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检查郑州地区6 790名6~13岁儿童,测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血压,计算腰围/臀围比(WHR)及腰围/身高比(WHtR),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5.57%。控制年龄因素后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男、女童的BMI、WC、HC、WHtR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无论男女,高血压组的BMI、WC、HC、WHR和WHtR的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检出肥胖儿童280名(4.12%),超重622名(9.16%)。肥胖、超重及正常体质量组的高血压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高血压比例高于超重及正常体质量组。肥胖、超重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地区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处于同年龄段儿童的中低等水平。BMI、WC、HC、WHtR与男、女童血压具有显著相关性,尤以HC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对年龄7~18岁的2889例正常儿童及702例超重、肥胖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ALT、胰岛素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男童ALT水平高于女童。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男女童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ALT水平均逐渐增加。ALT与BMI、腰围、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在超重、肥胖儿童中,男童ALT升高组BMI、腰围、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ALT正常组高(P<0.05);女童ALT升高组腰围、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ALT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结论:ALT与儿童超重、肥胖及其引起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5岁时肥胖和正常男童在0~5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情况,为早期识别及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儿童肥胖诊断采用WHO 2006年5~19岁儿童BMI标准,BMI≥均数(■)+1个标准差(SD)为超重,≥■+2SD为肥胖,■-2SD为营养不良,余为正常。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儿童纳入分析:①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做体格测量时5岁的男童;②6、12、18、24、36、48和60月龄均行体格测量。5岁时达到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者,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肥胖。Z-score的计算公式=(儿童观察值-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SD。结果研究期间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男童104例,正常男童864名;进入本文分析的肥胖男童58名,正常男童303名。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和正常男童与纳入分析的肥胖和正常男童在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MIZ)的均值从6月龄起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8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身高的Z评分(HAZ)均值在18月龄后开始持续高于正常男童,36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Wt均数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2~18月龄之后的体重增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Ht均数在12~18月龄后持续高于正常男童,在12~18月龄至36~48月龄较正常男童身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BMI均6~12月龄至24~36月龄组持续低于正常男童,36~48月龄和48~60月龄高于正常男童,18~24月龄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男童肥胖应在2岁前,12~18月龄是干预的第一个关键期。肥胖男童在短期内出现身高更高、身高增长加速,但48月龄后身高增长速度无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睾丸容积超声检测的优越性 ;明确单纯肥胖与正常儿童睾丸发育之差异 ;分析Kaup指数变化对儿童睾丸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①将超声测量三径并计算出睾丸容积均值 (MVT)的 6 18例 7~ 14岁的肥胖男童 ,按年龄分为 8个年龄段 ;同样方法检测相应年龄段正常男童 6 0 3例作为对照组 ,进行MVT测量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②另对两组中年龄段为 12岁、年龄差限制在 6个月以内、身高分组差值≤ 5cm各 5 1例 ,进行MVT 1∶1的配对资料比较及Kaup指数变化对MVT影响的分析。 结果  7~ 14岁各年龄段肥胖组与对照组MVT的对比结果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 12岁男童MVT 1∶1配对资料比较结果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1) ;对照组Kaup指数为 15~ 2 0 ,体重及身高增长同MVT发育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 ;而肥胖组Kaup指数 >2 0 ,上述的相关指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两组 7~ 14岁儿童MVT比较结果均有极显著差异。分析发现 ,由于两组Kaup指数的不同 ,而导致儿童身高及体重的增长与睾丸发育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差异。因此 ,可能明显影响了肥胖儿童睾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7123名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及相关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WHR)水平及年龄、性别特征,分析其与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并探讨腰围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测量7123名天津市学龄期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其WHR、BMI,记录各个年龄组男童和女童的腰围、臀围和WHR,通过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WHR的性别差异,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1 811名留取静脉血行TG、TC、HDL、LDL、UA检测.结果 儿童的腰围和臀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男童大于女童(Pa<0.05);男童WHR无明显变化,女童WHR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BMI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腰围和臀围分别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WHR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男童r=0.419,P<0.05;女童r=0 241,Pa<0.05),BMI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均呈正相关.腰围与TG、TC、LDL、UA呈正相关(r=0.076、0.098、0.137、0.401,Pa<0 05),与HDL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 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和BMI均与身高、体质量有关,WHR与体质量有关,腰围与TG、TC、HDL、LDL、UA有关.腰围及相关指标可作为儿童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检测42例8-14岁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睾丸容积、阴茎横径长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TT)、泌乳素(PRL)、皮质醇(Cortisol)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患儿睾丸容积、阴茎大小及长度,血清FSH、LH、T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其肥胖程度呈负相关。PRL、E2、Cortiso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其肥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性发育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7.
全国0~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自1996年第二次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流行学研究后10年来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复核本工作组研究初期所确定的工作假设和所选择的指示参数的科学效应;修订本工作组所制定的中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择沈阳、济南、青岛、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成都、深圳、海口、文昌11个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调查0~6岁儿童84 766名,代表人口1 414 220名儿童.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身高标准体重值,采用标准差计分法(Z-score),体重高于中位数1个标准差为超重、高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测量体重、身长/身高、3岁以上儿童的腰围、臀围、大腿围及血压.计数、计量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0.05.结果 (1)本次调查0~6 岁儿童肥胖、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19.8%,其中男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9%、22.2%,女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3%、17.0%.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4.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52%.肥胖、超重检出率北部高于西部,中南部居中;男童高于女童.肥胖、超重比仍处于高危水平.(2)出生后1个月儿童的平均体块指数(BMI)值>16.5,于1个月时BMI均值达最高(17.8),之后逐渐降低,5.5岁时降至最低点(平均值15.7),然后随年龄上升,但最高BMI均值未超过18.(3)本次调查中,脂肪重聚年龄为5.5岁,较1996年后移半年.出生后前半年的脂肪重聚比(ARR1)为0.56,出生后半年(ARR2)为0.97,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且明显低于10年前的水平.(4)西部地区儿童由于身高不足,可以出现"假性超重".这既掩盖了早期线性生长不足和营养不良,又掩盖了可能产生的肥胖.(5)本次调查肥胖儿童血压高于第95百分位数的比例高达12.9%,其腰臀比大于本工作组设置的1.0的危险警戒水平者占17.2%.(6)本工作组所设立的BMI参照值及肥胖筛查界值点、脂肪重聚比/年龄等参照值及界值点、腰臀比参照值及界值点等指示参数在现场筛查和指示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是适宜、科学、实用的.结论 近10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检出率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率增加明显,且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应加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早期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男性儿童血清瘦素、性激素水平及其对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8~14岁1 208例小学生中筛选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42例男童作为肥胖组,选择BMI 14.1~23.0 kg/m2的健康男童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入选儿童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阴茎长度及睾丸体积.采用SPSS 10.0软件行组间t检验比较二组差异,直线相关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与E2、T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男童血清瘦素为(16.82±11.46)μg/L,较健康对照组(5.43±3.56)μ/L显著增高,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419 P<0.01).肥胖组男童血清E2水平为(20.51±16.42)ng/L,较健康对照组[(8.84±4.53)ng/L]显著增高,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903 P<0.01).肥胖组男童T水平为(1.64±0.85)μg,/L,低于健康男童[(2.07±0.98)μ/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18 P<0.05).肥胖组男童阴茎长度为(4.51±1.36)cm,低于健康男童[(5.64±0.99)cm],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965 P<0.01).肥胖组男童睾丸体积[(4.21±2.32)cm3]低于健康男童[(7.08±3.76)cm3],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043 P<0.01).瘦素与BMI、E2呈正相关(r=0.757,0.266 Pa<0.05),与T呈负相关(r=-0.368 P<0.01).结论 高水平瘦素可能是单纯性肥胖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单纯性肥胖男童存在性激素代谢紊乱、性发育落后,瘦素可能影响男性肥胖儿童的性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及颈围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3 719名7岁以下儿童,收集儿童一般资料并进行体格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估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围判断超重/肥胖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颈围与体重指数判断超重/肥胖的一致性。结果 各年龄阶段的男童、女童颈围与体重指数均呈正相关(r≥0.50,均P<0.001)。以体重指数作为判断超重/肥胖的标准分为超重/肥胖组与非超重/肥胖组,各年龄阶段的超重/肥胖组颈围均大于非超重/肥胖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男童和女童颈围判断超重/肥胖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各年龄阶段男童、女童的颈围和体重指数判断超重/肥胖的Kappa值均大于0.40。结论 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颈围可较好地判断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9):1042-10...  相似文献   

10.
4854例青少年阴茎睾丸测量值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和评价青少年阴茎及睾丸的发育状态。方法 对长沙市4854名5—14岁中小学生进行了阴茎和睾丸大小测定,提出了长沙市男性儿童少年阴茎、睾丸发育的正常范围值。结果 男性儿童青少年阴茎长度和睾丸纵径与其年龄有明显关联,5~11岁之间增长缓慢,11岁后开始骤增,标志进入青春期。而阴茎周长和睾丸横径与其年龄无明显关联。结论 男性儿童青少年阴茎长度和睾丸纵径是性发育的指征之一,可以用来初步评价其性发育情况。而阴茎周长和睾丸横径不能作为性发育特征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地区6~18 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现状及超重/ 肥胖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地区7 893 名 6~18 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男女生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血压、高收缩压(HSBP)、高舒张压(HDBP)检出率分别为6.58%、4.02%、3.81%,其中男生高血压、HSBP 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87%、9.84%、19.23%。高血压、HSBP 及HDBP 检出率均表现为肥胖组> 超重组> 正常组 (P<0.05)。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2.71(1.69~5.96)和5.91(3.46~7.63)。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广西南宁6~18 岁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分布特征为:血压值与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相关; 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危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5 027例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与汉族新生儿出生体格发育状况。方法 连续测量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8~42周的单胎活产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采用一元三次方的曲线拟合方法绘制出生体重、身长、胸围及头围的相关平滑曲线。结果 共纳入胎龄28~42周单胎新生儿5 027名,其中男婴2 625名,女婴2 402名。获得了维族和汉族胎龄28~42周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胸围、头围及克托莱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均值,并制定了其百分位平滑曲线。维汉两民族新生儿间部分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存在差异。维族与汉族新生儿克托莱及维尔维克指数均随着胎龄增加呈相应增加的趋势,其中维族新生儿维尔维克指数大于汉族。结论 乌鲁木齐维汉两民族新生儿间部分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及维尔维克指数存在差异。该研究获得的维族和汉族胎龄28~42周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胸围、头围及克托莱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均值及其百分位平滑曲线可为乌鲁木齐市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长喂养行为与儿童体重指数(BMI)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新市区7所幼儿园976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76份,收回有效问卷924份(94.7%)。儿童体重不足、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3.1%(29例)、9.2%(85例)、6.7%(62例)。家长喂养行为以监督饮食水平最高,其次为限制饮食,逼迫进食水平最低。其中汉族儿童家长采用限制饮食及逼迫进食的水平高于维吾尔族儿童家长(P < 0.01)。家长喂养行为中,限制饮食与汉族及维吾尔族男童BMI均呈正相关(P < 0.01);逼迫进食与汉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负相关(P < 0.01),与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正相关(P < 0.01);监督饮食与维吾尔族和汉族男童及女童BMI均呈负相关(P < 0.05)。汉族及维吾尔族男童中超重/肥胖儿童其父母限制饮食得分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家长(P < 0.05);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中,超重/肥胖儿童其父母逼迫进食得分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其家长(P < 0.01);汉族、维吾尔族男童及女童中超重及肥胖儿童其父母监督饮食得分低于正常体重儿童家长(P < 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家长喂养行为状况总体较好,其中维吾尔族儿童家长喂养行为略优于汉族儿童家长。家长喂养行为与儿童BMI密切相关,其相关性在不同民族及性别间存在差异。高水平的监督饮食及低水平的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可能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儿童超重/肥胖患病情况与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伊犁、阿勒泰和克拉玛依3个城市中的幼儿园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7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采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采用CNVplex®方法检测FTO_1、IRX3_1、IRX3_2、MC4R_1、MC4R_2等5个位点CNV。结果 调查儿童603名,其中男307名,女296名;汉族261名,维族194名,哈族148名。汉族、维族、哈族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8.3%、10.3%、31.1%(P < 0.001)。在哈族儿童中,IRX3_1、MC4R_2两位点CNV与超重/肥胖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和哈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维族儿童的3.443倍(95%CI:2.016~5.880)和3.924倍(95%CI:2.199~7.001);IRX3_1位点CNV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28,OR=2.251,95%CI:1.418~5.651)。结论 IRX3_1 CNV与汉族、维族、哈族儿童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有关,尤其应关注哈族儿童中IRX3_1 CNV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定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曲线,研究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 296例活产双胎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曲线拟合应用Lambda-Mu-Sigma(LMS)法。结果 获得了1 296例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宫内生长均值及其第3~97百分位曲线;该1 296例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曲线均低于既往报道的深圳单胎新生儿5项曲线;胎龄越小二者差异值越小,胎龄越大二者差异值越大。结论 该研究获得的深圳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宫内生长曲线可作为评估深圳当前人口群体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母孕前父母超重/肥胖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ASD儿童36名(ASD组)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72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孕前两组儿童父母身高、体重以及母亲孕期增重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孕前父母超重/肥胖与子代ASD的关系。结果 ASD组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56% vs 32%,P=0.01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是子代发生ASD的危险因素(分别OR=2.66、2.58,P < 0.05)。结论 母孕前父亲超重/肥胖是子代罹患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母亲妊娠前,父亲的体重指数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子代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GnRH激发试验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完成GnRH激发试验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333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n=123)、超重组(n=108)和肥胖组(n=102),并对3组性发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再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20例,检测血清瘦素(leptin)、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神经激肽B(neurokini B)和吻素(kisspeptin)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BMI与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平均诊断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重及肥胖组的骨龄显著大于正常体重组(P0.05)。正常体重组血清LH激发峰值、SHB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及肥胖组,leptin及neurokini B水平显著低于超重及肥胖组(P0.05)。BMI与GnRH激发试验LH峰值、SHB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eptin和neurokini B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分析性早熟女童GnRH激发试验结果及相关激素水平时需考虑BMI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福建省福州市14所幼儿园体检数据,统计单纯性肥胖检出率。按1:1病例对照方法选择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表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5 767例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5.01%(289例),其中轻度肥胖153例,中重度肥胖136例。随着年龄增加,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逐步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爱油炸食品(OR=4.789)、养育者过度关注饮食(OR=4.620)、睡前进食(OR=4.006)、进食快(OR=3.221)、偏爱甜食(OR=2.282)、出生体重大(OR=2.202)、父亲超重或肥胖(OR=2.074)、母亲超重或肥胖(OR=2.047)、进食量超过同龄20%以上(OR=2.013)、爱看电视(OR=1.665)、运动不足(OR=1.463)等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结论 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为5.01%,其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提示需要在医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加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育锻炼等多途径综合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瘦素、脂联素及胃饥饿素与纯母乳喂养婴儿体重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定期儿童保健的67例纯母乳喂养的单胎足月婴儿及其乳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所得的婴儿体重、身长进行营养状态评价(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采用Z积分计算生长速度,并根据ΔZ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生长不良组、生长速度低下组和生长速度正常组。采集婴儿母亲成熟乳,用ELISA法检测成熟乳中瘦素、脂联素及胃饥饿素水平。结果 消瘦组的母乳瘦素水平低于非消瘦组(P < 0.05),超重/肥胖组的母乳脂联素水平低于非超重/肥胖组(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母乳胃饥饿素水平与目前体重Z积分、较出生体重相比的ΔZ积分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 s=0.280、0.290,P < 0.05)。回归分析显示母乳胃饥饿素水平是影响当前体重Z积分的重要因素(β=0.161,P < 0.05)。结论 母乳当中的多种活性成分(瘦素、脂联素及胃饥饿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婴儿的生长发育,但与子代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及母乳对子代的健康促进效应原因还有待长期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夜间喂养终止时间对儿童30月龄时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及龋齿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出生并在儿童保健门诊按要求完成健康体检的416例儿童,在其30月龄体检时采用综合儿童保健记录并辅以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将6月龄后继续夜间喂养者作为研究组(n=269),6月龄终止夜间喂养者作为对照组(n=147)。比较两组儿童在30月龄时身高、体重、超重/肥胖发生率及龋齿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儿童30月龄时平均身高低于对照组(92.4±3.0 cm vs 93.3±2.8 cm,P < 0.05),且具有更高的超重/肥胖发生率(23.8% vs 12.2%,P < 0.05)和更高的龋齿患病率(14.9% vs 7.5%,P < 0.05)。结论 6月龄后继续夜间喂养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营养过剩以及增加龋齿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