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香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67-1167
对436例ICU病人进行了院内感染原因分析,认为ICU病人院内感染监测与控制颇为重要。由于ICU病人病情重,加上各种侵入性检查及治疗的实施,ICU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高于一般病房。笔者对我院ICU病人的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如何监测与控制,降低感染率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更远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使ICU的院内感染的到有效地控制。结论加强ICU病房的管理,改善环境,落实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强化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m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洗手观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爆发的相关因素,制定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03年3~9月在ICU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临床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对ICU环境、物品消毒情况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日常监测检查结果分析查找感染途径.结果 严重的基础疾病、昏迷、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是病人发生感染易感因素.病房拥挤,环境污染、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造成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易感染人群的保护,加强环境消毒,督促教育医务人员认真落实洗手制度,使医院感染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梅徽  李方 《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69-170
<正>近年来,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解ICU院内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2年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ICU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住院病人208例,共检出ICU院内感染病人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欢  原娟  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65-666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医院ICU老年住院患者652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652例ICU老年住院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8例,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与人工气道、输尿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结论针对ICU老年患者,应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唐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88-3389
目的:探讨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ICU院内感染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尤其为老年男性),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常见,疾病以重度颅脑损伤、复合伤的感染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有关。结论:加强ICU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15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泌尿道,皮肤感染;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38%、2.56%、1.64%,2005年和2007年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对策,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病人的院内感.方法分析2004年1月~12月血液透析病人65人,全年透析3680人次,发生医院感染16人、75例次.结果2004年血透病人医院感染率为24.6%.血透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发生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结论加强血透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加强对血透室的感染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做好B超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杜绝院内感染。方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实施双向保护,加强器械的清洗灭菌,规范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结果 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B超室共实施介入治疗病人203例,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 B超室尽管不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高危科室,但介入、穿刺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杜绝院内感染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实施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对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ICU收治的患者74例临床资料(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4-10月间收治的74例床资料(实施后组);比较其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实施院内感染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4.05%vs 14.86%,P<0.05),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组(98.65%vs 87.84%,P<0.05)。结论:实施院内感染管理降低了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其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正>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危重、在诊治过程中又频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大剂量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使ICU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为掌握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现将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ICU患者3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胸外科ICU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分析。结果:监测2 122人次,发生医院感染167例,医院感染率7.8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67.14%。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应重点监测;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ICU院内感染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尤其为老年男性),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常见,疾病以食管癌根治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感染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医生换药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 加强ICU管理、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索等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院内感染控制得好与坏,既关系到住院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病人和国家的医疗费用开支。加强ICU病人的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院内感染有以下几种因素: 1 病人的基础疾病及病人年龄  相似文献   

16.
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入住ICU治疗的12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内肺部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32例,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81%。老年、住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切开、吸烟史是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尽可能把ICU重症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室(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做好ICU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培训 1.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及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和参与院感控制的责任感.发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通过医院感染上报资料及病房调查,统计干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感染率,针对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对干预情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经护理干预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帮助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漏报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某医院出院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1997~2006年的出院病人9104例,实际调查8878例,调查率97.52%,发生院内感染819例,漏报108例,漏报率13.19%。漏报率由1997年的15.79%下降到2006年的7.41%,各年度间漏报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8例漏报者中,漏报原因为: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感染知识概念不清、感染后记录不清而导致漏报的65例,占60.19%;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的30例,占27.78%;管理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漏报的10例,占9.26%;其他原因导致漏报的3例,占2.78%。结论:某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逐年降低。控制院内感染仍应加强医疗质量基础监督、监测管理,加强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55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28例,其中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是感染部位构成比前3位,而感染病原菌前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另外,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基础病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明显相关。结论针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减少ICU病房医院感染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