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早期闭塞性动脉硬化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闭搴性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早期以肢体发凉怕冷、麻木、沉重乏力、间歇性跛行等气虚血淤表现为主。近年来,我们以辨证论治原则,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取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性43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82岁。40~49岁7例,50~59岁14例,60~69岁20例,70~79岁7例,80岁以上1例。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7年。发病半年内就诊者19例,半年~1年者10例,1~5年者11例,5年以上者9例。发病部位:发于单下肢者29例,两下肢者16例,两下肢兼单上肢及四肢发病者各2例。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34例。合并症:有高血压者18例;有冠心病者1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56条肢体)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股动脉支架植入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照组20例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未截肢,治愈率为47%,再狭窄率为3%;对照组截肢率为10%,治愈率为14%,再狭窄率为19%。2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改善下肢缺血引起的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和截肢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5例AS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对ASO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暾 《四川中医》1993,11(10):25-26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三年来,笔者根据中医“久病入络”的理论,自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24例,疗效较好。兹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1例,女  相似文献   

5.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急剧上升,预后较差,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坏死、致残、甚至有生命危险。本院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溶栓胶囊治疗Ⅰ、Ⅱ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7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营养神经、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1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左归饮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片剂治疗早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片剂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156 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给予补阳还五汤片剂口服,对照组76例给予通塞脉片口服,3周为1疗程,3疗程统计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血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100%,对照组为 80 .26%。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或P<0 .05)。对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P<0. 01或P<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片剂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国际诊断标准,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疗程半年,对照组30例,采用银杏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积分提高(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与行为能力量表(BBS)积分降低(P<0.001,P<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知、记忆、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等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组(20例)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5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河南中医》2005,25(4):70-70
中风又名卒中,起病急骤,见症多端,变化迅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病人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遗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其中,又以半身不遂为多见。笔者临床上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伴有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萎废、小便频数或遗尿等症.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是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突然,症状持续时间短、治疗棘手。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病411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玮 《中成药》2004,26(12):39-4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血管病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眼底血管检测照相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情况。结果:20例患中,发现9例18只眼治疗前后眼底动脉硬化均为Ⅰ级无变化,7例14只眼均为Ⅱ级无变化,1例2只眼从Ⅰ级发展为Ⅱ级,1例2只眼从Ⅰ级逆转为正常,2例4只眼从Ⅱ级好转为Ⅰ级。结论:麝香保心丸有益保护血管和抗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与葛根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3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补阳还五汤葛根素联用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5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葛根素每日300mg ̄500mg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用舒脑宁2.5mg/d,脑活素20ml,0.9%生理盐水150ml静滴,配合肠溶阿司匹林40mg/d,疗程均为20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达(70.5%),对照组显效率为(79.41%  相似文献   

15.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24-1224,1312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及活血通脉片.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好,其机制与其改善血液流变性及降低血液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引起糖尿病致残的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 ,代谢异常和小血管病变在该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进修期间 ,经老师的指导及临床观察与分析 ,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8年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1〕,均出现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走感、肌无力等症状 ,同时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 ,如…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硬化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塞不通也,临床上根据风寒湿邪的偏胜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10余年来,笔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4例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0天。西医疾病范围:肩周炎、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相似文献   

19.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13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代谢紊乱、脂质代谢障碍、糖化血红蛋白形成等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致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周围神经代谢异常,引起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