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胃术后胃瘫综合征(stomac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sPGS一旦发生持续常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治疗处理比较棘手。通过对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12年来6例该病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12月发生的腹部手术后胃瘫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瘫多发生于腹部术后4~10d。本组29例经非手术冶疗均治愈出院,1例因恶性高血压致脑溢血而死亡。结论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投,应尽量避免早期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游宁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05-130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结论 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部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功能性并发症.由于较长时间反复呕吐,不能进食,易误诊为机械性胃肠梗阻.及时准确诊治本病可避免肓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2000年-2006年共治疗9例,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部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作者收集两医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行胃、胆道、胰腺等手术病人中,共发生胃瘫8例,占同期同类手术总例数的1·02%(8/780),均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或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毕I式吻合1例,毕II式吻合3例;吻合口溃疡再次行胃部分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脾切除术、贲门血管离断术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手术时间为3~6·5h,平均为4·5h。临床表现:本组8…  相似文献   

6.
史凤超  李晓艺  叶平华 《河北医药》2008,30(10):1535-1536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共行腹部手术229例,其中发生PGS 17例;发生率为7.4%,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几年9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对顽固性的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最短9天,最长45天,经过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9.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需要数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加重了患者痛苦。尽快解决术后胃瘫综合征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sPGS一旦发生持续常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治疗处理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20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从鼻肠营养管或胃管注入中药和胃理气汤约30ml,每日3次。结果:20例均痊愈,治疗时间7~25d,平均14.3d,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1~2年内随访18例,均饮食正常,症状无复发。结论:腹部非胃手术胃瘫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腹部术后胃瘫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08-1009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疗程7-46天。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亦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处理较棘手。正确地诊断和治疗PGS,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避免盲目再手术。笔者所在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2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22例,PGS发生率为3.5%,均发生于术后3~8d;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22例均为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为资料,分析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给予促胃动力药等积极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均在9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年龄、麻醉以及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等均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原因,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胃瘫是胃流出道排出非机械性肠梗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因素、胃创伤、胃肠道激素改变、术后不良进食及自身营养状况、基础病等有关。现就我院收治的10例术后胃瘫患者做一总结,以探讨其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例胃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肠内外营养、高渗盐水洗胃、应用红霉素等治疗,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后8例恢复了胃动力,1例行全胃切除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胃术后胃瘫患者,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75-37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最直接有效的诊断、治疗过程和高危因素。结果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更易发生PGS;毕II式胃肠吻合较毕I式更易发生PGs;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1.86d,目前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单纯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缩短。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当前加强心理疏导在PGS治疗中的作用正被广大医师所重视,PGs经非手术治疗可完全康复,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孙忠铭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9+51-49,5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例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痊愈,2例好转。结论胃肠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基本可治愈,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