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博罗县罗阳镇卫生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压疮进行分组,出现压疮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出现压疮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法对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Braden计分18分以下、失禁计分2分以下、卧床时间15 d以上与压疮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Braden18分以下、失禁计分2分以下、卧床时间15 d以上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压疮发生与年龄、Braden计分、失禁计分、卧床时间有关,根据危险因素,采取使用气垫床、红外线照射和翻身按摩的干预对策,以控制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uillitus)卧床患者压疮(presssurs uleer)发生的方法。方法: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运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干预组通过合理用药联合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科学使用预防压疮的用具,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发生压疮的例数有显著性异(X^2=10.09,P0.01)。结论:减少了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因素和术中预防压疮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法158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压疮评分在10—15分38例,15—20分98例,20分以上22倒。发现急性压疮主要与压力、手术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结论:做好体位护理和皮肤局部护理对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I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Braden评估表在老年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给患者睡气垫床,加强翻身等;观察组先使用Braden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老年骨折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Braden评分分值,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连续性监控并予以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对比两组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压疮发生程度也更轻(P0.05)。[结论]及时采用Braden评估表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评估,能有效地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减轻压疮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和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时识别高危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未发生压疮患者212例设为未发生压疮组,选取同期住院发生压疮患者101例作为压疮组,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同时对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4分)进行动态评估,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年龄、Braden评分、意识、排泄控制、体温、循环、消瘦、白蛋白与压疮发生有关(P0.01)。结论:积极总结和分析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卧床患者院外压疮预防措施实施现状,为压疮预防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压疮预防措施落实问卷调查表,对Braden评分≤16分的卧床患者200名进行调查。结果:院外卧床患者压疮措施落实率为:翻身落实率91.37%,减压器具的使用率9.04%,失禁护理有效率37%,肢体锻炼实施率86.67%。结论:院外卧床患者减压器具使用率和失禁护理有效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与护理压疮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压疮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对各期压疮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结果: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积极治疗与护理对压疮各期的治愈有明显效果.结论:压疮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应用Braden量表对降低压神经内科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74例,应用Braden量表评分,给予常规预防措施并加强压疮的质量控制;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至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3例,给予常规预防措施。结果对实验组收集的74例患者进行Braden量表评分:Braden评分值均≤18分。经临床处理:仅有1例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高龄(年龄91岁)患者发生Ⅰ期压疮(难免性压疮),其余73例未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3%;对照组有7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8.4%,比实验组高7.1%。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评分方法结合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压疮的质量控制,能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的费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疮预警机制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Braden评分方法对38例老年创伤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Braden评分16分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2例评分Braden9分的患者发生1度压疮,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不同患者的风险级别,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具有压疮极度危险的重症患者的压疮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Braden量表对重症患者实施压疮风险评估,筛选出40例Braden评分≤9分压疮极度危险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应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采集21项相关客观数据,将压疮极度危险患者Braden评分与各项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40例重症患者Braden评分(7.32±1.27)分。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 H值、凝血酶原时间为影响Braden评分的主要因素(r=0.626,0.377,0.376);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低是影响动脉血p H值(P0.01)和凝血酶原时间(P0.05)的主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arden评分与各主要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式为y=6.38-0.019x1+0.025x2-0.025x3,其中动脉压起主导作用(P0.01)。结论 ICU护士应将休克患者视为ICU压疮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应将低血压作为重点关注的高危因素。要树立休克抢救同时防控压疮的意识,积极配合医生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作好休克早期积极的液体复苏,并且在抢救的同时采取多种减压防控措施,提高危重患者的防控压疮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Braden评分在预防ICU患者压疮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CU患者由于病情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全身营养状况差等原因比普通病房患者更易引起压疮,因此只能从预防抓起,将褥疮的发生率控制在零.但是以往ICU缺乏对压疮发生高危患者的客观评估,因而也就缺乏对此类患者压疮发生倾向的预见性,结果往往等到患者已经发生压疮后才进行治疗,此状况已远远不能满足ICU护理质量的需要.因此,笔者从2006年4月开始运用Braden Scale评分法来预测压疮发生情况[1],对人住ICU的患者进行Braden Scale评分,对分值<16分者,必须班班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到2007年6月为止,无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2009年1月以来,我院成立了伤口护理小组,对住院病人有压疮或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进行了皮肤、伤口的评估,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预防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促进伤口愈合。方法:对压疮患者填写压疮监控表,实行护理壹房与会诊并对应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护理记录上报护理部,每月进行评价。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使对危重患者未发生压疮前的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重点。结论:实施压疮的评估和呈报,能及时发现院外带入压疮,减少甚至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及避免发生压疮后与家属产生的矛盾。对伤口进行无菌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本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肿瘤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追踪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a来共发生151例肿瘤压疮(0.38%),Ⅰ、Ⅱ期压疮占75.5%。院内发生压疮76例,其中71例为难免性压疮;院外带来压疮75例。治愈65例,未愈出院55例,未愈死亡31例,治愈率为43.05%;肿瘤患者营养因素、体位、年龄、疼痛、潮湿等因素是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患者压疮一旦发生治愈率低,因此护理重点在于针对肿瘤患者压疮的高危因素科学评估、早期干预,针对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压疮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通过对7例剖宫产术后压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对策,降低术后压疮发生率。结果:术后压疮发生与产妇术后体位、体重指数、季节、合并症、精神因素、镇痛泵的使用等有关。结论:加强术后24h尤其是术后6h护理,保持患者床单元整洁、干净,协助采取舒适合理体位,完善季节卫生管理,进行营养健康宣教,适当活动,建议镇痛泵选择用于痛阈较低产妇,是预防术后压疮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伤科卧床病人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的166名骨伤科卧床病人,对采用压疗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危险程度评分在10-17分之间的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第5天和第6天压疮危险度评分和第1天比较,中高度危险病人减少,无压疮发生危险病人增多(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伤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6~12月的300例易发生术中压疮的高危患者,针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和降低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结果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压疮的防控,提高对术中压疮高危患者的重视及加强易发因素的预防,可减少或避免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8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各种诱发压疮的危险因素,制订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加于防范,收到较好效果。作者认为年龄、疾病、麻醉、手术时间、体位等与压疮发生都有关系。通过分析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术前访视、术中体位的摆放,保持手术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加强术中巡视,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预防意识等,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伤科卧床病人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的166名骨伤科卧床病人,对采用压疗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危险程度评分在l0~l7分之间的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第5d和第6d压疮危险度评分和第1d比较,中高度危险病人减少,无压疮发生危险病人增多(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伤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林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2-142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骨科压疮患者42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科压疮的护理重点在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通过护理方法改善受压处皮肤。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