患儿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口部感觉及肌力训练和新生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手足的压力抚触。主要观察结果是两组早产儿达到独立经口喂养的时间、住院天数、EUGR发生率等。次要观察结果是两组早产儿疾病如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败血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97例早产儿符合入组标准且资料完整。其中对照组48例,干预组49例。干预组达到独立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出院时纠正胎龄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的EUG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和败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NICU中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可减少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更早地完成独立经口喂养,降低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