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肥大细胞与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人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意义及对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改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2 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 ,瘤巢间质肥大细胞数及两者相关性 .结果 :发现本组病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增殖指数增高 ,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均呈脱颗粒状态 ,其密度占 15 80±7 2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数与肿瘤PCNA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内肥大细胞增多可以是机体局部抗肿瘤反应形式 ,但其确切机制不清楚 ,且与瘤细胞PCNA表达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2.
(1)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2)方法 42例经常规石蜡包埋皮肤基底细胞癌标本,镜检确定组织学类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表达。(3)结果 4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18例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42.85%;9例强阳性,强阳性表达率为21.40%。P53蛋白表达与皮肤基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的调节基因TRAP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的调节基因TRAP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RAP在38例皮肤基底细胞癌、15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TRAP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P<0.01);在未分化型与分化型基底细胞癌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AP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有关。TRAP的表达与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基底细胞癌(BS)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与BS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本院和湘雅医院病理科1995~1999年活检BS标本41例,意外死亡病人的正常皮肤组织8例。所有组织均经10%福尔马林固?..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81岁,左鼻孔下方反复溃疡5 a,加重1 a。皮肤科情况:左鼻孔下方可见约3.0 cm×2.5 cm×0.6 cm的不规则溃疡,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皮损组织病理诊断:真皮中上部可见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癌巢,基底样癌巢中央及周边可见鳞状细胞癌成分,癌巢中央可见角珠及鳞状涡。诊断: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了解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鳞癌及5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皮肤鳞癌中p53积经为43.1%,其中高分化与中等分化,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黄照权 《右江医学》1992,20(3):117-118
<正> 皮肤基底细胞癌亦称基底上皮细胞癌,临床上不多见,和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一样,其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故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们所遇到的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和评估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有11例患者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为基底细胞癌,在我院首次接受ALA-PDT治疗。使用新鲜配制质量分数20%δ-氨基酮戊酸霜涂于病变及其周围0.5cm皮肤黏膜,塑料薄膜封包3-4h,然后用XO-635AB型光动力激光仪照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次后放弃治疗,其余经过3-5次治疗后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未见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对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安全可靠、治疗后无瘢痕、可重复使用、对正常皮肤无损害的治疗手段,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年龄太大和体弱的患者,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和美容修复方法。方法本院1988年6月 ̄2000年11月共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23例,根据美学理论与整形美容技术,分别采用直接缝合、皮片移植、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病灶扩大切除23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外形满意,其中1例因切除残留行第2次手术,余无1例复发。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方式与美学结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人群基底细胞癌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皮肤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2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共收集12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124份组织病理标本,≥60岁的患者占71.31%(87/122);头面部发生最多,占91.80%(112/122);病理亚型中结节型占40.32%(50/124),其次是结节囊肿型,占18.55%(23/124)和浸润型,占10.48%(13/124).总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8.87%(73/124).不同亚型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显示角化型(40.00%,2/5)和浅表型(42.86%,3/7)最低.头面部诊断符合率为62.50%(70/112),明显高于非头面部的25.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基底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80.00%(52/65),明显高于无溃疡性基底细胞癌的35.59%(21/5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底细胞癌多发于老年患者,病程长,头面部多见.  相似文献   

14.
粉防己碱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分为不同浓度Tet处理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术Annenxin V/PI EGFP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的影响;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癌细胞体外生长(P〈0.05)。Tet处理细胞72 h后,电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核裂解,凋亡小体形成;随着Tet浓度的提高,各Tet处理组DNA凝胶电泳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率渐趋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Bcl-2 mRNA的表达渐减弱,Bax基因mRNA表达渐增强(P〈0.05)。结论:Tet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和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晶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289-290
目的 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和美容修复方法。方法 本院1988年6月-2000年11月共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23例,根据美学理论与整形美容技术,分别采用直接缝合、皮片移植、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病灶扩大切除23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外形满意,其中1例因切除残留行第2次手术,余无1例复发。结论 面部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方式与美学结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BCC)Sexton病理亚型划分标准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按该标准将46例BCC划分为6个亚型,并据此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BC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蛋白在石蜡切片上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以比较两组BCC Bcl-2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46例BCC中结节型、混合型和浸润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28%、17%,非侵袭性BCC组21例,侵袭性组25例;前者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后者,P值为0.005。结论 对BC作出病理亚型的诊断是必要的;Sexton病理亚型标准反映了BCC生物学行为的差异,采用该标准可区分非侵袭性和侵袭性BCC,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分析了11 431个基因在喉癌组织和其临近的正常黏膜组织表达差异,用RT-PCR技术分析所得喉癌差异表达基因中一个基因在不同类型喉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和其临近的正常黏膜组织基因表达相差3倍以上者为35个,其中上调基因8个,下调基因27个;相差5倍以上者7个,皆为下调基因;上皮膜蛋白基因-1 (The epithelial membrane 1, EMP-1)是下调基因中一个基因,EMP-1在不同类型配对喉癌中皆呈低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结论喉癌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参与,微阵列技术分析喉癌差异表达基因是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28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及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3基因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6.4%(13/28)、60.0%(6/10)、80.0%(4/5),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无关。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的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平均凋亡指数(P〈0.01),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早期阶段的细胞凋亡异常和过度增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作为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Caspase-3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