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T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T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诊断为TD的132例患儿为TD组,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患儿32例,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92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4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3 m L,留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30 ng/m L为正常、10~30 ng/m L为不足、10 ng/m L为缺乏。结果 TD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D患儿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是导致TD发病的因素之一;且维生素D水平高低可能与TD分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病情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1次诊断为HSP的患儿50例为HSP组,以4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儿童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25-(OH)D_3检测结果将HSP患儿进一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0 ng/m L)(n=9)、不足组(15 ng/m L~20 ng/m L)(n=15)、缺乏组(≤15 ng/m L)(n=25)、严重缺乏组(≤5 ng/m L)(n=1)。收集HS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情况、入院前病程及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16±6 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29±5 ng/m L)(P0.01)。与正常组+不足组患儿[25-(OH)D_315 ng/m L]相比,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患儿[25-(OH)D_3≤15 ng/m L]肾脏受累发生率、激素使用率均增高(P0.05),中位住院天数延长(P0.05),但入院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低,低血清25-(OH)D_3水平HSP患儿肾脏受累风险及激素使用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补充维生素D对HSP有无治疗作用,能否缩短HSP患儿病程,改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 1月至2015年 1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ADHD诊断、分型标准的97例ADHD患儿为病例组,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型)46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型)10例,混合型(ADHD-C型)41例,以同期同年龄行健康体检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DHD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 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17±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ng/mL)(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DHD组患儿25(OH)D水平正常、不足及缺乏的比例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肥胖症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营养科的273例肥胖症儿童(肥胖症组)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的226例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及体成分的测量,并检测血清维生素A、D、E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症组血清维生素A[(1.32±0.21)μmol/L vs(1.16±0.21)μmol/L]、维生素E[(9.3±1.4)mg/L vs(8.3±1.2)mg/L]水平较高(P<0.001),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49±22)nmol/L vs(62±24)nmol/L]较低(P<0.001)。在肥胖症组中,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率为5.5%(15/273),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为56.8%(155/273),维生素E不足率为4.0%(11/273)。控制体重指数和腰身比后,肥胖症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维生素E和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1)。在控制年龄因素后,未发现肥胖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水平与其肥胖程度、体脂百分比、肥胖时长的相关性,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与其腰身比呈正相关(P<0.001)。结论肥胖症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较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而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状况愈差。因此,应关注肥胖症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控制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15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5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D的水平将哮喘儿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并对哮喘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7 ng/mL vs 29±4 ng/mL,P < 0.05)。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哮喘控制率依次降低(P < 0.05),但3组肺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且与哮喘控制水平有关,但与肺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在儿童克罗恩病(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例CD患儿为病例组,122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17.3±2.4 ng/mL)较对照组(26.9±2.1 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患儿存在低25(OH)D3水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与C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流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25(OH)D 水平的差别。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间住院治疗且双份血培养阳性的60 例血流感染患儿为血流感染组,另选取60 例同年龄段同时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 水平,比较两组儿童不同水平25(OH)D 的构成比。结果 血流感染组患儿血清25(OH)D 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流感染组维生素D 正常(8%)、不足(22%)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5%、43%,P<0.05),而缺乏(42%)、严重缺乏(28%)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8%,P<0.01)。结论 维生素D 不足在儿童中普遍存在,血流感染患儿血清25(OH)D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3]的水平与肥胖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肥胖症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2~6月就诊的78例肥胖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3、IL-6、IL-8、IFN-γ、TNF-α。结果:肥胖组儿童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5-(OH)D3水平与BMI Z-Score呈负相关(r=-0.462,P<0.01)。按血清25-(OH)D3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及严重缺乏组,各亚组间血清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BMI有相关性,但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anifinRajka标准,于2013年—2016年收集AD患儿,以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应用SCORAD方法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25-(OH)D 3水平,液相质谱法测定血清维α-生育酚水平。结果共纳入AD患儿61例,对照组48例。AD患儿SCORAD评分为(44.71±16.06)。AD患儿血清25-(OH) D3水平为(33.88±1.03)nmol/L,低于对照组的(50.49±1.90)nmol/L;血清视黄醇水平为(0.83±0.0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0.93±0.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α-生育酚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血清视黄醇、25-(OH) D3水平与SCORAD呈显著负相关(P0.05),α-生育酚水平与SCORAD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维生素A、D水平均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支气管哮喘、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及4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25-(OH)D3及TIgE含量,比较3组间其血清含量的差异。结果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18±3 ng/mL)明显低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43±3 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 ng/mL),且TIgE含量(192±16 IU/mL)明显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23±14 IU/mL)和正常对照组(118±15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783,P<0.01=,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3与TIgE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出生胎龄 < 34周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肌注组(n=30)和口服组(n=29)。肌注组单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10 000 IU/kg),口服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900 IU/d),持续25 d。采集两组患儿生后48 h内(维生素D3补充前)及第28天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结果 生后48 h内,59例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15 ng/mL)率为78%;两组血清25(OH) 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28天,肌注组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口服组(P < 0.05),肌注组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低于口服组(P < 0.05),且无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结论 单次肌内注射10 000 IU/kg维生素D3可显著提升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血清25(OH) D水平,且能安全并有效地降低维生素D缺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25 羟维生素D3 [25(OH)D3] 是维生素D(VitD)的主要产物,可反映体内活性VitD 的绝对含量。该文检测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25 羟维生素D3 [25(OH)D3] 水平的变化,以了解VitD 含量与JIA 发病、疾病活动度等的可能关系。方法 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确诊为JIA 的53 例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25(OH)D3 水平,并与同期106 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作比较。并分析JIA 患儿25(OH)D3 水平与JIA 亚型、疾病活动度、外周血超敏C 反应蛋白、血沉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JIA 组25(OH)D3 水平明显减低(中位数42.6 nmol/L vs 49.9 nmol/L,P<0.01)。JIA 组VitD 严重缺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7.0% vs 6.6%,P<0.05)。JIA 患儿血清25(OH)D3 水平与JIA 亚型、疾病活动度、C 反应蛋白、血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JIA 儿童VitD 含量明显减低,VitD 含量降低可能与JIA 的发生有关,但VitD 含量与JIA 亚型、疾病严重度及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生后2 h内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胎龄 < 36周的早产儿42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是否发生NEC,将429例患儿分为NEC组(n=22)和非NEC组(n=407)。采集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外周静脉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NEC影响因素。结果 NEC组母亲和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NEC组(P < 0.001)。两组母亲和早产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向关(P < 0.001)。非NEC组与NEC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在正常、不足、缺乏、严重缺乏等状况的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和早产儿25-OHD水平、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能是NEC发生的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母亲和早产儿低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提示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于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42例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VitD)水平分为VitD缺乏组(76例)、VitD不足组(83例)及VitD充足组(83例),将3组间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比较;并分别将VitD不足组和缺乏组的VitD水平与DC、AC、HR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C、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以VitD缺乏组最低(P < 0.05),AC值以VitD缺乏组最高(P < 0.05),其中VitD不足组的DC、RMSSD和LF低于充足组,AC值高于充足组(P < 0.05);VitD缺乏组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高频功率(HF)低于VitD充足组(P < 0.05)。VitD缺乏组的VitD水平与DC、SDNN、SDANN、RMSSD、LF、HF呈正相关(P < 0.05),与AC呈负相关(P < 0.05);VitD不足组的VitD水平与AC呈负相关(r=-0.257,P < 0.05)。结论 VitD不足和缺乏的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均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VitD浓度越低,心脏迷走神经张力越弱。  相似文献   

15.
Hypovitaminosis D affec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ll around the world. Italian data on vitamin D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for hypovitaminosis D during pediatric age are lacking. Six hundred fifty-tw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ange 2.0–21.0 years) living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Tuscany were recrui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University Hospital Pisa. None of them had receive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the previous 12 months.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levels were analyzed in all subjects. Severe vitamin D deficiency was defined as serum levels of 25-OH-D?<?25.0 nmol/L (10.0 ng/mL)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as?<?50.0 nmol/L (20.0 ng/mL). Serum 25-OH-D levels of 50.0–74.9 nmol/L (20.0–29.9 ng/mL) indicated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whereas 25-OH-D levels?≥?75.0 nmol/L (30.0 ng/mL) were considered sufficient. Hypovitaminosis D was defined as 25-OH-D levels?<?75.0 nmol/L (30.0 ng/mL). The median serum 25-OH-D level was 51.8 nmol/L, range 6.7–174.7 (20.7 ng/mL, range 2.7–70.0), with a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sufficiency, and sufficiency of 45.9, 33.6, and 20.5 %,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severe vitamin D deficiency was 9.5 %. Adolescents had lower median 25-OH-D levels (49.8 nmol/L, range 8.1–174.7; 20.0 ng/mL, range 3.2–70.0) than children (55.6 nmol/L, range 6.8–154.6; 22.3 ng/mL, range 2.7–61.9, p?=?0.006). Non-white individuals (n?=?37) had median serum 25-OH-D levels in the range of deficiency (28.2 nmol/L, range 8.1–86.2; 11.3 ng/mL, range 3.2–34.5), with 36/37 having hypovitaminosis D.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d risk of hypovitaminosis D in the following: blood samples taken in winter (odds ratio (OR) 27.20), spring (OR 26.44), and fall (OR 8.27) compared to summer; overweight (OR 5.02) and obese (OR 5.36) subjects compared to individuals with normal BMI; low sun exposure (OR 8.64) compared to good exposure, and regular use of sunscreens (OR 7.06) compared to non-regular use. Gender and place of residence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vitamin D status. The 25-OH-D levels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PTH levels (r?=??0.395, p?<?0.0001). Sixty-three out of the 652 (9.7 %) subjects showe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Conclusion Ita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were not receiving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had high prevalence of hypovitaminosis D. Careful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vitamin D status is advisable to promptly start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东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探讨维生素A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莞市无现患疾病的学龄前儿童(3~6岁)2 085例,对所选儿童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电泳及维生素A浓度检测。分析年龄、性别与维生素A浓度及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关系,维生素A浓度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以及维生素A缺乏加重储存铁减少对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结果 储存铁减少的儿童占比为6.71%(140/2 085);维生素A缺乏儿童占比为32.52%(678/2 085),其中亚临床缺乏占维生素A缺乏总人数的95.4%(647/678),临床缺乏占维生素A缺乏总人数的4.6%(31/678)。不同性别组儿童维生素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女性儿童血清铁蛋白浓度高于男性(P < 0.05)。维生素A临床缺乏组儿童血清铁蛋白浓度高于亚临床缺乏组和正常组(P < 0.05)。维生素A缺乏时,储存铁减少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储存铁正常组降低(P < 0.05)。维生素A缺乏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维生素A正常组,而平均红细胞体积高于维生素A正常组(P < 0.05)。结论 东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状况仍较严重;维生素A缺乏可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诊断年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诊断年龄,探讨ASD诊断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就诊后确诊为ASD的1691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SD诊断年龄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诊断年龄平均为35±17个月(范围9~175个月),其中24~35个月获得确诊者占比最高(46.13%,780/1 691),其次为≥ 36个月(33.41%,565/1 6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语言障碍、居住在主城区、父母学历高的ASD儿童诊断年龄较早(P < 0.05)。结论 儿童ASD的诊断年龄多在24~35个月。ASD诊断年龄与个体主要症状、居住地区和父母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